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扩红女模范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巩固和捍卫革命根据地,党和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扩大红军运动,组织动员苏区的青壮年男子参加红军,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与敌人进行革命战争。主力红军也常常直接从地方招募革命青年和青壮男子加入红军,使部队得以扩充。扩大红军工作,是苏维埃政府最基本的和最经常的工作任务之一。在党和苏维埃政府以及各类组织卓有成效的扩红宣传动员下,踊跃参加红军成为贫苦农民自觉的行动。当时,在中央苏区,到处可见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当红军的动人场面。在扩红运动中,涌现出金维映、刘英、李坚真三位扩红女模范,她们不仅得到毛泽东的精心指导,超额完成了扩红任务,而且还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毛泽东称赞金维映为“全苏区扩大红军突击队的第一个优胜者”
  
  金维映,浙江岱山人,原名金爱卿,又名阿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工人运动,1929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1930年任上海丝织业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和上海工会联合会行动委员会领导人。1931年8月,金维映和邓小平一起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与设在瑞金城的中共赣东特委取得联系后,住在叶坪,主要负责群众的思想宣传工作。
  叶坪在瑞金县城的东北面,是一座水田围绕、绿树掩映的秀丽村庄。1931年9月下旬的一个黄昏,金维映和时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正在商量讨论工作,一队快马自宁都方向而来,听到“嗒嗒嗒”的马蹄声,两人感到诧异,便走出屋外,这时骑兵下马向他们报告:毛泽东、朱德率领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机关快到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金维映和邓小平满面春风,不约而同地说,“立即出发,前往迎接!”
  叶坪村外,毛泽东、朱德、项英、陈毅、王稼祥等与前来迎接的邓小平、金维映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以及瑞金的干部见了面。久别重逢,一片欢腾。眼前的热烈气氛使金维映十分激动,热泪盈眶。毛泽东、朱德等红军总部首长与她热情握手。
  当晚,在叶坪村东头大樟树旁的一幢二层楼房里,毛泽东和朱德等人围坐在一起,认真听取邓小平等人的汇报。
  邓小平高兴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扫除障碍,瑞金的政治局势已经稳定,经济建设走上了发展的轨道……”
  随后,金维映作了详细的补充,她不紧不慢,侃侃而谈,引起了毛泽东等红军首长的高度注意。她穿着一身蓝色紧袖列宁装,腰间系一条皮带,小腿上扎着绑腿,脚穿草鞋,头上留着齐耳短发,头戴一顶八角帽,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闪着亮光,显得清秀、精神,讲话的声音清脆悦耳,充分显示了一个政治宣传工作者的优秀干练的素质。
  “很好,你们做了许多工作,”毛泽东等听完汇报后满意地点点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泽东的这些话深深地铭记在金维映的心里,成为她今后行动的指南。
  1933年10月,正值中央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之际,为了前方战事的需要,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在全苏区开展一个扩大红军突击月的活动,金维映被调任瑞金突击队总队长。金维映受命于危难之际,奔走在群众之间。在瑞金县委的领导下,她带领一群妇女宣传队员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扩红突击的热潮中。她们不辞劳苦地进行组织动员,夜以继日走村串户,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原定1500名的扩红任务,而且还超过70余名,得到党中央的表扬,上了苏区“光荣的红板”。紧接着,由于金维映的努力,瑞金突击队从12月1日至年底,又超额完成54名,共扩大红军2000余名,受到中革军委的嘉奖。
  1934年1月2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一座外型似红军帽的会堂里隆重召开。毛泽东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代表们对毛泽东的报告作了认真热烈的讨论。金维映参加了这次大会。
  2000余人的会场鸦雀无声,虽然没有扩音设备,但是金维映却听得很真切,毛泽东的话句句说到了她的心坎上:“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更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病症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金维映边听毛泽东的话边衡量自己的工作,觉得自己正是因为认真地按毛主席说的那样进行扩红宣传,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此,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一团火在内心燃烧着,决心今后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党的期望。
  1月28日,“二苏大”的第七天,项英向瑞金的金维映、兴国的罗荣桓、西江的邓振询三人授予扩红优胜奖旗。毛泽东在大会上对金维映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瑞金这次扩大红军的突击运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成为这次全苏区扩大红军突击队的第一个优胜者。”
  “二苏大”会上,金维映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毛泽东亲切接见了金维映,勉励她要继续做好扩红工作,这是革命战争的需要,也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毛泽东的一番勉励,给了金维映巨大鼓舞。
  1934年8月,金维映调任中央局总动员武装部副部长,负责全苏区的扩红动员等工作。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做好主力红军转移的准备,再次提出“扩大三万红军”的任务。由于金维映和总动员武装部的出色工作和苏区县广大干部的艰苦努力,到10月中旬,三万扩红任务终于大部完成。
  1934年10月中旬一个漆黑的夜晚,金维映随同红一方面军从瑞金云石山梅坑村启程,踏上长征的漫漫征途。
  


  毛泽东帮刘英出主意:“开个会嘛,把突击队员、区委书记找来开会。”
  刘英,湖南长沙人,1925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妇女部长,1929年赴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后又转至国际无线电学校,1932年毕业后回国。1933年6月到达中央苏区红都瑞金,先后任少共中央局巡视员、少共福建省委书记、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等职。
  1934年4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接连受挫。为了支援前方,扩大红军成了当时战斗动员的中心。刘英调任于都县扩红突击队队长。出发前,她去看望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毛泽东亲切地说:“你嘴巴子很伶俐,能说会道,这是你的优点,但是注意语言的通俗化,因为你宣传的对象是农民,长篇大论不灵,学生腔也要不得,要向江西老表学说话呐。”刘英牢记毛泽东的指示,5月16日,她一到于都县,就召开突击队员与区委书记联席会议,通俗地宣传扩红的重要性,把突击队员分派到各区,召开动员大会,分工落实任务,同时开展优待红军家属运动,结果原定三个月扩红2200名的任务,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超额完成。
  8月底,中央苏区形势更加严峻。敌军已直逼石城、兴国、会昌等中心区域。为此,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再次研究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动员,在9月份再扩大红军6万人。9月2日,《红色中华》发出动员令,在9月27日以前动员三万新战士上前线!于是,9月上旬,中央局再次派刘英到于都扩红,任务是动员4500人参加红军。
  这次九月扩红,时间紧迫,任务又重,怎么办?刘英感到有点为难。领导扩红工作的中央局组织部长罗迈坚定地对她说:“这是党交给的任务,相信你总有办法。”刘英二话没说,立即骑马直奔于都。
  到达于都后,刘英了解到当地才动员255人参军,离完成任务还相差很远。听说毛泽东正在于都养病,刘英立即前往拜访。毛泽东的疟疾刚刚痊愈,脸色有些憔悴,两颊凹陷。
  


  “开个会嘛!把突击队员、区委书记都找来开会。”毛泽东倚在床上,背靠棉被,听完刘英汇报扩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后,他帮着出主意道。
  “毛主席,再开会?没有时间了呀!”刘英心里着急,因为离规定的期限已不到十天!。
  “不,这个会一定要开!”毛泽东从床上坐起来,点燃香烟,重重地吸了两口,“磨刀不误砍柴工嘛,思想不打通,再有时间也完不成任务。”
  “我们突击队员都分散到各区去了,”刘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涨红着脸无奈地说,“就是通知恐怕也来不及呀!”
  “这个好办,好办!”毛泽东下床来回踱了几步,笑着对刘英说,“我让身边几个警卫员骑马到各区通知他们开会,这问题不就解决了?”
  9月19日,全县活动分子紧急会议如期召开。刘英先作了一番动员,然后兴奋地说:“告诉同志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马上要给大家讲话!”
  毛泽东身穿一件打补丁的灰色军装,脚上穿着草鞋,两眼炯炯有神,神采奕奕走进会场。霎时,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毛泽东向大家挥手致意,会场上渐渐平静下来。
  “同志们,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毛泽东目光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既然要我讲,那我就讲五分钟吧。我讲话的内容,用两个字可以概括,这就是‘决心’……”围绕为什么要下扩红的决心,毛泽东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严峻形势,最后鼓励大家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完成扩红任务。毛泽东话音刚落,会场上又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纷纷表示,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努力做好扩红工作。
  会后,区委书记和突击队员分赴各地,层层动员,并做争取后进群众的工作,扩红形势喜人。到9月底,近千人参加了红军。9月26日的《红色中华》还报道了刘英在于都的做法,说于都“过去最严重的问题是群众逃跑登山,自会议后各地争取逃跑群众回来的工作,取得了最大成效”。
  尽管离要求完成的任务还有差距,但这在长征前夕,已经很不简单,毕竟原定的指标太高。
  10月初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出现在刘英面前,关切地说:“刘英同志,告诉你,马上回瑞金,有特别任务!”
  “毛主席,我的扩红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能走呢!”刘英正在为完不成扩红任务而焦虑,“再说,罗迈部长没有通知,我可不能走,随便回去要挨批呢!”
  “哦……”毛泽东叹息一声,见刘英不肯走,只好自己先走。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又折回来神情严肃地说:“刘英同志,你一定要走,不能不走,有特别任务啊!我也要回瑞金了。”毛泽东把“特别任务”几个字说得很重,刘英不解其中的含义,默然无语。
  过不多时,罗迈来电话,通知刘英速回瑞金,刘英想到毛泽东说的“特别任务”,立马出发。
  回到瑞金的第三天,刘英即被分在中央“红星”纵队,随主力红军长征。
  毛泽东夸奖李坚真说:“呵,你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哪!”
  李坚真,广东丰顺人,从小爱唱山歌,曾参加海陆丰农民运动。这个刚出世不久便以八串铜钱的身价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的苦妹子,不但革命意志很坚决,而且工作干得很出色。1930年进入中央苏区后,曾任长汀县委书记、中央局妇女部部长等职。担任长汀县委书记时,李坚真年仅24岁。在她的领导下,长汀县的党员干部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地方武装,扩红筹粮,支援前线等等,搞得热火朝天。在中央苏区,李坚真经常编写山歌,引吭高歌,宣传鼓动群众为创建苏维埃红色政权和支援红军反“围剿”而斗争。
  1930年6月的一天下午,李坚真接到通知,到汀州福音医院向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汇报工作。见到张鼎丞后,李坚真才知道是向正在这里养病的毛泽东主席汇报工作。毛泽东住在医院后面北山古井旁边的一座楼房里。这是李坚真第一次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心情特别激动。
  张鼎丞把李坚真的大致情况向毛泽东作了介绍。得知李坚真带工作组做群众工作,搞土地革命的情况后,毛泽东笑着说:“呵,你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哪!”接着,毛泽东关切询问她:群众发动得怎么样,开起会来他们敢不敢讲话,参加开会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些什么要求等问题。毛泽东平易近人的态度,很快消除了李坚真的拘束。
  李坚真汇报说:“对于组织农会,群众的态度并不一致,那些穿着比较好,嘴巴能说的人,就不那么热心,还说:‘我们几辈子没有参加农会,不是一样种田吃饭吗?’这些人开会喜欢挤在前面,他们看不起衣衫破烂、不大说话、站在后面的人,还常嘲骂穷苦人:‘你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无一枚针,懂得什么!’”
  毛泽东插话说:“你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无一枚针的人,受苦最深,革命性最强,是我们的依靠力量,一定要认真把他们发动起来。我们不能把工作的基础放在那些穿着得好、嘴巴能说的人身上,他们的情况比较复杂,要具体分析嘛!”
   “主席,我们还搞不清参加‘三合会’、‘三点会’等帮会组织的人算不算土匪?”李坚真疑惑地问道。
  “参加‘三合会’、‘三点会’的人,除少数会道门头子外,大部分是穷苦人,他们生活困难,没得吃,有时也自发地去抢地主豪绅的东西。他们不是土匪,你们不能打,要团结他们。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孤立和打击真正的地主豪绅。”毛泽东十分耐心地跟李坚真分析道,“群众没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好比一堆散沙,缺乏力量,我们要用湖洋泥把这堆散沙胶在一起,捏成一团,这就是团结得很紧,不会散了。”
  毛泽东听说李坚真不是闽西人,就特别地教育她要注意团结当地干部,说:“本地干部土生土长,情况熟悉,夜晚不打灯也能摸着群众家的后门。你们不熟,群众家的大门开着,你也摸不着。”毛泽东的形象比喻,通俗易懂,又含有深刻的道理,给李坚真很大启发,使李坚真开始学会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1931年秋天,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一天,毛泽东到闽西长汀视察工作。此时,李坚真担任汀州县委书记。
  听完李坚真的汇报后,毛泽东谆谆教导她说:“县委书记要管好家,心里必须时刻想着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向群众负责到底。”后来,又嘱咐李坚真要向群众揭示阶级剥削,宣传“谁养活了谁”的道理。
  从小喜爱唱山歌的李坚真,做群众工作时总是用山歌进行鼓动性宣传,以提高群众的觉悟水平。李坚真根据不同的任务,编出不同的山歌和群众一起唱。还在李坚真当特委妇女部长时,在扩大红军运动中,她在才溪乡组织群众开展山歌比赛。男女群众对唱山歌,一问一答,把扩大红军的意义,全用山歌唱出来。这次听了毛泽东的谆谆教诲,李坚真很受启发,就编了一首山歌:
  苦人辛苦苦伤人,
  豪绅不做一身新,
  餐餐吃得鱼和肉,
  三筒大米酒半斤。
  苦人辛苦菜糊粥,
  做生做死米半斤,
  阶级兄弟团结紧,
  拿起扁担打豪绅。
  李坚真编的山歌很有特色,用的是当地的土话,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而且还自编自唱,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很快就被苏区的广大群众接受了,整个苏区都传唱着李坚贞的山歌。例如,李坚真编写了一首关于扩红宣传的山歌:
  劝郎哥,莫念家,
  哥当红军妹当家。
  穿起军衣拿枪炮,
  放下锄头和犁耙。
  
  劝郎哥,莫念家,
  家中一切莫愁它。
  一心一意向前去,
  消灭敌人为大家。
  为完成中央提出的扩大一百万红军的任务,正在瑞金中央党校高级班学习的李坚真,被组织上派到长汀去扩红。李坚真带领一个组,与长汀县委的同志深入各区、乡、村做群众工作,一方面招收新兵,另一方面动员回家的红军战士归队。李坚真认真做离队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了解离队人员有什么实际困难,尽力帮助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允许其留在家中。由于方法得当,李坚真顺利地完成了扩红任务。
  李坚真扩红工作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1934年1月,作为福建省代表,李坚真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全苏“二大”,并被选为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
  会议期间,李坚真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又关切地询问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她一一作了回答。毛泽东打趣地说:“来一支山歌吧。”李坚真即席唱了一首宣传发动群众、鼓励前方红军战士多打胜仗的山歌:
  油灯结花朵打朵,
  我在灯下把鞋做。
  厚厚铺来密密缝,
  做双新鞋送情哥。
  
  新做军鞋四四方,
  阿哥穿了上前方。
  希望前方打胜仗,
  后方工作妹担当。
  
  保住青山有柴烧,
  保住江河有鱼捞,
  保住革命保翻身,
  保住苏区红旗飘。
  
  苏区政权一支花,
  花根扎在穷人家,
  贫苦儿女有了党,
  红色江山遍天下。
  毛泽东得知李坚真唱的山歌传遍了苏区的山山水水,深受苏区人民的喜欢,称她为了不起的红色歌唱家,并勉励她说:“你就多唱一些扩红支前的山歌吧!”
  1934年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战争消耗很大,红军要不断补充和扩大。担任苏区中央局妇女部部长的李坚真,围绕反“围剿”战争这个中心,动员妇女积极投入扩大红军和参加赤卫队少先队的运动,并组织红军家属积极分子成立突击队和宣传队,以现身说法的形式,逐村逐户做好扩大红军的宣传鼓动工作,大大激发了妇女送夫、送子当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热情。
  1934年10月,李坚真随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责任编辑 张荣辉
其他文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Lt之事会慢慢淡忘,甚至成过眼烟云,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有些事也会让你刻骨铭心。比如,我担任安源纪念馆副馆长、馆长20多年工作中,曾多次接待与访问老一辈革命
以顾客期望、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满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为六大变量为基础研究顾客满意度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评是顾客满意理念的落实途径。作为漳州代表
通过对制革工艺恶臭物质的组成及其来源、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控制和减少恶臭污染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强算得上是个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泾渭分明的四个阶段。他的前半生走过了政治上的两极: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干部,参加过北伐战
电力社会普遍服务对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社会普遍服务最早由美国于20世纪初在电信领域提出,现今,社会普遍服务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内容.随着我国电
李井泉。1909年11月1日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一个农民家庭。他在青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1927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春,被调到红三十五军任
通过对福建省天湖山煤矿区新村井田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及地质构造对煤层控制作用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和煤层形态的主要地质构造因素,为指导该井田内的福建省永春煤
分析:你是个走在时代尖端、非常留意潮流趋势,同时又喜欢拥有自我风格的人吧!对你而言,音乐是个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除了昕音乐外,你还希望在音乐当中增添个人的风格,惟有使
贺子珍,原名桂圆,又名自珍,生于1909年9月28日,江西省永新县黄竹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后担任共青团永新支部书记。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
《关贸总协定的国际规则与适用惯例》一书,由范键同志与孙南申同志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为国家"八五"规划的重点图书。诚如该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章第一节所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