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经济学思考

来源 :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anzi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从经济学出发,对“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即人道主义作了透彻的分析;共产主义等于人道主义,是人性的复归,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异化与商品拜物教的消失,但这都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条件,需要有一个过程;人性复归须以继承人类历史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为条件,而不是对历史作虚无主义的简单否定;“以人为本”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旗帜,传承了中西文化的优秀传统。
其他文献
如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国内城市群升级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两个战略的整合决定着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认为,城市群战略在中国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中国区域经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两年多了,临近春节,现在大家过得好不好?家里冷不冷?村里的产业发展得怎么样了?寒冬时节,为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记者跟随钦州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工作队员深入
本文的理论模型从分配战略取向的角度分析了高积累轻消费战略和积累消费共同促进战略下的经济增长的定量比较关系,构造积累率增长率和消费率增长率之差与GDP增长率的增长率水
历史与经济学研究存在着重要的相关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阐述了这种相关性的三个含义: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意义;历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
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化解7种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根源可归结为两点:一是市场失灵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矛盾;二是政府经济职能的某些缺陷所产生的经济利
本文基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执政能力的建设需要解决三大问题:有效增加执政资源的供给、充分降低执政成本的耗费、实现执政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和路径.提出了群众认同度是
在市场经济中,决定宏观经济运动方向的是经济系统中的微观机制,即由厂商行为、利润、相对价格组合、投资和结构变动等因素组成的经济调节机制,这种机制具有促使经济作周期运
在国内,政府行为外部性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国外,对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探讨则始于196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及其后的经济学家在质疑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有效性的讨论中避渐形成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