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性教学原则的可采用性及局限性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际性教学原则对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对待,从而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交际性教学原则;英语教学;可采用性;局限性;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余倩雯(1987-),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俊梅(1965-),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20)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6-0061-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应运而生。交际语言教学不仅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学理念,包含交际语言中教和学的原则,是其最高层面的见解。与传统教学法把语言本身作为知识传授不同,基于交际性教学原则的交际教学法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相比于其他教学法,交际法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弥补其他方法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不足。但是,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其可采用性和局限性正是本文要深入探讨的内容。
  一、交际性教学原则的可采用性
  对语言及语言教学来说,交际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
  交际法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在实际交际场合中语用能力的提高以及语言社会功能的使用。且重心在于交际中传达的意义,着眼于培养语感,使语言活动自动化。交际法的运用增加了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哑巴”英语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交际的社会场合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开始重视语言交际的场合,广泛地采用了warm-up、role-play、pair-work、group-work、presentation等形式,旨在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语言情境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外语基础较好的班级,采用上述方式能收到明显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交际教学法重视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
  随着语篇水平上进行语言交际的观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教学重点侧重课文内容和对语篇的深入理解,并由“up-down”逐渐转向“bottom-up”的阅读模式,二者互补;从词→句→段转入到段→句→词的倒三角教学方式。这样,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转向培养更实用、快捷的阅读技能,以获取所需信息,被动消极的学习被主动积极的学习所取代。
  4.交际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过程
  师生角色发生转换。教师在交际课堂中不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身兼数职: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敦促者、参与者和信息源。相应地,学生角色也发生了转换,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教学活动积极的参加者。这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过去课堂中沉闷、僵化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交际教学原则使英语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材料和任务,旨在提供趣味盎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这种课堂活动可以使语言学习者进入到语言训练的具体任务当中。由于采用大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实践活动,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英语学习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5.教材的编写更为真实、实用、贴近时代,范围覆盖面更加广泛
  由于交际性教学原则具有以上特点,因此也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际教学法所用的书籍必须真实、实用、贴近时代,才可更好地配合交际法教学的多样形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教材内容必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才可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基本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
  上述特点也是交际教学法在我国得以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交际教学法对外语教学的积极影响有目共睹。但全部照搬前人经验也是不可取的,应该看到由于受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学时等因素的制约,交际教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交际性教学原则的局限性
  在我国,交际语言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诸如受限于教学大纲、传统教学方法、班级大小、资源、设备以及师资水平等。
  1.客观条件方面
  (1)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法不协调。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以语法为纲的倾向,这种教学法只注重语言形式的传授或训练,而忽略了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传统教学法根深蒂固,相比之下,交际法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教学方法较难受到关注,又由于受教学时数、教师和学生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交际法往往被淡化处理了。
  (2)教学时数制约交际法的运用。学时总数及每周强度对交际法的使用也会产生影响。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既要完成语法的讲授,还要结合练习和泛读,任务已经很艰巨,因此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赶进度的现象。因此,教师一般倾向于运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如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
  (3)测试方式影响交际法的推广。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还没有一种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评估工具。换言之,采用交际法教学难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要真正测试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水平,则需要教师自行设置一系列评估手段和方法。口语测试是最基本的形式,但在此过程中不仅耗时过多,而且难以避免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发生。在我国现有英语教学体制下,考核内容同样表现出重书面交际能力而轻口头交际能力的倾向。因此,条件差的学校自然较少采用交际法,条件好的学校似乎也有浅尝辄止之嫌。
  (4)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任何一种新教学法的实施都需要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特别是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贯彻这一方法,相应配套设备必须到位,如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开展交际活动所需书籍和材料也应齐全。这些都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当资金不到位时交际法很难实施。而一些落后地区,无论资金和技术都很匮乏,实施交际教学法的难度相对更大。
  2.教的角度
  (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交际法对教师是一大挑战。然而,一部分教师的个人素质不足以全面开展交际法教学。教师口语水平不足导致其缺乏自信,从而限制了他们在教学中应用交际语言教学法。教师的策略及社会语言能力较低限制了他们运用交际语言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交际课堂上对教师社会语言及策略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们如感到组织教学力不从心,则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交际法特别强调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个性,它对交际法能否顺利实施往往起决定性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知识面广、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开朗、幽默、热情、耐心,不仅可以使讲课生动有趣,而且易于唤起学生的合作愿望,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知识不够全面,甚至对交际法的理论与运用知之甚少,再加之缺乏对教师关于交际法的系统培训,使教师们对脱离传统教学方法、冒险尝试陌生方法感到困难,影响了交际法的实施。可见,教师的素质制约了交际法的顺利实施。
  (2)关于教学材料的难度问题。
  第一,交际教学法要求有个性化的教学题材,且内容应十分广泛,涉及个人、家庭以及衣、食、住、行等社会的各个方面。目的是使学习者具备交际动机,进而学以致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要围绕教学大纲,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教授内容或题材不能完全超越规定范围。此外,受课时及考试内容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脱离规定教学内容为学生编写“个性化”的材料,况且编写此类题材本身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编写符合学习者实际交际需要的材料就更是难上加难。交际法配套教材的缺乏意味着如果教师想运用交际法就必须自己寻找或编写材料,花时间设计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这无疑给教师增添了困难。
  第二,交际教学法要求教授有价值的语言。许多研究者认为,同一个句子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有价值。由此可见,具有交际价值的语言是指有交际需要和真实交际环境的语言。事实上,不具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并不等于就没有教学价值,因它与社会交际语言不同,教学语言所以有教学价值是因为它是社会交际语言的基础。因此,只教授有交际价值的内容是不现实的。
  第三,关于真实语言材料。真实语言材料指教学材料必须是源自现实生活,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配以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运用真实语言材料,目的就是将学习者置于交际的环境下学习语言。事实上,课堂学习与现实很难完全一致:首先,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周期,而在编写成功、出版印刷后很可能时效性就差很多了;其次,即使教师千方百计寻找真实材料,营造语言环境,仍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真实材料欠真实的情况,不仅达不到交际的目的,仅而破坏了课堂语言的教学;最后,即使教师能够做到使用真实材料进行教学,也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因此,英语教师通常谨慎地使用交际法。由此可见,教学材料是交际教学法实际运用中的一大障碍。
  3.学的角度
  (1)传统大班教学方式不利于交际法的应用。传统大班授课方式使学生接受交际法有困难。其一,从教师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班编制过大,一般在30~40人。这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降低了学生获取交际能力的机率。其二,从学生角度看大班交际法教学,也可发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不被老师注意,缺乏与老师的双向交流,锻炼和练习的机会少;很少有被提问或点名的压力,因此课堂纪律容易松弛,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有效学习;在传统大班教学的教室中,缺乏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交际活动。
  (2)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学生在语言基础、学习动机、认知水平、智力准备、情感因素和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愿合作,参与程度与教学要求相去甚远,妨碍了交际法的顺利实施。如果不考虑这些困素,强用交际法,只会增加学生的焦虑和紧张程度,甚至使他们失去对英语的兴趣,连原本不够强烈的合作愿望也消失殆尽。这实际上又违背了交际法的主旨。事实上,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功利性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有些学生很少主动开口讲英语或提出问题,只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记什么。如果老师不逐字逐句地通讲课文,然后采用归纳法来总结讨论结果,许多学生就感到没学到东西,结果老师迫于压力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
  再者,多数学生英语熟练程度不够,也阻碍了教师运用交际法。交际法离不开“听”与“说”,而词汇量的不足、英语结构知识的匮乏往往使师生之间以及学生间的交流遇到挫折,有时还会陷入尴尬,不得不借助母语来化解。教师们会感到在课堂上采用交际法没有太大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讲,因对自身英语熟练程度的不自信,再加之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习惯,使学生对课堂参与抱有抵触情绪。这也是实施交际法的一个基本障碍。
  综上所述,由于交际法本身、教学时数、教学法、教师、学生、测试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不足以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全面推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的完善及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交际法应该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三、结束语
  近年来,人们在实践中对交际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论著,这一理论正趋于成熟和完善,这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具体对待,既要结合国情,又要充分认识其优势和局限,才能使国外的教学理论更好地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邓仁宏.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法运用的局限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50-52.
  [2]黎静.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交际法的一些困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6):158-160.
  [3]刘云飞,雷卿.交际教学理论与语法学习[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94-97.
  [4]裴耀师.交际教学法的优点及局限性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4):53-54.
  [5]薛仁喜.交际语言教学再认识[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62-63.
  [6]杨建萍.大学英语大班交际法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72-73,82.
  (责任编辑:沈清)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是“概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概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坚持的原则以及具体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张忠波(1974-),男,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辽宁锦州12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
期刊
摘要:在“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LabVIEW的软件功能模拟了传统仪器的硬件功能。在此基础上,将各个教学知识点转化为按项目式教学的方式,以图形、数字等形式阐述了各种测量电路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及测量结果,可使得“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教学。  关键词:虚拟仪器;LabVIEW;电子测量技术;项目式教学  作者简介:王槐生(1979-),男,安徽巢湖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
期刊
摘要:随着独立学院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系级教学管理在独立学院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先进理论,遵循“科学研究、创新研究、立足实践、着眼应用”的研究思路,深入地探讨了独立学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制度体系及监控信息反馈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而构建一套切合高校独立学院系级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独立学院教学
期刊
摘要:开放性教学新模式具有科学性、人本性、和谐性的基本特点。这三个基本特点是辩证统一的,分别体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真理取向、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要求做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审美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模式;科学性;人本性;和谐性  作者简介:寇巧灵(1962-),男,湖南永州人,南华大学教务处,实验师;廖洁莹(1987-),女,湖南祁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
期刊
摘要:首先阐述了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分析了当前我校双语教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通过借鉴其他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建设方法,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方案,并对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徐勤(1981-),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学院,讲师;张兢(1965-),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学院,教授。(重庆400
期刊
摘要:为满足社会对金属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现从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构建合理专业教学体系以及师资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对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工程素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松林(1973-),男,安徽合肥人,铜陵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胡宪正(1965-),男,安徽池州人,铜
期刊
摘要:通信工程专业是石家庄学院的重点新建专业之一。现讨论了该新建专业的专业建设问题,在明确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前提下,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等方面,就通信工程的专业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专业建设;通信工程;培养特色  作者简介:于京生(1959-),男,山东青岛人,石家庄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主任,教授;陈永志(1969-),男,河北正定人,石家庄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讲师
期刊
摘要:介绍了当前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立足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出了职业生涯规划对研究生就业的意义。提出通过建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研究生职业规划信息库,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探索有针对性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措施来解决当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作者简介:霍礼强(1986-),男,安徽阜阳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湖
期刊
摘要:项目教学法对于实践性强的高校专业课程而言,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然而,实践操作过程中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和学习者相对薄弱的专业素养之间存在落差,容易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量的认知负荷。因此,教师在实际的PBL模式教学中,可以结合多种教学设计策略,对学习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进行调控,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基于项目的学习;认知负荷;教学设计;调控 
期刊
摘要:以“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为例,探讨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重点从师生的角度研究了双语教学的利与弊、得与失,最后得出如何根据学科特色实施双语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刃剑;计算机体系结构  作者简介:郭萍(1973-),女,山东烟台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讲师;王小花(197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