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养生单方

来源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与芡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官场失意,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然而他到老年仍面色红润,身体健壮,精神矍烁,才思敏捷,这与他钻研中医中药,讲究养生之道有关。他除同沈括合著了《苏沈良方》外,还自编了一本《东坡养生集》。他又是美食家,注重膳食配搭及烹调方法,东坡肉是其传世名菜。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是吃芡实(又名鸡头米)。每天不限时间取熟芡实一粒放口中细细咀嚼,至唾液满口时才慢慢咽下,一天吃二三十粒,长年坚持不断。芡实药食两用,有补中益气、滋养强身、固肾涩精、健脾助胃等功用。有诗充分说明芡实粥的养生保健作用:“焕发容光精气壮,粥香食进思飞扬。金风玉露鸡头熟,万里行吟妙趣长。”
  苏辙与茯苓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坛上也享有盛名,而且和其兄一样,也悉心研究中医中药,造诣颇高。据说,苏辙自幼体弱多病,加之勤奋学习,用脑过度,因而病魔缠身经久不愈。直至32岁,他开始服食茯苓汤,感到效果很好,遂坚持不懈,一年后顽疾竟获痊愈。以后服食不断,也享高寿。唐宋时代,文人服食茯苓相沿成风,且常见于诗句吟和之中。“汤泛冰瓷一生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至清代将茯苓作为常年补品之风更盛,慈禧太后为了养生保健,也在太医的推荐下,常令御膳房做“茯苓饼”吃。慈禧晚年容颜不衰,茯苓也发挥了一定的功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用茯苓和人奶制成“茯苓霜”的记述,当时皇宫内和富裕家人,每日早起吃一盅,作为滋补珍品。
  陆游与枸杞宋朝诗人陆游爱用枸杞子泡茶或作羹汤,到了晚年视力很好,依然读书、写诗不辍,曾有“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描述之。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有诗赞枸杞曰:“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同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苏东坡也喜爱在庭院中种植枸杞,用以自己服食及宴请宾客,有诗为证:“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吾客。”孙思邈、葛洪、陶弘景、孟诜等也常食枸杞,都成为名医寿星。唐代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因政务操劳过度而致体质虚弱,后遵医嘱服食枸杞得以康复,并都获享高寿。民间也流传有“要想眼睛亮,常喝枸杞汤”的俗语。《神农本草经》称它“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理成分,具有保护肝、心、肾、大脑等脏器、调节神经、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动脉硬化程度、延缓细胞衰老进度及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作用。
  叶桔泉与决明子现代著名老中医叶桔泉,在其九十华诞之际,把自己刚编著成的养生心得——《老人保健要点》一书赠给与会人员。书中有一条亲身体验:常饮决明子茶,可以有效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大便秘结。著名老中医彭静山也说,他自从饮用决明子茶以来,血压正常,大便畅通,年过七旬,光线充足处可不戴老花镜阅览书报。决明子是一味常用中药,中医书记载“决明子做茶食,助肝益精,治目中诸病。”“决明子炒黄,水煎代茶饮,治高血压。”据说,古时有一老人,常饮决明茶,坚持多年不辍,至晚年仍体健,尤其目明如壮年。曾自己吟诗咏赞:“愚翁八十目不瞑,日书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食决明。”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决明子所含成分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
  颜之推与槐角南北朝时代的著名学者颜之推,著有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家教名著《颜氏家训》。他在该书中辟了“养生篇”一章专述养生之道,用“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发须犹黑”的实例,证明了服食槐实可使人耳聪目明、乌须黑发、养颜抗衰。中医认为“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槐实为凉血要品,能除一切热,清一切火,散一切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角含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尤以芸香甙的含量最高,能降低血管壁的渗透性,具清热祛火,凉血止血作用,治肛肠痔疮出血效果颇佳。可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兼有便血、尿血、鼻出血等症的用之最佳。近年来还有报道称,槐实有抗癌作用。
  (摘自《养生月刊》)
其他文献
行走的幸福  □卫宣利    和先生一起去看一位朋友,她开门迎我,顺口问:“你们怎么来的?”我回答:“走着来的。”她立时瞪大了眼,上下打量先生。不怪朋友吃惊,从我家到她家,几乎就是绕着大半个城市走了一圈,更何况,先生是推着我来的。  朋友心疼地埋怨我说:“以后来,打个车吧,又不是花不起那钱……”我和先生相视一笑,她哪里晓得这行走的乐趣呀。  我和先生的工作都在网上,大部分的时间都要坐在电脑前;一天
期刊
享受  □赵化南    美国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费了17年的时间,缝制了一床拼花棉被。这床棉被在美国民间艺术展中,引起观赏者极大的兴趣。有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问:“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你不觉得辛苦、寂寞吗?”老人回答说:“不,一点也不。这17年我每天都感到快乐和满足。用17年缝制一床棉被对我来说不是受苦,而是一种享受。”  近日读到作家林斤澜写的一篇短文,说是作家孙犁曾有一个出国机会,众人垂涎
期刊
“虚度”是那么美好的事  □程勤华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一位在国外工作的同学来看我。难得有一个好晴天,我正忙着晒被子,洗衣服。朋友说,这么好的阳光,让你白白浪费掉了。我们在国外,这么晴朗的休息日,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开车去海边去公园晒日光浴,而不是像你那样拼了命让你的被子衣服晒日光浴。  从那以后,有阳光的日子,我还是刻不容缓地让全家人的被子、洗的衣服晒日光浴。但我记住了也要刻不容缓地让自己的身
期刊
“坐堂医”重出江湖喜与忧  □何勇海    据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今年将全面恢复和规范中医在药店坐堂行医的传统,方便居民在社区和家门口接受有效、简便、便宜的中医药基本卫生和保健服务。  “坐堂医”重出江湖值得欣喜,“中医坐堂,前厅看病,后堂抓药”模式能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如果生小病或想找中医调理,再也不用到大医院去历经排队、挂号、候诊、交费等一番繁文缛节了,省时省力省钱;也能给药店
期刊
“想得开”妙趣  □郭振亚    季羡林先生,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要做到内心和谐,就得想得开。我快到100岁了,就是因为想得开。”  “想得开”的例子很多:有个女士是这样看待丈夫的:“如果他懒惰,他就会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如果他没钱,他就会少些出轨的可能;如果他长得难看,他就不那么容易有第三者;如果他没有上进心,他也许会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你身上。”一个人被骗子骗了,他说:“我得谢谢骗子。我被骗了,说明
期刊
性爱无年华 表达有多样  □冰缦    渡边淳一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他193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1958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身为医学博士,后来弃医从文,成为日本当代著名作家。  在渡边先生最新的随笔《丈夫这东西》一书中,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巴木先生80岁出头,他太太60岁左右。有一次我与他偶然在酒席上相遇,谈及性爱。  我不顾一切地问道:“巴木老师,您现在还做爱吗?”巴木老师回答:“我嘛,已
期刊
被困电梯你该怎么办?  □周春凌    目前全国在使用中的电梯大约有45万部,电梯困人事件时有发生。在不了解事故原因之前,一切莽撞的逃离行为都会危及生命。  被困电梯之后,最好的方法就是按下电梯内部的紧急呼叫按钮,这个按钮一般会跟值班室或者是监视中心连接,等待救援。  报警无效时怎么办?①可以大声呼叫,或者拍打壁门;②用鞋子拍门更响一点,主要就是把这种求救的信号让外界知道;③在有些大城市,它跟11
期刊
朋友送了一套育儿书,我迫不及待地挑出两岁这个部分,抢在女儿入睡后、自己入睡前的宝贵空隙里迅速看完。  女儿目前正是两岁,书中的描述是个“由天使跨入魔鬼的关键”,因为他们即将变得以自我中心,易怒,冷漠。  我和老公拱手相庆:我家女儿目前完全没有这样的症状,正是牙牙学语,每天笑容满面,喜欢在我们身旁磨蹭跳舞,是全家的开心果,可爱的小天使!发自内心地大大赞美了女儿一番,我俩合上书,心满意足安心睡去。  
期刊
教你几招特效穴位疗法(连载之三)  □萧言生  一穴根除肺阴虚:合谷    肺阴虚在小孩和中老年人身上特别多见,常见到症状是长年多咳,但痰难咳出;经常出虚汗;气短,感觉胸口气不够使;情绪低落,不想与人交流;嘴里有发霉的草味,反应迟钝;特别容易感冒,或者外热内寒,上热下寒。  以上症状都是肺亏损比较厉害的典型表现。因为人体中只有肺是直接和外界大气相通,所以遭到外邪袭击的机会就多于其他脏腑。“肺为娇脏
期刊
我的“数字”养生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周 康    遵照《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理论,我有一套“数字”养生经,供大家参考。  一身正气——《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正气,是为人的基本之道。做到不投机取巧,不苟且偷安,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就会心境坦然,遇事不惊。《内经》有“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的明训,言辞虽简,含义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