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入与输出假说关照下的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输入与输出假说移位于大学外语教育领域的通识化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在该假说关照下的大学外语教育应基于通识化教育这一理论由以前的单一型、纯粹性外语语言“教学”转向以外语教学内容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大学外语教师应基于大学外语教育这一平台和载体,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大量丰富输入信息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输出信息训练,使大学外语领域的通识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协调合理发展,以此建立“通识化教育+专业教育”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自然、和谐、均衡发展,使学生成为开放型、创新型、多元化的“生态人才”。
  关键词: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145-03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就是要解决What的问题,即“什么是输入与输出假说?”“何谓大学外语教育的通识化?”及“二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是什么?”(注:本课题主要以英语为例)
  1.输入与输出假说
  输入与输出原本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概念,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种基本操作,是用户和程序员交互成效的重要手段。输入与输出是通过流来实现的,即输入流(input stream)和输出流(output stream)。输入流是信息和数据从外部设备到计算机,而输出流是信息和数据从计算机到外部设备。受此启发,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将此理念移入到语言习得层面上,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试图解答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怎样才能有效习得语言这个重大问题。1985年,加拿大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在吸取克氏输入假说和长期对浸入式(Immersion)学习调查的基础上延展性地提出了“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Swain指出仅仅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从而获得多元化信息,成功的二语习得者既需要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又要产出可理解输出。因此,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对以外语为载体的通识化教育同等关键和重要。
  2.通识化教育
  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识化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arts education”所蕴涵的思想和精神翻译转换而来。其涵义有如下几个特点:
  (1)通识化教育的基本属性问题。通识化教育的基本属性就是人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其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前瞻性和民主性。通识化教育不仅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一种理念或思想,而且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或“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它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一种综合的、开放的和可持续的过程教育。
  (2)通识化教育的目的问题。通识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识化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协调、相融合并统一到教育层面上来,在“多元文化”和“品质至上”的基础上,引导和教育学生以平等精神尊重并吸纳多种文化,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统一,使之成为“兼容并蓄、视野开阔、学识扎实、人格健全”的自由社会的公民。
  (3)通识化教育的内容问题。通识化教育的内容就是教授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应熟知和掌握的知识及其所从事主要领域的事实和思想的技能化教育。这种教育是非专业化的、非职业化的、非功利化的,是间接为未来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外延及范围非常全面和宽泛。
  3.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
  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就是大学外语教师在对授课对象实施大学外语教育的过程中所进行的通识化教育。大学外语教育应基于通识化教育这一理论由以前的单一型、纯粹性外语语言“教学”转向以外语教学内容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大学外语教师应以大学外语教育为平台和载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培养高校学生用外语表述其专业知识,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用外语来拓宽视野,而且还要向他们传授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与国际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思辨思想、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使他们的成才之路自然、和谐、均衡发展,使他们成为开放型、创新型、复合型、多元化的“生态人才”。因此,这种教育影响广泛,关系重大,大学外语教师承担着重大的教化责任。
  4.输入与输出和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之间的逻辑联系
  任何一个程序如果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就不会产生任何实用价值。输入是基础,是输出的必要前提。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之又能促进输入。输入与输出两个终端环节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计算机的整套系统都是通过输入与输出来实现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的过程。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也是如此。大学外语教师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大量丰富输入信息量,输入流的大才能决定输出流的强劲;另一方面要重视信息输出环节,加强输出信息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其中,听、读即输入,说、写、译即输出)等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信息的输入。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研究起步较晚
  大学通识教育研究历史悠久。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通识化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学界对它的研究和讨论是方兴未艾。到20世纪初,通识化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课。中国台湾大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通识化教育;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文化素质教育到通识化教育的探索,随后逐渐被教育界所接受并重视。但真正反映在大学外语教育上的通识化教育研究开端较晚。2007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的精神揭开了大学外语教育的通识化研究的序幕,使其有“法”可依,“法”所当然。该《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外语技能的熟练、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知识面宽广,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创新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外语课程在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上都体现了通识化教育的理念;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给大学外语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就如何寻求一条更加科学合理、完善有效地教改之路,增加输入流与输出流的流畅性,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联合中山大学于2010年5月在广州举办了“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化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该论坛所提出的大学外语通识化教育与课程设置改革思路势必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新思路,很可能成为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研究目前仍呈现出诸多零散、重复和不规范、无体系现象
  特别是近几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大学外语教学结构、框架、模式或是教学硬件的改变,只是“黑板+粉笔”到电脑荧屏的刻板搬家,只是音频、视频、网络材料形式上的多样化;输入信息的刻板化、单一化等。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有些高校仍显不足甚至空白;在涉及到大学外语课程内容如何设计、如何增加外语课程内涵、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如何转换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3.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与专才教育的定位模糊
  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有两个特点:首先,输入信息对整体对象产生影响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其次,输出信息与专门教育相对应的普遍性和一般性。在大学本科阶段,是对学生实施先“博”后“专”、先“专”后“博”还是“博+专”结合教育?目前仍有不少争论。坚持专业教育的人认为,通识化教育不适应也不适合专门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需要高、尖、精人才越来越多的社会;坚持通识化教育的人则认为,专业教育内容比较狭窄,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但笔者认为应在大学外语教师和各院系的有关教师对学生进行通识化教育的同时再由各专业院系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把通识化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平衡好,建立“通识化教育+专业教育”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的拥有丰富人文素养和广博知识的高端人才和社会精英。
  三、本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是要解决Why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实施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
  (1)实施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可以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层面整合高校的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更高质量的信息源,以促成传统教育质量观向包含精英教育在内的大众教育质量观转变,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科学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可以更好地深化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平台的作用,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高校教学水平,鼓励学生以外语为载体,跨学科、跨专业自主选课,以达到培养大批高素质、宽口径专业人才,以及“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承担起传承优秀的中华历史文化和开创中华现代信息文明的重任。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就是要解决How的问题,即“如何实施大学外语教育通化?”
  1.大学外语教育的制度建设、目标管理与组织机构的转变
  首先,大学外语教育的目标要与2007年8月教育部的《要求》一致;其次,大学外语教育要因校制宜,准确定位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通识化教育目标;再次,建立或强化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专门管理与组织机构,以便有组织地、系统地在大学外语领域展开有效的通识化教育。
  2.大学外语课程体系设置的转变
  首先,大学外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根本原则要体现信息量的多元化和优质化;其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科学性和适宜性,其基本课程模式有四种:公共必修型、名著课程型、核心课程型和自由选修型。课程模式的设置也要因校制宜。从宏观上来说,大学外语教育就是把外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外语教学之中,把大学外语课程改造成外语语言学习、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外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从而实现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的最优化。
  3.大学外语师资队伍建设的转变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外语教学质量曾经提出“五个因素,一个公式”。五个因素是:国家外语政策;学生来源与素质;教材质量;学习环境与条件;教师素质。其中前四项是可变因素,第五项是决定因素。一个公式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素质。括号内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素质的分值越高,乘积越大,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质量就越高。这表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现代大学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兼顾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大学外语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2)大学外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元化知识结构以及广博的人文知识素养;
  (3)大学外语教师应具有现代教学意识和较强的教育能力,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的能力,使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改造教育的行为;
  (4)大学外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推动外语教学的深入和发展,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水平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复合型的外语人才。
  4.经费支持与软硬件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开发是实现大学外语教育通识化的重要基础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靠构建完善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该体系围绕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目标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运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是指该保障体系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功能的运行规则,是启动、维持、调整和促进该保障体系运行的各种条件和工作方式的总和。根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按照预先控制、运行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循环反复、多渠道、多方位、全过程地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促使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有效运行,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不断地对各个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提供给决策系统,以提出新的质量保障措施,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五、结语
  输入与输出假说移位于大学外语教育领域的通识化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输入是基础,输出是目的,输入与输出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在输入与输出关照下的大学外语教育应基于通识化教育这一理论由以前的单一型、纯粹性外语语言“教学”转向以外语教学内容为主导的外语“教育”,这种教育影响广泛,关系重大,大学外语教师承担着重大的教化责任。由此,大学外语教师应基于大学外语教育这一平台和载体,把握好输入与输出的平衡,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大量丰富输入信息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输出信息训练,培养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其中,听、读即输入,说、写、译即输出)等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用外语表述其专业知识,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用外语来拓宽视野,同时,还要向学生输入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与国际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思辨思想、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使他们能自然、和谐、均衡发展,使他们成为开放型、创新型、多元化的“生态人才”,从而使大学外语领域的通识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合理发展,以此建立“通识化教育+专业教育”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59-162.
  [2]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借鉴与启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奇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中西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胡加圣.“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外语电化教学[J].2010,(133):80.
  [6]王义遒.推进通识教育,催生一种新的教师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7]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3).
  [8]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288-314.
  [9]袁贵仁.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加快师范院校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05,8(30).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一然且《孟子·告子下》:“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釐所不识
目的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RdR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PLC/PRF/5、A549和HepG2 3种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RdRp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RT-nPCR法
Extraskeletal tumors containing multinucleated,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GCs) are uncommon. These neoplasms ar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in the breast and
在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中,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无疑是吸引眼球的那个,这点无论从他的年龄(85后),他的体重(近200斤),他的嗓门(震耳欲聋)中,都能找出端倪。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有着北方汉子的彪悍,带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老子就要赢”的劲头,在即时配送领域,与互联网巨头们展开一场场搏杀。  不靠体力靠脑子  在中国,大多数的互联网创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偶像——乔布斯,张旭豪也不例外。一部叫《硅
中俄两国共有4300公里长的边境线和众多口岸 ,这种毗邻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历史和现实。黑河对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这一点。1987年黑河率先恢复了两国边境贸易 ,十
·石油地质·碳酸盐岩地层的不整合和孔隙度发育··························································
2010年4月8日上午10:15,在齐鲁国际车展现场NISSAN展区,“2010款骊威”在济南地区闪耀上市!上市当天,2010款骊威就表现不俗,订单79个,创下齐鲁国际车展单车单日订单新纪录!更
2009年11月29~30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站、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专家对2010年全国农作
王仁宏 ,1 93 7年生于江西南昌 ,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 ,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 (数学 )评议组成员、中国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
劝人容易劝己难  45岁,更年期。说真的,这个日子来得太早了,我不敢告诉别人。子在川上曰,只争朝夕。我那么好强争胜的一个人,为何在这件事上也要争先?  我掩饰着种种症状,失眠、潮热、急躁,偶尔被人问起,我的理由很充分:各种杂事挤在一堆,让我操心、费神,心力交瘁。  但在君怡面前,我心虚起来。她妆容精致、侃侃而谈,我看到的却是兵荒马乱和故作轻松——就像我自己。  “你说我能睡好吗?单位换个新领导,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