简论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教师的要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的发展、对每一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都有直接影响。中学化学教师作为课改的直接参与者,新课程标准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化学教师 要求
  化学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倡导科学探究性学习。“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之一。
  1.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1.1新的教育价值观
  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这也体现了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的统一,即教育要关心学生整个人生价值的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
  1.2新的教学过程
  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过程,使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化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把合作意识渗透给学生,把合作的行为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得益于合作。
  1.3新的教师观
  化学教师不仅应从传递者、灌输者、塑造者,还应从尊贵者、调导者、强制者转向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不仅应从知识的拥有者、授予者转向学习者、探索者,还应从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转向研究者、创造者。
  1.4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无法重复的个体,化学学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需要和选择,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正视偏才,以热忱、平等、理解、公正、尊重、民主、信任、宽容、合作、关注的态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鼓励、指导、忠告、建议和服务。
  2.教师必须改变自身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育才和促进“学”上。
  2.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又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前提条件。教师凭借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随之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将得到发展。
  2.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的职责是执行国家的课程指令,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和教学要求,扮演“教书工匠”的角色。教师没有被赋予规划课程方案、编撰选择教材的权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的自主创造性。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都与以往有不同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条件开展工作,转变教书匠角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不断适应、调整和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独立家价值和尊严的人。
  3.教师要有更高的课程理论素养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我国已构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结构。这意味着给一线教师赋权增能,能够参与课程方案的讨论、规划、设计和决策,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调整教学活动,能够解决教材的取舍,能够创造性地研究教学活动。教师要承担真正的教学创造者的任务,正在由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主动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然而这需要以教师的高素质为前提,因此,加强自身修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教师对新课程没有理解和信心,则任何新课程都无法成功实施。化学教师对化学学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4.教师要有更高的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
  4.1具有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的技能、技巧
  这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需的,也是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的教师所必需的,同时是需要随着时代、科学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所必需的。未来社会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新课程下教师都将是终生学习者,基础层的知识及其掌握过程,为教师终生学习提供了多方面兴趣和自学的可能,教师应是精神生活的富有者,不仅要有旺盛的自然生命力,而且要有旺盛的精神生命力。
  4.2具备多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
  化学教师除了对化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要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及掌握化学学科相关的实验技能、技巧外,还应该具有其他多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和技能。这集中体现在综合课程要求上。新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多门综合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努力改善知识结构,使自己有比课程内容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这些学科的性质可以是临近、相关的,也可以相距甚远的,化学学教师就要具有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如引进数学上的分析表格。
  5.教师要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课程结构改革是教师面临一系列以前从未面临的问题,如综合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型课程的设计和选修课程的安排等,这些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起冲向教师,且没有现成的范例可参考。这就要求教师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往对教育传递知识功能的强调使人们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科研能力在此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的研究大多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的,因此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
  6.教师要评价化学学教材的能力
  新教材改变了繁、难、多、旧的内容,使知识总量减少,难度降低,对许多新的科技成果编进了教材,如绿色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注重知识的时代性,同时体现学科知识的交叉。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一定似懂非懂,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高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要有跨学科界限的丰富知识,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成为学生熟悉的、能乐身体验、有兴趣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2]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浙江教育出版社.特级教师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4]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根据西藏农牧区初中生的特点,西藏农牧区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针对农牧区藏族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和对策阐述了自己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 藏族学生 物理教学 学习困难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藏族学生不仅要面对与内地学生一样多的学习内容,而且要用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习,课程内容的感性材料基本上与藏族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没有关系,不可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发生联系,学生的学习难度是难以想象
摘 要: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构建情境性问题或探索性问题。化学情境问题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化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情境问题,巧妙地把学生的化学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常用手段,本文从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实验操作 、解题过程 、课外探究等环节创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问题情境 应用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课
综合性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的建设,是医院一项重要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它的设计,必须综合Internet/Intranet以及计算机网络最新技术的发展。该文从网络建设的角度,介绍了长征医院计算机信息网建设的
在传统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科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强调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法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广泛,其功效较明显,地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时,不能忽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只有把学生当做是课堂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作者总结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就“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关键词: 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 生活化教学 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往往把学生当做是配合完成教学目标的客体,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 要: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将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学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能力
摘 要: 普通地方高校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其在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职责不清、管理缺位、办学条件不足等问题。本文从考风考纪、招生秩序等方面详细分析地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普通地方高校 成人继续教育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普通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在承担全日制教育的同时,也是所在地方各类成人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