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血管的三维重建及肝癌局部解剖性切除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pand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内血管三维(3D)成像在肝癌局部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将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的肝癌患者的肝脏二维图像数据,以DICOM文件格式导入3D模拟系统进行肝内血管3D重建;在重建的肝内血管3D图像指导下行肝癌局部肝切除.结果 (1)经过重建得到了清晰的肝内血管以及肝脏和肝癌的3D图像,该图像立体地显示了肝癌与周围诸血管的解剖关系.(2)在3D图像上模拟不同肿瘤切缘宽度得到肝癌周围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切断平面和各血管切断后所影响的肝组织体积.(3)分析肿瘤的切缘宽度与切肝体积间的关系,拟定出肝癌局部切除的最佳切肝平面.(4)按拟定的切肝平面行实际肝切除,切除标本体积为178 ml,肿瘤切缘为9 mm,结果与术前模拟完全吻合.结论 在肝内血管3D图像指导下,肝癌的局部切除可以按肿瘤周围血管的解剖精确进行;通过术前模拟可以找到最佳肝切除平面。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于术后当天起分别给予各组受体鼠rh-G-CSF每日0、125、250、500μg/kg体重,共6 d.术后第6天行供心组织学检查、混合淋巴反应实验(MLR)、细胞因子检测、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观察各组供心存活时间.结果 250μg组与500μg组在体内、外均显示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残余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 采用5/6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分别给予5 mg·kg-1·d-1 (n=8)、10 mg·kg·d-1(n=8)、20 mg·kg-1·d-1(n=8)的atRA灌胃.单纯肾大部切除非干预组(NX组,n=8)和假手术组(sham组,n=8)为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Western印迹检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儿和单纯鼾症儿童的脑电醒觉反应指数(arousal index,ArI)的特点,以及ArI与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关系。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因疑似OSAHS而进行多道睡眠监测的102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猪输注不同剂量游离血红蛋白(FHb)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探讨FHb对休克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头家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FHb(0、2.5、5、10、15 ms/ks体蕈),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各重要脏器功能变化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生率,检测休克动物在输注不同剂量FHb后血清IL-12、IFN-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途径之一.方法 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NF-k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采用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同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F-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PMVEC并鉴定;用针头式滤器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382 4±0.0022)、(0.0393±0.0
目的 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眼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4~2006年因特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31例(31只眼),男性3例,女性28例;年龄56~71岁,平均59.6岁.病程3~49个月.术前视力0.02~0.3.术中行前膜剥除后再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追踪观察6~38个月.结果 病程短者的视网膜内界膜能很容易剥除,病程长的内界膜不易剥除.术后矫正视力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