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面对一颗颗聪慧与特性并存的脑瓜子,我们不得不深思,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中,如何去做好课堂“评价”这一“新亮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因材施评,挖掘亮点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因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评”,让每个学生得到关怀,个性得以发扬,做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语文”, 使他们都能找到自信,自我发展。
评价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评价不拘于一种形式,语言一定要防止笼统模糊、千篇一律的倾向。比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这样评价:“说得很精彩,如果声音能再响亮点儿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能一语中的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如何改进有明确的认识。
二、策略灵活,机智巧言
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我认为以下几种做法值得借鉴:
1.言语提示。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教师应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可以这样评价,如,“你是这样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你说得不错,谁能超过他?”等,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
2.精心补问。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3.巧用反问。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三、把握时机,体现价值
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当学生们只要表现出有益于学习的行为或语言时,教师都要给予表扬性的评价,而不应视而不见或延时评价,挫伤学生积极性。当学生发言有进步时,适时适度的赞扬、鼓励,或许能改变一个学生今后思考问题的状态;学生发言超出正常认知的范围时,即使夸张一些的评价也是可取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的教师上课时,常常对于学生的回答马上轻率地评价“对”或“错”。这样不能很好地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丧失了许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宝贵时机。我们可以适时地采用延时评价,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开展积极思维活动,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
四、表扬鼓励,赏识称赞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口头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作用,课堂上我们应该突出激励性评价。如:“你提的问题很有特色,但是这与问题的解题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的,如果你再仔细想一想,会把问题回答得更好。”这样的评语既激励了学生,使他进一步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又鼓励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针对不同时机,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竞赛等活动,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学习顺利时,心理无疑是愉快的,成就感增强,但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此时,应激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最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帮助。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成功心理的激励,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五、启发引导,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引导”。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走上正道,找出努力的方向。
如今的语文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或讨论,或探究,或合作,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可在一次公开课中,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汇报交流之后,教师并没有立即做出评价,而是问:“想一想,哪种学习方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一阵沉默之后,纷纷举起了手……细想之下,不禁为这样的课堂评价叫绝。出此一问,既落脚课堂——通过回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又超出课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学会发现、学会评价,同时也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赞赏中学会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愉悦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他们在语文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因材施评,挖掘亮点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因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评”,让每个学生得到关怀,个性得以发扬,做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语文”, 使他们都能找到自信,自我发展。
评价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评价不拘于一种形式,语言一定要防止笼统模糊、千篇一律的倾向。比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这样评价:“说得很精彩,如果声音能再响亮点儿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能一语中的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如何改进有明确的认识。
二、策略灵活,机智巧言
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我认为以下几种做法值得借鉴:
1.言语提示。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教师应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可以这样评价,如,“你是这样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你说得不错,谁能超过他?”等,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
2.精心补问。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3.巧用反问。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三、把握时机,体现价值
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当学生们只要表现出有益于学习的行为或语言时,教师都要给予表扬性的评价,而不应视而不见或延时评价,挫伤学生积极性。当学生发言有进步时,适时适度的赞扬、鼓励,或许能改变一个学生今后思考问题的状态;学生发言超出正常认知的范围时,即使夸张一些的评价也是可取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的教师上课时,常常对于学生的回答马上轻率地评价“对”或“错”。这样不能很好地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丧失了许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宝贵时机。我们可以适时地采用延时评价,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开展积极思维活动,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
四、表扬鼓励,赏识称赞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口头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作用,课堂上我们应该突出激励性评价。如:“你提的问题很有特色,但是这与问题的解题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的,如果你再仔细想一想,会把问题回答得更好。”这样的评语既激励了学生,使他进一步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又鼓励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针对不同时机,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竞赛等活动,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学习顺利时,心理无疑是愉快的,成就感增强,但也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此时,应激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最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帮助。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成功心理的激励,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五、启发引导,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引导”。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走上正道,找出努力的方向。
如今的语文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或讨论,或探究,或合作,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可在一次公开课中,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汇报交流之后,教师并没有立即做出评价,而是问:“想一想,哪种学习方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一阵沉默之后,纷纷举起了手……细想之下,不禁为这样的课堂评价叫绝。出此一问,既落脚课堂——通过回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又超出课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学会发现、学会评价,同时也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赞赏中学会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愉悦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他们在语文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