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樱花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22日到28日,应日本外务省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邀请,我们一行三人赴日进行学术访问。班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竟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感。1994年,曾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邀请在东京大学和大东文化大学访学一年。光阴荏苒,转瞬就是二十多年。阔别已久的东京,现在是个什么样子?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多少处物是人非?兴奋、感慨、忐忑、惶惑,期待,还有淡淡的忧伤,情感组合,思绪翻飞,顿时涌上心头。
  从羽田机场到下榻的银座,车行东京市区,满目高楼大厦,大多都极有设计感,错落有致,相映成趣,不像国内某些城市到处充斥的形和色的污染。高楼间不时出现的神社建筑,小巧玲珑,又不失庄重神秘的宗教感。体现着现代生活和传统价值的共生互补。熟悉而又亲切的东京,变中有不变,令我兴奋,引我寻觅。
  从审美的角度看,我更喜欢日本传统建筑的风格,源自中国又独具日本文化的鲜明特色,突出特点就是崇尚自然。例如,东京江户时代留下的皇居,亦即天皇的院子,护城河宛若一环翡翠色的湖泊,巨石砌就的城墙、黑瓦白墙的宫殿,庄重而质朴,不像我们的故宫,红墙黄瓦,富丽堂皇,铺张俗气。日本的传统民居无论大小总要有个院子,日本人称院子是住宅的“猫脸”,很小但绝不是可有可无。从屋内到厅堂,从厅堂到环廊,从环廊到院落,过渡得十分自然,再到远方的山水景观(这是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学来的“借景”),浑若天成。再看日本的寺庙,俱是凝重的色调,简朴的装饰,毫无张扬之感。源自中国汉唐风格的建筑样式,拙浑大气庄重简洁。特醒目的是日本建筑独有的鸟居,宛若书法的大写意,引领你进入无限遐思。


  此行主要考察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政治制度。适逢日本的地方选举年,我们去长野县的上田市观摩了市长选举和地方选举。竞选团队的紧张、热烈、辛苦,候选人面对市民的谦卑、殷勤、诚恳,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竞选。说来也巧,接待我们的一位市长候选人和一位议员候选人全都当选了,于是我们顿时成了“带来幸运的客人”。
  印象深刻的是参观日本国会。主人安排了旁听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的一场质询。议员质询咄咄逼人、声色俱厉,阁僚回答毕恭毕敬、诚惶诚恐。首相安倍回答完一轮质询后回到座位,短短十几分钟居然喝了十几次水,想来定是心内紧张燥热,乃至唇焦舌敝。很多日本朋友感慨在日本搞政治很辛苦,不容易,看来其说不谬。
  日本学者对日本近代宪政史的介绍令我陷入深思。明治维新150年来,日本国先后制定了两部宪法。上世纪初至二战结束的宪法是《大日本帝国宪法》;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主持下制定的宪法是《民主宪法》。两部宪法最大的区别是,前一部宪法以天皇为核心,宪法确立的政治结构围着天皇转,从议院到法院到行政机构乃至整个国家机器全都遵循天皇意志。这个宪法体制由于没有设计对最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到了20世纪20年代军部法西斯战争势力膨胀获得天皇认可,立刻走向军国主义,将国家拖入战争泥淖,给中国、亚洲也给日本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后一部宪法则以民众为核心,天皇被虚置。选举制度的重新设计和不断调适既抛弃了凌驾于民众之上的最高意志,又克服了黑金弊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执政党充分地体现民意。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则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腐败。凡斯种种,保证了日本战后的长期稳定繁荣。


  十分幸运,此行适逢日本樱花盛开。本来日本的樱花盛季应在四月上旬,但由于地球气候变暖,樱花季不得不提前了,今年三月下旬即迎来了遍野樱花。地球人都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樱花为什么成了日本的国花?这里隐藏着日本文化的密码。似乎是有意磨练日本民族,日本国的地理环境格外严峻,自古以来,地震频发、火山活跃、飓风不断。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美丽家园,一场台风就刮没了。摧毁了,再建设;再建设,又摧毁。日本人由此见惯了毁滅,这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化意识—-生命可以短暂,但要灿烂。恰似那遍野樱花,开放时天地间光华流溢,但花期短暂,十天八天就落英缤纷,香消玉殒,美丽踪影全无。特别令人动容的是,漫天樱花灿烂之际,就是樱花雨洒落之时。樱花就是这样从容地对待生生灭灭,正所谓花开花落两由之,直通禅意。说起禅意,又是日本文化崇尚自然之外的第二个突出特征。从中国禅到日本禅,更加枯淡、寂静,茶道、花道、俳句、庭院,乃至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中的一些作品(如那幅著名的《杯中富士》)都将禅意推到了极致。
  李泽厚老师比较中日文化对待生死的态度尝言,中国文化是“重生安死”,日本文化是“惜生崇死”。二者区别这里不遑细论,我想日本文化之所以“惜生崇死”,应该是受到樱花很大的启发。所以他们称自己的文化为“樱花文化”。
  皇居九段,望着蓝天碧水间绽放的樱花,和飘飘洒洒的樱花雨,想起尼采的话:那飘逝的是永恒的。
  此行匆匆,丰富的考察活动和深入的学术交流使我们的日程紧张、充实而忙碌。但还是顺路怀了怀旧。东京大学古色古香的校园,隐士般的三四郎池,勾起了我多少青春的回忆。
  接待我们的日本朋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我要专门感谢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方事务局局长若山先生。老先生已七十七岁了,却从接机到送行,全程陪同,令我们感动又不安。先生的慈和、宽容、善解人意,若春风拂面,回忆起来仍充满暖意。
  又来扶桑,又见樱花,又留下千般怀想,万种思量……
其他文献
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子银行特质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以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第一个重要文件。之所以选择资产管理业务(简称“资管业务”),与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规模不断攀升紧密相关。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7年末,资管业务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资管业务的创新发展,在满足居民财富
期刊
2018年2月9日,沪深交易所、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相继发布了《融资租赁债权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和配套的《融资租赁债权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南》,进一步明确了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的挂牌要求,并对融资租赁ABS的发行和存续期管理进行了规范。  《融资租赁债权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针对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入池标准、原始权益人的条件、基础资产的转让等进行了特别的
期刊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普惠金融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当前广东应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所要求的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目标,推动普惠金融深入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民生作用,完成普惠金融从“广覆盖”到“上台阶”的转变。普惠金融发展需提高质量 服务对象层面  普惠金融在中国推广肇始之初就存在概念厘定的冲突与歧义,在实践上也有偏离现象發生。“普惠金融”(Fi
期刊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中,发生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政治事件,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期间,邓小平在中国南方的深圳、珠海、广州、上海等地所做的巡视以及讲话,也被一些媒体称之为“邓小平南方谈话”,无论就南巡本身的政治涵义还是从小平谈话内容的理论价值来说,都可以让我们将小平南巡讲话列为改革开放40年政治事件之首。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影响重在当时,有许多事件影响可能侧重历史或长远,而邓小平南巡讲话则
期刊
改革开放4 0年来,我国银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同步性。但是由于金融服务业受到较强监管,准入门槛较高,使得这些发展进程又不完全同步。时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银行业民资准入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回顾昨天的经历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今天的现实以及指导明天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银行业在民资准入方面逐步深化1978~1992年:尝试
期刊
2018年5月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 E C) 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C F T C)将于5月7日举行听证会,讨论ETH(以太坊代币的简称)是不是证券的问题。尽管5月7日该听证会并未如期举行,但是ETH是不是证券却在加密数字货币行业引起轩然大波,当日大多数加密数字货币价格全面下跌。在区块链领域, ICO(首次代币发行)和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等新事物是全球监
期刊
自2017年年初开始,银行业“监管风暴”就不断加强。比如,强力整治银行业“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多种市场乱象,修订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业务,加大对商业银行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进入2018年,“严监管”仍在继续,特别是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十条意见和工作要点二十二条,对2018年监管工作的重点和要求进行了细化。  面对节奏加快的监管态势,刚刚发布2017年度年报的上市
期刊
随着比特币的火爆,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区块链技术因其技术性强、目前实际应用很少,以及对传统制度和观念冲击过大等特点,使得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评价和前景有泾渭分明的两种观点:一种是神化区块链。赞同者认为,区块链技术的点对点、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以及智能合约等核心要素,是对传统网络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对现实世界会产生革命性影响。另一种是污名化区块链。反对者
期刊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回归常态、金融监管趋严,商业银行的增长模式发生了改变,拓展存款已经成为规模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形势下,存款增速放缓、流转规律发生变化,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找准源头、切入渠道来参与存款市场竞争。本文从货币创造的逻辑出发,分析存款增长的规律,寻找存款增长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存增存的策略和建议。存款增长规律的变与不变  存款增长主要来自于三大渠道,一是外汇占款的投放,二是政
期刊
2005年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河南省联社”)成立以来,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实现了跨跃式发展,社会贡献不断提升,不仅存贷款规模、市场份额连年位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其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更是在全国农信系统中独占鳌头。随着银行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河南省农信社也迈向了朝着农商银行发展的新阶段。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独具特色的改革发展战略是什么?省联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