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50例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并发面部麻木的患者占2例,并发小脑血肿的患者占2例,并发轻度面瘫的患者占1例,并发口唇疱疹症状的患者占2例,并发颅内低压症状的患者占3例,并发脑脊液漏症状的患者占1例,听力下降患者占1例。结论 针对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取得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并发症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466-01
三叉神经痛又被称为痛性抽搐,指的是发生在面部一侧或者双侧的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放电痛、刀割样痛等症状,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最常见的就是肿瘤占位性病变,多发生于桥小脑角区[1-2]。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50例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50例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3],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三叉神经区域出现疼痛症状、视力下降、耳鸣、病侧咀嚼无力、复视等;经过头部MRI平扫和增强检查显示CPA区域长T1、T2信号影;病变的最大直径为1-2.5cm。50例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男性患者占11例,女性患者占39例,患者的年龄在35-65岁之间,病程在0.5-3年之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病变治疗,让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对病变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查,对病变的部位进行分离、切除。对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针对小脑血肿症状给予相应护理,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的瞳孔、意识、脉搏、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观察,对于以下情况患者给予高度重视:术后出现意识障碍;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或者减弱;创腔引流管内的引流液增多,甚至出现血凝块;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剧烈头痛、深慢呼吸以及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早发现并及时汇报给医师,针对水肿患者通过加强脱水、延长引流管对脑脊液的引流时间,对临床症状进行缓解。
1.2.2 针对面瘫等脑神经损伤症状给予相应护理,让患者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其意识到神经损害症状比疼痛发作时的痛苦更小,不会对进食造成影响,给予患者心理引导,做好相关的饮食管理,避免过烫、带刺等食物对患侧口腔黏膜造成损伤,避免发生难治性溃疡;对于面神经损伤患者指导其做面肌功能锻炼,可以对着镜子做闭眼、鼓腮、示齿、吹口哨、皱额等动作;针对听力下降患者,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提高说话的声音,但是避免噪音刺激,必要的时候按照医嘱服用扩血管、神经营养以及维生素类药物。
1.2.3 针对术后低颅压、脑脊液漏症状给予相应护理,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健侧,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取头低脚高位。停止或者减少脱水药物的使用,可以适量的补充生理盐水,鼓励患者多饮淡盐水,能够减轻临床症状;针对脑脊液漏症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伤口敷料的干燥,保持鼻腔部的清洁,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脱水剂预防感染,避免用力过度增高颅内压,对患者脑脊液的颜色和量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每天对引流瓶进行更换。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显微镜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病变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消失的患者占47例,并发面部麻木的患者占3例,并发小脑血肿的患者占2例,并发轻度面瘫的患者占1例,并发口唇疱疹症状的患者占2例,并发颅内低压症状的患者占3例,并发脑脊液漏症状的患者占1例,听力下降患者占1例。所有患者经过针对性术后并发症护理之后,上述并发症状均恢复良好。
3 讨 论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最常见的就是肿瘤占位性病变,多发生于桥小脑角区,临床治疗方法以伽玛刀为主,但是术后容易复发疼痛症状,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上述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并发面部麻木的患者占2例,并发小脑血肿的患者占2例,并发轻度面瘫的患者占1例,并发口唇疱疹症状的患者占2例,并发颅内低压症状的患者占3例,并发脑脊液漏症状的患者占1例,听力下降患者占1例。说明了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能够提高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4-5]。
参考文献
[1] 曾永红,姜晓钟,苗林,等.继发于颅内占位的三叉神经痛3例报告[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1(4):254-255.
[2] 贺艳阳,焦庆芳,崔丙周,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7例诊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13-3714.
[3] 顾爱霞,庄静,宋丽丽,等.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18(6):93-93.
[4] 陶传元,庄进学,陈登奎,程宏炜,宋朝理,李海龙,薛峰,张炜,郑小强 魏攀.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1,24(3):150-162.
[5] 冷晓丽,王珈菁,陶传元,陈有玲,石陈燕.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34-36.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并发症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466-01
三叉神经痛又被称为痛性抽搐,指的是发生在面部一侧或者双侧的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放电痛、刀割样痛等症状,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最常见的就是肿瘤占位性病变,多发生于桥小脑角区[1-2]。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50例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50例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3],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三叉神经区域出现疼痛症状、视力下降、耳鸣、病侧咀嚼无力、复视等;经过头部MRI平扫和增强检查显示CPA区域长T1、T2信号影;病变的最大直径为1-2.5cm。50例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男性患者占11例,女性患者占39例,患者的年龄在35-65岁之间,病程在0.5-3年之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病变治疗,让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对病变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查,对病变的部位进行分离、切除。对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针对小脑血肿症状给予相应护理,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的瞳孔、意识、脉搏、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观察,对于以下情况患者给予高度重视:术后出现意识障碍;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或者减弱;创腔引流管内的引流液增多,甚至出现血凝块;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剧烈头痛、深慢呼吸以及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早发现并及时汇报给医师,针对水肿患者通过加强脱水、延长引流管对脑脊液的引流时间,对临床症状进行缓解。
1.2.2 针对面瘫等脑神经损伤症状给予相应护理,让患者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其意识到神经损害症状比疼痛发作时的痛苦更小,不会对进食造成影响,给予患者心理引导,做好相关的饮食管理,避免过烫、带刺等食物对患侧口腔黏膜造成损伤,避免发生难治性溃疡;对于面神经损伤患者指导其做面肌功能锻炼,可以对着镜子做闭眼、鼓腮、示齿、吹口哨、皱额等动作;针对听力下降患者,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提高说话的声音,但是避免噪音刺激,必要的时候按照医嘱服用扩血管、神经营养以及维生素类药物。
1.2.3 针对术后低颅压、脑脊液漏症状给予相应护理,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健侧,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取头低脚高位。停止或者减少脱水药物的使用,可以适量的补充生理盐水,鼓励患者多饮淡盐水,能够减轻临床症状;针对脑脊液漏症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伤口敷料的干燥,保持鼻腔部的清洁,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脱水剂预防感染,避免用力过度增高颅内压,对患者脑脊液的颜色和量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每天对引流瓶进行更换。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显微镜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病变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消失的患者占47例,并发面部麻木的患者占3例,并发小脑血肿的患者占2例,并发轻度面瘫的患者占1例,并发口唇疱疹症状的患者占2例,并发颅内低压症状的患者占3例,并发脑脊液漏症状的患者占1例,听力下降患者占1例。所有患者经过针对性术后并发症护理之后,上述并发症状均恢复良好。
3 讨 论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最常见的就是肿瘤占位性病变,多发生于桥小脑角区,临床治疗方法以伽玛刀为主,但是术后容易复发疼痛症状,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上述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并发面部麻木的患者占2例,并发小脑血肿的患者占2例,并发轻度面瘫的患者占1例,并发口唇疱疹症状的患者占2例,并发颅内低压症状的患者占3例,并发脑脊液漏症状的患者占1例,听力下降患者占1例。说明了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能够提高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4-5]。
参考文献
[1] 曾永红,姜晓钟,苗林,等.继发于颅内占位的三叉神经痛3例报告[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1(4):254-255.
[2] 贺艳阳,焦庆芳,崔丙周,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7例诊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13-3714.
[3] 顾爱霞,庄静,宋丽丽,等.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18(6):93-93.
[4] 陶传元,庄进学,陈登奎,程宏炜,宋朝理,李海龙,薛峰,张炜,郑小强 魏攀.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1,24(3):150-162.
[5] 冷晓丽,王珈菁,陶传元,陈有玲,石陈燕.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