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花簇绣不出末世欢颜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说世间最当穿旗袍的女子,总不会忘了民国时临水照花的张爱玲,她略微扬起的头,眼底眉梢皆是桀骜的风情。可倘若走近她,会发现那坚硬里始终有无处安放的脆弱,藏了一生也没能藏尽。黄逸梵,张爱玲用罗曼蒂克式的感情爱着的母亲,却是真正与旗袍一样的气质。
  黄逸梵,初名素琼,她降临人世的时候,清朝已是大厦将倾。黄氏家族守着落日余晖,享得最后的显赫荣华。父母早逝,年幼的她在深庭院落里数着青苔斑驳的石阶,抬头望向远方流云,没有一片能够停留。她穿着精致的绣裙,在旧式教诲下习得待人接物的礼仪,养成淑女名媛的优雅,万般不愿也没能避过缠足的噩梦。
  待她长大成人,紫禁城寂寥空旷,一样的山河已是民国世界。黄逸梵极美丽,她有一份沉淀于内里的矜贵,亦有令人惊艳的容颜,深目高鼻,身材窈窕,眼中带着一份与生俱来的灵动。她兼有东方美人的典雅与西方女子的神韵,无论是在江南雨巷里撑伞前行,还是在远洋航轮上迎风眺望,都是可以入画的景。
  黄逸梵22岁时嫁给了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外孙张廷重。一个是诗书儒雅的翩翩公子,一个是容颜倾城的大家闺秀,这桩姻缘似乎无处不圆满。黄逸梵将手轻轻放在张廷重的掌心时,那里有令她沉迷的温度。听见他在耳畔许下相守一生的诺言,她的眸中也染上了笑,纵然时局动乱,她在那个瞬间只觉世事安然。
  初时,她甘愿将青春付于琐碎的日子,在相夫教子中把岁月织成罗绮。可是张廷重除却古典的缱绻,亦有旧式文人的腐朽习气。科举制度与清王朝一同埋入青史,他满腹经纶无所依傍,辞赋篇章尽显不合时宜,于是用鸦片慰藉灵魂的空虚,在吞云吐雾里不分晨昏,于花街柳巷间流连忘返。这一切都在消磨黄逸梵的宽容与爱,她再没有委曲求全的理由。
  张氏庭院看似郁郁青青、端然雅致,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知道,丛丛青苔间尽是湿漉霉味,案几之下有无人察觉的灰尘,黄逸梵心里的鲜妍明媚与这灰暗色调是那样格格不入。
  她的心不再系着这座旧庭院,她想去远方。张廷重之妹张茂渊的留洋之行成了黄逸梵离开的契机,她以陪伴照料为名随张茂渊一同告别上海。彼时她的一双儿女年纪尚小,不舍必是有的,她在他们床前徘徊,凝视他们的睡颜,不知不觉便淌下泪来。可她总要走的,内心对新生活的渴望已超过作为母亲的慈爱。
  黄逸梵提着皮箱转身的那一刻,张爱玲没有为母亲的离开哭泣,只是她远去的背影成了张爱玲梦里都未能化开的苍凉。她对母亲当然有爱,可是爱得那般小心翼翼,不能从容,因为她们之间的感情隔了那么远的一片海。
  港口人声鼎沸,轮机轰鸣,她登上甲板,看海浪退到船后。远洋巨轮渐行渐远,她在风中伫立,远方是一片苍茫,日光下她的剪影有种遗世独立的宁静。此去英国,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也是这时,她将名字由素琼改为逸梵,读来有梵婀玲奏响时的浪漫欢愉。
  雾都,伦敦。这里的细雨没有宅院中的阴暗潮湿,带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清新,她在这里找到生命的另一种形态。高耸的教堂尖顶,鲜花盛开的街道,泰晤士河穿过城市静静流淌,她仿佛从烽火乱世穿越到童话之中。她在舞会里体态轻盈,衣香鬓影,举手投足皆是风情。她用钢琴的曲调描摹伦敦的韵致,以跳动的乐符谱写生活的新章。
  黄逸梵有骨子里的浪漫。她习油画,用色彩描摹晨晓与黄昏的光影,亦学歌唱,柔婉的嗓音恍如诗吟。她亦结识了不少社会名流,新式的才子佳人,胡适、蒋碧薇都是她的友人。张爱玲还说母亲爱读“鸳鸯蝴蝶派”,可以看《二马》笑出声来。
  她在这个遥远的国度觉得呼吸都是美的,天地疏朗、身心自在。可旧日的忧愁从未真正散去,她的一双三寸金莲穿进特别定制的皮鞋里,仍要以棉花充盈才能合适。那双被棉布裹过的足是她此生无法摆脱的羁绊。
  只是,羁绊亦只有在甘愿安于方寸之地时才能画地为牢,黄逸梵这样的女子是最不安分的囚人。她在阿尔卑斯山的雪地上如舞者蹁跹,风吹动细碎的雪,她在一片冰原里身影贞静,自有一种耀目的明亮。
  这是属于她的世界,可日子久了也会觉得孤独。她终究是一个母亲,是张廷重的妻。当她收到自故地寄来的书信时,滚烫的泪湿了信笺上的墨痕。张廷重的字迹勾勒出一首触动她柔情的七绝:“才听津门金甲鸣,又闻塞上鼓鼙声。书生自愧拥书城,两字平安报与卿。”他说他会戒去烟枪、断绝风月,她心底仍存期许,便打点行囊,重回故土。
  她用欧洲淑女的优雅教导年幼的张爱玲,将花园打理得艺术而温馨。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张廷重的信誓旦旦很快便被故态复萌取代,浪漫织就的梦境烟消云散。争吵久了也疲乏不堪,两人感情最终走到尽头。她选择决裂,他终于放她离开。
  后来,她邂逅了一位异国男子,能解她心底的浪漫温情,亦能明白她的独立与思索。告别了以往的冗杂,她将爱全然投入这段感情之中,将黄氏家传的古董也拿来变卖作男友生意的筹资。
  可是,命运的纹路交错纵横,总会有突如其来的事把寻常的日子变得措手不及。
  1941年,新加坡沦陷,炮火遮天,她的男友在轰炸之中没能生还。她原以为她终于可以与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终了却孑然一身。人至中年,此时的黄逸梵已不再年轻。
  在重洋远渡中辗转,黄逸梵有过给印度总理的姐姐做秘书的无限风光,亦有过在工厂中机械缝纫的艰辛无奈。岁月还是以漂泊为旋律,不过此时只有她一人独奏。她的亲情是疏离的,一双儿女拘谨地爱着她;她的时光是凋敝的,无论身在何地都是异乡。当她发丝染霜,伦敦病重,身旁也无一人相伴。彼时张爱玲也是拮据困顿,最后一面也未能与母亲见上。
  她的生命像一袭锦绣的旗袍,在风起云涌间摇曳成烟罗。那繁复的针脚将旧式的花簇一并绣在了裙摆上,看来华丽精致,却连成一片走不出的苍凉。
其他文献
与君初相识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长安。  水边几株桃花开得明艳,她一身红裙蹲在河边,葱白的手在水波中漾着丝绢,像是在细细洗着倒映的桃花影。  他心中顿时柔软,却不敢靠近,生怕自己的灰色长袍污了眼前的明丽。许是目光太痴,竟引得女子回首。映入瞳孔的男子面如冠玉,剑眉星目,她不禁感叹:好个气宇不凡的男儿!  她蛾眉一挑,吟唱道:“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易云能来?
期刊
念起书信,总是与思念、怀人、追忆有关。  譬如,宋人晏几道写过一首与书信相关的《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这首词满是旧时深闺女子的哀怨之悲、相思之苦,好似那些眼泪清脆有力地落在字迹未干的信笺上,却未寄出,因为她也不知他在何方。  女子怀人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别人知道她的思念
期刊
荷香盈袖,亭水入梦,墙上素纸写的簪花小字了无痕迹,案头镌刻的“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图章也不知去处。丁香怀愁,芭蕉不展,雨滴点点打在青瓦上,一壶清酒在侧,沈复仰头饮尽,说不清心中百般滋味。  他经历了多少幽窗冷雨一灯孤的日子,度过多少点滴芭蕉心欲碎的夜晚,写过多少一纸梅雨话相思的手书。而今世相迷离,昔日落拓不羁的江南才子怕是也被雨打风吹去了吧?  中国文人多以兼济天下为毕生之追求,沈复却不然。他生于
期刊
如筝缓慢地蜷起身子,抑制住胃里剧烈翻涌的饥饿感,舔了舔受伤的爪子,绝望地叹了口气,这是她被关在锁妖笼里的第五天。  仅有两百年道行的妖兽第一次踏入人间,才游荡了两三天便被一群猎妖师抓了起来。所幸她修为不高,在交易妖兽的市场中并不起眼,迟迟未被售出,不必担心会被道士拿去剥皮炼丹或者试药验毒。只是接连五日未得水米,她已经饿得神形无力,脑海混沌时无端想起自己执意下山时,毕方一边梳理他青红相间的长羽,一边
期刊
这里是连春风都不愿度的玉门关,这年的冬天似乎格外长,呼啸的北风刮在脸上,慢慢就让人失了知觉。他们已在这儿困了三个多月,千里冰封,而战局也像化不开的冰块一样僵持着,军情紧急,除了战报的传送之外,他们与外界的联络早已断了。  篝火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北漠的烈酒散发出阵阵浓香。他小心翼翼地拿着匕首在竹简上刻字,有人过来调笑,他如护着宝贝一般将它揣进怀里。其实根本不能算是竹简,不过是他偷偷藏起来的一段
期刊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子,不畏不惧,不惊不扰。  她的名字几乎已被世人淡忘。民国有太多娇花美人,她却如一只沙鸥,徘徊在凄冷寒江上,迟迟不肯栖。偶有一声清鸣惊破天际,待抬头望去,她已飞入渺渺云层,再无踪影。  庐隐的人生如她笔下众多女主角一样,悲苦含愁。她原名黄英,生在没落的旧式人家,父母已有三子,便格外期盼生个女儿。然而她出生那日恰逢祖母去世,她便被看成灾星,母亲不愿养她,将她扔给乳母。那样大的家庭,
期刊
颜高、字好、小文艺;爱书、做梦、有点萌。  她叫李桂玉,字姮仙,出生在陕西,自小喜欢读书阅史。后随父亲回到南方家乡,爱上了南方女子传诵的弹词。那七字一句的韵文,一咏三叹的节奏,曲折生动的故事,还有唱起来婉转低回、口齿沁香的音韵,都让她无比着迷。于是她把自己的梦也用弹词写出来,一句句、一章章都注入缠绵的情思和非凡的勇气。  还未出阁时,她常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读书。轻柔的风吹起她绯色的衣衫,衬得她更
期刊
那时黄沙弥漫,西风飒飒。他伫立于城墙与大漠间,眼前边塞一如古书所言,无际的枯黄与苍凉蛰伏在偏远的北地上。  城砖斑驳陆离,刻满刀削斧砍的痕迹,似在诉说无数惊天血战的过往。可惜历史并没有多宠幸这个男子,若生逢乱世,他必提枪上马,浴血杀敌,换一世将军之名,然而他的身躯属于历史上那个风华璀璨的时代,大唐国力强盛,邻国臣服,几无战事。  此刻,他就像一个孤独的侠客,念着他的江湖,他拔出剑,却举世难寻敌手,
期刊
芬芳四月,细雨打湿了宫人的衣衫,老人撑着油纸伞颤巍巍地走在古巷间,无情的紫禁城锁了她整整十九年,岁月如落花般跌入尘埃,如今再无人问她来自何方,去往何处。  她叫缪嘉蕙,生于彩云之南,长于官宦之家,幼时便跟随族中长辈学习书画,字如瑶台之月,超凡脱俗,画如晚秋之风,清新自然。她日日青山为伴,花鸟为友,在绘画上造诣颇深,在滇中一带小有名气,常有人登门求画。  她爱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没有战乱歹人,没有世
期刊
姚秦弘始三年,长安城。  城中数千大德贤士云集,他们不远万里风尘仆仆而来,只为聆听国师鸠摩罗什的妙音佛法。一座古朴草堂寺内,满座衣冠似雪,当中一高僧合掌端坐于蒲团之上,舌灿莲花,将佛经大法娓娓道来。谁也不曾料到,就在法会渐入佳境时,他突然起身走下高座,对在堂下听法的姚秦皇帝姚兴说,恍惚间看到有两小孩子跳至他肩上,所以想找一女子生子。  此言一出,满座震惊。  这等离经叛道之言却正合姚兴的心意。他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