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i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优势,保证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以及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很多高职学校都会选择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从高职学校校企合作基础下的高职育人机制的必然性、当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如何良好地开展校企合作的高职育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探究。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98-0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的关键要素和途径,育人机制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和平台。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高职育人机制,不仅扩大了育人参与范围,实现了教学战略目标,而且还能够加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一、高职学校校企合作基础下高职育人机制的必然性
   (一)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相关教育方针,这一政策的提出,对校企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之一。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深化校企合作、实施高职育人机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性,也是国家教育的必须性。
   (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革命不断更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不断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社会由以往的“体力劳动者居多”逐渐转化为“智力劳动者居多”,当今社会需要更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实际的高職院校教育过程中,为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逐渐与社会接轨,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动向,有目标、有方向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进行高职育人的积极改革。
   (三)“政行企校”实现共赢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而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高职学校的人才输送,所以加强高职学校的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游走”于政行企校之间,可以有效将政、行、企校紧密联合起来,是实现共赢的必然途径。
   二、当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当代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企合作理念把握不够精准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和企业进行高效的、全方面的合作,以便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集合发展道路的教学目标。校企合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优势互补的能动关系,任何一方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都会影响这种合作效果和深度。但是在实际的高职校企合作中,不难发现,很多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对校企合作理念存在一些误解,片面认为校企合作就是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导致校企合作功利化,学校更偏向于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导致“育人”的目的较狭隘,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另外,高职学校校企合作时经常出现企业合作动力不足,临时应付的现象。大多数的企业对人才的选拔还停留在单纯地选择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的认知层面,不愿意花较多的精力和金钱来培养学生,更愿意选择一些“技能熟练,能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的人才,所以导致“育人”效果不佳,校企合作很难深入地进行下去。
   (二)校企文化不互融、不协调
   高职学校无论是从育人方法还是育人目的上来讲与社会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在高职学校中,有大量的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了解技能,对学生的包容性较大,学生更倾向于“灌输式”学习,而在社会企业中,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索中完美地完成工作,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运行模式,甚至有些学生会打退堂鼓,使校企合作不能很好地运行下去。
   (三)课程脱离市场需求
   学校更注重的是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技能程度,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经常存在“所学非所用”的局面,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较死板、较统一,一般都按照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课程的讲解,很多知识依然停留在以往的社会基础,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的社会发展,所以导致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根本不符合当代企业的发展模式,使校企合作不能很好地开展下去,甚至根本就不能开展下去。
   三、如何良好地开展校企合作的高职育人机制
   (一)重视校企合作理念,完善校企合作内容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意识,社会企业给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进行互补,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学到企业中学不到的东西,在企业中学习学校忽略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存”,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在实际的高职学校校企合作中,企业除了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外,还应该经常派专门的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一些“工作要求”,其中包括“技能要领”“工作规范”“岗位细节”等,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实践中。另外,学校还可以选派教师进企业,真实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使教师先与企业和市场接轨,然后,再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参与情况进行实际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训练,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其次,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开发教材等,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与市场接轨,与企业紧密联系,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和企业标准的一致性,使校企合作内容不断完善,不断优化。    (二)确保学校教学评价与社会企业工作评价要求的一致性
   教学评价是否规范、是否合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校企合作
  的深度有重要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较社会企业工作评价来说较宽松,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即使在高职学校的考核中得了高分,但是依然不能很好地进行往后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由于学校教学评价与社会企业工作评价要求的不一致性。在实际的高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教师应该以社会企业工作评价标准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以便使学生能够不断认识自己,更好地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参考合作企业的工作评价标准,制订出一个符合学生学情的评价表,如下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其中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纠正其自身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文化育人机制
   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春雨润无声”般地影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实际的高职校企育人机制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把各项工作和制度规范贯穿其中,使“工作”与“校园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整合功能及凝聚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行为,指导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高职院校的墙上可以书写一些关于“工作”的标识语,如“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明白别人的行为,对自己严格地要求,对别人放下无谓的抱怨”“爱岗敬业,踏实努力”“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得得心应手,大事自然水到渠成”等。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演讲比赛,如“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工作者?”“如何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相辉映,互融共通,共同促进,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不仅可以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四)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完善性,确保校企双方权益
   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不仅需要建立在导向机制和推动机制上,还需要一定的合作制度来约束双方的行为,以确保企业、学校、学生的权益,使学校、企业、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发展。例如: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之前,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一些基础的协议。例如:学校可以要求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发放基本实习工资,确保学生的劳动权益;学校可以要求企业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不能从事高危的工作;企业可以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以减轻企业自身的“育人”成本;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等等。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确保高职学校与企业能够长久合作下去,使育人政策能够深入贯彻落实。
   综上所述,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不仅扩大了育人参与范围,将地方政府、行业及企业纳入育人范畴,深化育人内涵,而且对探索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合作育人机制的建立及運行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高职院校校企育人机制中,要以重视校企合作理念、完善校企合作内容为基础,以确保学校教学评价与社会企业工作评价要求的一致性为关键,以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完善性,确保校企双方权益为抓手,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文化育人机制为手段,从这四个方面来达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柴草.高职校企合作主体利益冲突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6):25-28,43.
   [2]毛庆,高丽霞,詹克钰.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性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茶叶,2019,41(7):54-55.
   [3]任君庆.新时代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99-103.
   [4]张勇明,李俊彬,曹佩红.行业背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8(8):37-41.
  ◎编辑 赵瑞峰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面对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面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新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有效完成低年级识字教学任务一直是低年级教师不可绕开的教学问题.文章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较详细地阐述了学生识字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
东北抗战作为我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凡的意义,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面对侵略者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是指引当代大
目的:探讨在新冠肺炎期间利用全身骨显像智能阅片系统配合开展远程线上核医学影像读片网络教学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本科五年制第五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与资金运动息息相关。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与成果,而政府事业单位和部队单位也在资金管理的发展道路中不断进步,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与资金管理体系,以期促使企业或单位的资金管理方式更加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变化和战略方向。对外有偿服务收入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和部队单位重要的预算外经费来源,是利用设施、设备、专业技术等对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裂缝会对建筑的安全性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也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增强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筑工程结构
语文课堂要怎么上才像语文课?这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深陷的困惑.语文教学的主要思想应该是返璞归真,有效统一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听说读写要结合,师生之间有互动.课堂想有“
在我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媒体业普遍转企改制的大环境中,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利益的驱动,导致一些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违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现象屡有发
从理论上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科技新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但为什么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却得不到读者应有的青睐呢?这不是社会公众不需要科技新闻,而主要问题在于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掀起和国家“走出去”政策的鼓励,浙江省境外企业和机构的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大陆省、市、区第一,在这股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潮中,浙江民营企业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