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文课堂境界的构建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的表象、音色、语音、语言及其表达的内容与感情等因素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特征、家庭背景以及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适应。教师应努力使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和谐共振,这对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语文课堂;构建
  
  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哲学家大都认为“和谐”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所谓和谐,即指多样的统一。“多样”指整体包含的差异性与个别性;“统一”指整体中各个部分互相关联、互相呼应、互相衬托。任何一节语文课都包括教师、学生等多种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的表象,即教师的外貌、穿着、打扮、举止等因素所构成的外在形象,教师的音色、语音、语言及其表达的内容与感情等;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特征、家庭背景及特定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等。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这些因素应该是统一和谐的。一位成功的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努力使自己的形象、讲授内容、感情以及所运用的语音、语言等切合大纲,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的诸多特定因素构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和谐的氛围,这样的授课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
  具体说来,语文课堂要达到和谐的境界,必须实施以下几个统一。
  教师的表象与所授文本内容的统一表象是形式,它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达到强化内容的目的。如所授文本是政论性、论辩性、批判性的,教师要表现得义正辞严。这就要求教师的穿着必须端庄严谨,举止必须张弛有度、一丝不苟。表象上的任何马虎、疏忽都会冲淡义正辞严的力量,妨碍教学目的。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鲁迅的《拿来主义》,即使他的教学基本功不错,整个课堂的结构也比较严谨,富有新意,但是一身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打扮则会使人感觉不伦不类,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篇悼词,主题严肃庄重,情感压抑伤感,然而一位女教师梳着波浪状的发式,化着很浓的妆,穿着色彩明丽的时装,用活泼轻快的举止讲授,教学效果则可想而知。同样一节课,另一位教师,黑西服、黑皮鞋、白衬衫配上藏青领带,很好地契合了文本的氛围。范读课文时,当他读至文本结尾“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时,一个有力的握拳使得文本所要倾诉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教师的语音、语言与所授文本的统一语音本身是无意义的,但有时表达的感情却胜过语音本身。同样的文本,授课教师的语音处理不同,效果也就截然不同。语音处理,包括对音量、音质、节奏、音速、语调等的处理与调节。语音必须与所授文本内容相一致。文本内容庄重深沉,授课语音就应该朴实严肃;文本内容喜庆轻松,授课语音就应该轻快高亢。《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善良学子惨遭屠戮的深切哀痛,有对热血青年舍生取义高尚精神的由衷感佩,有对军阀当局残害学生血腥罪行的愤怒控诉,有对反动文人恶意中伤卑劣行径的无比愤慨,有对学生徒手请愿的冷静思考及其意义的探索。这些思绪和感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全文悲愤压抑的基调。教读本文时,教师的语音应该朴实严肃、激愤沉郁。教师运用语言,应根据文本内容的需要,或简洁明晰,或委婉含蓄,或高雅精致,或通俗易懂,或幽默风趣,或激情澎湃。如一位教师导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指着徐志摩的照片说:“他清瘦优雅,多情的眼神略带些梦幻,透出的是一颗善感而细腻之心。诗中一组特有的意象,每一个意象都是一幅流动的画面。”教师高雅精致的导入与《再别康桥》缠绵、抒情的意境有机融合,相互应和。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许多教师都自觉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注重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探索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但是,不分具体教学内容,把自主探究等同于放任自流,把合作等同于自由讨论,把美育等同于一味的多媒体课件,这是对新课程理念机械化、庸俗化、片面化的理解。一位教师上《荷塘月色》,把月亮制作成课件,但效果并不好。文中的月亮描写很美,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这种直观的图像把文本内容的美感一扫而尽,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另一位教师在教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伴随着优美、抒情的旋律,让学生欣赏与诗歌内容相吻合的影视画面,然后在投影屏幕中间以竖排方式渐现出诗句之后定格。这种电视散文式的课件势必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就这些名句所描绘的意境要求学生充分想象,使之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要因文而异,因文而宜,不存在放之任何文本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统一情境教学是目标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教师把教学目标外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引发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情境有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等。实物性说明文宜用直观情境。一位老师教读《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每位学生发了一枚荔枝,学生观察、品尝荔枝后,当堂写说明荔枝的作文,然后对照课文,比较优劣,学生情趣盎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直观情境也可通过语言直观实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有助于建立学生形象感知的平台。语言直观宜于诗歌鉴赏的教学。一次,笔者在武汉听洪镇涛先生的诗歌鉴赏课,洪先生精彩的诵读,不仅是学生,就连听课的教师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而散文的鉴赏则比较适合运用想象情境。
  教师语音、语言、表象与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状况的统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水平低,教师语音、语言不妨夸张些,穿着不妨时尚活泼些,以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高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水平高,教师的语音、语言、打扮就要严谨些。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反应也较慢,教师的语言要通俗,语速要稍缓;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的语言应该精致些。具体到一节课,学生的情绪有高潮也有低潮,低潮时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来调動学生的情绪。职业高中学生往往纪律差、习惯差,他们也因此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家长的教导抱有抵触情绪,同时他们自尊心很强,好面子。教师的语言就要通俗朴实,语速不宜快,要多用鼓励性语言,注意语音的适度变化。
  教师的表象、语言与授课具体环境的统一笔者曾应邀在云南丽江上过一节课。丽江是纳西族聚居地,笔者特意换了一套纳西族民族服装。导入时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表达了对丽江优美风景和纳西文化的尊重、赞美之情,消除了师生之间因地域、民族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教师衣着、态势、语音、语言应各不相同,只有当它们和谐统一时,教学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简介:
  陆瑞华(1973—),男,江苏海安人,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研究。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其他文献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脑膜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等[1]。由于结核性脑膜炎病程长,变化多,易反复,病人心
为进一步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保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以下简称“降消项目”)在我市的顺利
目的了解2008年江苏省自然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评价人群麻疹免疫力状况,为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苏州市的昆山市、张家港市、泰州市的泰兴市和淮安
摘要: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就《西方经济学》课程遇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西方经济学;问题,对策    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以便生产各种产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产品分配给社会成员消费之用的一门学科,属于理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生育期妇女常见良性病变,可致痛经、不孕甚至癌变,给广大女性带来很大痛苦。药物治疗EM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手术治疗是其第一选择,能有效地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因其导致严重的致残、致死、生活质量下降及寿命缩短等原因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高龄老年人中,1/3的女性和1/6的男性将会发生髋部骨折。有研究预测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职学生群体就业心理问题的现实需要入手,运用团体咨询理论的优势,开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团体咨询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高职学生从学校毕业,融入竞争的大潮中,这给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综合运用文献归纳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围绕服务提供的“农村”范围,以“公共卫生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性质为依据,以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为基础,遵循超过半数的专家认可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NUFFIC的合作已初显成效。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义有一批荷兰教师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完新一轮师资培训后归国。此次培训时间为期两周.参训教师达54人
摘要: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是目前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中最为成功的,分析其成功的办学特色和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特色    澳大利亚是继新西兰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国家。澳大利亚不仅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而且人口少,国民素质较高。自联邦和州政府成立以来,澳大利亚一直以赶上发达国家为目标,由于善于改革创新,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