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的重建,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途径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tai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看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效能高低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志,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有其重要意义。教育中的主体间性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主体问性角度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关系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师生之间主体间性的重建对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体间性 教学效能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效能高低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说到课堂教学,除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这些物质因素外,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和学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能高低。
  目前基础教育界普遍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用“主导作用”遮蔽了对教师地位的回答,造成了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教育中主体间性问题的提出,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教育主体问题的研究从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开始转向师生如何共为主体的新视角,这无疑为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活力,对于课堂教學效能的提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体间性问题的产生
  
  1.哲学中的主体间性
  哲学对主体间性的思考源于西方哲学对现代主体性的反思。由于人们对个人主体性的过渡发挥,导致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疏离。所以,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研究开始转向主体问性研究。
  
  2.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进入21世纪后,对教育主体问题的研究从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开始转向师生如何共为主体。这一研究体现了师生关系从主客模式到主模式的转变,力图达到师生间的和谐,摆脱对立的局面。
  
  3.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间性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教学才有真正的生活,才有真正的灵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动的直接的参与者。教师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助手,帮助学生发展自己,找到其发展自我的方法和道路,而且帮学生确立观念,指明方向,成为批判性的导师和灵魂的向导。
  
  二、我国课堂教学主体间性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效能低下
  
  1.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效能低下
  皮亚杰说过,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与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客体地位,压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新旧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分水岭。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丧失。教师是权威的代表,学生成为消极的教育对象,谈不上是教育的主体。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基本承认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机械的,因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能。
  
  2.教师主体性的迷失,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已经是第八年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教材的传话筒、高考的领路人、分数的打造者。表面上教师的主体性很高,有很强的权威性,掌握着学生的命运和发展,但事实井非如此。在国家层层课程机制下,教师只能决定“怎么教”,却无权决定“教什么”。教师被各种规章制度和量化考评紧紧约束着,造成教师无主体性意识的结果。教师捧着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这一“金科玉律”,围绕着学生这一教学中心,把教学过程简单的沦为学生的分数提高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失去自己的思想和创造性,教学策路和教学行为没有创新,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三、重构师生之间主体间性,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课堂教学效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否在学生身上起到作用也首先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接受和配合程度。在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对教学方式的落实起着首要而巨大的作用。
  
  1.构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技能等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和谐地生存和发展。在打好双基的同时,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学习,并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这为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打下了基础。
  
  2.重建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要重建自己的主体性,首先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内容进行一定的拆分和重组,并通过讲解和启发,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并拓展知识面,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主体性,既要把教材、教育环境等因素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又要在学生主体性培养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只有把握好教师的主体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也在于此。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关系到学生的生存发展,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主客体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无视学生鲜活的个性,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课堂教学效能的低下。主体间性课堂教学回归到了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要改革必须重建主体间性课堂教学。通过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师生共同创设教学意境,主体间的坦诚交往,师生情感也达到了共鸣。在主体间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力时时进发在主体问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也会得到很大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而高效的。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提出了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并对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根据河南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重视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大力
期刊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以商业文明为背景的,包含了许多批判商业文明的思想。我国在发展商业文明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走进了马克思的问题域之中。本文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思想,从
汶川地震灾区牵动了数万名一汽解放员工的心.广大员工慷慨解囊,踊跃捐款,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救助之情,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大爱涌动人间.感恩回报社会
在各界的质疑声中,自主品牌还是坚强地走了过来,这个过程有快乐,更有烦恼,技术的不过硬已成了自主品牌发展的硬伤,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已经开始了技术上的攻坚战。此外,通过
法与人性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具有历史形式。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蕴涵着社会法学理论。以此人性论检视中国法治建设,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自洽的人性论支持;大规模的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高职足球专项课中学生的足球战术意识进行研究。在足球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进度,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理论知识水平、教学比赛水平,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观察、应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足球战术意识。    关键词:高职学生 足球专项 课教学 战术意识 培养    足球运动是一种集体对抗性项目。它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强
犬腹泻是犬类容易发生的一种肠道疾病,主要特征是排粪次数明显增加,排出稀粥样或者如水样稀薄的粪便。通常是幼犬容易发生,发病率在30%左右,但其他年龄也能够发生。该病往往
母猪难产是指在分娩过程中无法顺利产出胎儿,是分娩阶段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母猪体 况过瘦导致,也可由于体质虚胖、缺少运动引起.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或者
羊片形吸虫病是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是由于肝脏胆管内寄生有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而引起,主要是导致慢性或者急性肝炎和胆管炎,且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以及营养障碍,造成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