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前奏曲(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跳绳是一项器械操控活动。要做到手腕摇绳,前脚掌着地,手脚协调配合,有节奏地跳,需要一定的运动技能。因此,教师有必要提供动作示范,示范的目的不是要幼儿精确地模仿教师的动作,而是要帮助幼儿获得动作概念,然后根据获得的动作概念进行后续的动作练习。
  幼儿学跳绳常见的有三个难点,一是不知用手腕摇绳,即使用手腕摇绳也有困难,主要是掌握不好两手在体侧用手腕发力作外展内旋运动,所用力量不均造成摇绳间断或不连贯;二是双脚纵跳动作不规范,有的是全脚掌着地,有的是双脚不能同时起跳;三是手、脚配合不够协调,有的手快脚慢,有的手慢脚快。
  本活动在基本部分设计了3个游戏,将幼儿学习跳绳时常见的难点技能隐含在其中,每个游戏解决不同的难点技能。游戏一“跳蹦床”,主要是让幼儿练习用前脚掌双脚纵跳,当幼儿掌握此动作时再加拍手动作,以增强幼儿手脚配合的协调性。游戏二“青蛙和蛇”,扮演蛇的幼儿主要练习手腕抖绳,体验手腕的运动,增强手腕的灵活性,为手腕发力做外展内旋动作奠定基础;扮演青蛙的幼儿主要练习双脚灵活跳起,轻巧落地。游戏三“转风扇”,主要是让幼儿练习手腕发力做外展内旋运动,用两手在体侧做划圆动作。以上每个游戏有多种玩法,不同玩法的难度是递进的。
  在活动结束部分,教师示范跳绳并用简练的语言讲解跳绳的动作要领。幼儿根据获得的动作概念进行后续的跳绳练习,在尝试与探索中逐渐体验比较规范的跳绳动作。本活动比较适合在幼儿自主练习跳绳之前开展。
  目标:
  1.感知并学习双脚跳绳的动作要领,发展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及下肢的力量。
  2.在游戏中锻炼平衡感与节奏感。
  准备:
  跳绳人手2根,飞盘人手2个,音乐《小鸡小鸡》。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做绳操。
  准备运动
  预备姿势:将一根绳子四等分折成四股,双手持四股绳的两端。
  第一个八拍 双手自然下垂,左脚转踝关节。
  第二个八拍 右脚转踝关节。
  第三个八拍 上下踮脚。
  第四个八拍 双手持绳,两臂自然弯曲在前,手腕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转动。
  伸展运动
  预备姿势:双手持绳下垂,自然站立。
  第一个八拍
  1:两臂前平举。
  2:还原成自然站立。
  3:两臂往左侧平举,左手直,右手屈。
  4:还原成自然站立。
  5~6:同1~2。
  7:两臂往右侧平举,右手直,左手屈。
  8:还原成自然站立。
  第二、三、四个八拍 同第一个八拍。
  下蹲运动
  预备姿势:双手持绳下垂,自然站立。
  第一个八拍
  1:屈膝半蹲,两臂前平举。
  2:还原成自然站立。
  3:屈膝半蹲,两臂上举。
  4:还原成自然站立。
  5~8:同1~4。
  第二、三、四个八拍 同第一个八拍。
  体转运动
  预备姿势:双手持绳下垂,自然站立。
  第一个八拍
  1:两手前平举。
  2:还原成自然站立。
  3:上体右转90°,同时左臂侧平举,右臂弯曲在胸前。
  4:还原成自然站立。
  5~6:同1~2。
  7~8:同3~4,方向相反。
  第二、三、四个八拍 同第一个八拍。
  踢腿运动
  预备姿势:双手持绳下垂,自然站立。
  第一个八拍
  1:兩臂上举。
  2:两臂平举,左脚前踢。
  3:同1。
  4:还原成自然站立。
  5:两臂上举。
  6:两臂平举,右脚前踢。
  7:同1。
  8:还原成自然站立。
  第二、三、四个八拍 同第一个八拍。
  跳跃运动
  预备姿势:双手持绳下垂,自然站立。
  第一个八拍
  1~2:两臂下垂,双脚向上跳2次。
  3:两臂上举,两脚跳后左右开立。
  4:跳着还原成自然站立。
  5~8:同1~4。
  第二、三、四个八拍 同第一个八拍。
  整理运动
  预备姿势:双手持绳,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胸前。
  双脚有节奏地踏步,双手持绳在胸前有节奏地上下甩腕。共做4个8拍。
  2.跳晃动的绳。
  两名教师(或一名教师和一名幼儿)拿绳子在地上左右晃动,幼儿排队从晃动的绳子上跳过。
  二、基本部分
  1.游戏一:跳蹦床。
  (1)原地双脚向上跳。
  师:你们都玩过蹦床吗?这里没有蹦床,但我们把地板当蹦床,也可以玩蹦床游戏。玩的时候,要把两脚并拢,前后错开一点。落地的时候,要前脚掌着地,膝盖弯曲。哨声一响开始蹦床,哨声再次响起时,游戏结束。
  幼儿游戏数次。
  观察与指导要点: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练习双脚纵跳,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教师可先带领幼儿一起跳,再观察幼儿的纵跳动作。有的幼儿会两脚分得很开地跳,教师可提醒幼儿两脚并在一起;有的幼儿会前后脚不错开一点点向上跳,教师可做示范,让他们模仿(前后脚错开一点跳能防止踝关节及膝盖间摩擦,防止踝关节与膝盖损伤);有的幼儿没有屈膝缓冲,教师可用语言提示他们落地时要前脚掌着地,膝盖稍屈,也可示意他们观看同伴的正确动作。   (2)边拍手边向上跳。
  师:大家都蹦得很棒。下面我们要加大难度,哨声一响开始蹦床,一边蹦床一边拍手,哨声再次响起时,蹦床结束。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是要让幼儿进一步练习纵跳,增强手脚配合的协调性。教师要观察幼儿手脚配合情况。如果有的幼儿拍手与纵跳不同步,教师可在旁边击掌,提醒他们跟着击掌声纵跳与拍手,开始时速度可慢些,当幼儿拍手与纵跳同步时,就可适当加快速度。有的幼儿边在胸前拍手边纵跳时比较协调,教师可进一步用语言提醒他们在身体的左侧、右侧、头上等不同部位拍手,以增加协调拍手与纵跳的难度。
  (3)听哨声或音乐边拍手边向上跳。
  师:听着哨声有节奏地蹦跳,哨声响一下就蹦跳一下。
  师:大家跳得很棒,下面听着音乐,跟随音乐的节奏蹦。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主要是要帮助幼儿建立手脚配合协调跳的节奏感。教师吹口哨的节奏可根据幼儿跳的情况加以调整。开始哨声的节奏要慢些,在幼儿建立节奏感后可加快跳的节奏。对于节奏感不强的幼儿,教师可站在他旁边跳,让幼儿跟着一起跳。播放《小鸡小鸡》的音乐,既能调动幼儿跳的情绪,又能帮助幼儿建立均匀跳的节奏。教师要观察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跳的情况。对于节奏掌握得不好的幼儿,教师可面对面牵着幼儿的手跳,也可用掌声或语言提醒幼儿合着音乐节奏跳。
  2.游戏二:青蛙和蛇。
  (1)变蛇(见图1)。
  师:孩子们,现在咱们用绳子来变蛇,手拿绳棒,用手腕抖动绳子,绳子就像在爬动的蛇。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有意识地放松手臂,使用手腕抖绳,感知手腕的运动。教师可边讲解边示范,在带领幼儿练习1~2分钟后,再停下观察个别幼儿用手腕抖绳的情况。如果有的幼儿用肩关节带动整个手臂抖绳,教师可做示范,让幼儿看清楚手腕抖绳的动作;如果有的幼儿将手远离自己的身体抖绳,教师可提示幼儿手臂放松、自然下垂,用手腕抖绳;如果有的幼儿抖得慢,教師可用游戏的口吻提示幼儿,如“你的蛇爬得好慢,手腕抖快些,蛇会爬得更快的”。
  (2)青蛙和蛇(见图2)。
  师:你们知道青蛙怕蛇吗?下面我们来玩“青蛙和蛇”的游戏,一人扮演青蛙,一人扮演蛇。“蛇”手握绳棒,原地不动用手腕抖绳,使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青蛙”则跳着躲闪“蛇”。“蛇”咬到(绳子碰到)“青蛙”后,交换角色。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练习用手腕抖绳和双脚向上跳。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往往会因专注于玩而忽视动作。教师可通过语言提醒幼儿使用手腕抖绳。当有的幼儿抖得慢或用肩关节带动整个手臂抖绳时,教师可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蛇爬得那么慢,都咬不到青蛙了,用手腕抖会省力些,也许会快些。”教师看到幼儿全脚掌着地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全脚掌着地,落地太响,蛇会来咬你的,试试用前脚掌着地。”
  (3)蛇追赶青蛙。
  师:聪明的蛇会追着青蛙,想办法捉到青蛙。扮演蛇的人要手拿绳棒边走边用手腕抖绳,使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去碰青蛙,“青蛙”跳到哪里,“蛇”就跟到哪里,“青蛙”则跳着躲闪。“蛇”咬到(绳子碰到)“青蛙”后,交换角色。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移动中抖绳和双脚并跳。抖绳的幼儿有时会手臂伸直抖,教师可用语言提醒幼儿要边移动身体边抖绳。有的幼儿会把绳子提得高高地抖,教师可做示范,让幼儿将手臂自然下垂抖绳。跳的幼儿有时为了快速躲避会不自觉地跑动起来,教师可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青蛙只会跳,不会跑”。同时,教师还要用语言提醒抖绳的幼儿找比较宽敞的地方,以免相互碰撞。
  4.游戏三:转风扇。
  (1)单手和双手摇绳(见图3)。
  师:你们看过电风扇转动吗?咱们用绳子来玩“转风扇”的游戏吧,一手拿一根绳的两个棒,用手腕将绳子转起来。用右手试一试,再用左手试一试。
  师:每人拿两根绳子,左右手各一根,两手一起用手腕将绳子转起来。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主要让幼儿练习手腕发力作外展内旋,两手在体侧做划圆动作。有的幼儿会转动肩关节摇,教师可示范或用语言提醒他们手臂不动,用腕关节摇。有的幼儿会屈肘在身体前面摇,教师可提醒他们肘关节不能屈,手要伸向身旁,用手腕摇。教师要提醒幼儿在学会单手摇后再学习双手同时摇。绳子转动需要较大的场地,教师要提醒幼儿寻找宽敞的地方,以免绳子打到他人。
  (2)腋下夹飞盘单手和双手摇绳(见图4~5)。
  师:你们都很棒,下面我们要加大难度,试一试在腋下夹飞盘后能不能用手腕将绳子转起来。用一只手试,再换另一只手试,最后用两只手试一试。如果飞盘掉下来了,要捡起来夹住再试。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练习双臂靠近身体,控制住手臂,用手腕摇绳。为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教师可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幼儿夹物摇绳,如比一比谁的飞盘不会掉下来,比一比谁摇得久等,一开始教师可数到10,不掉下飞盘的都算赢,接着可数到20,延长夹物摇的时间。对于个别常掉下飞盘的幼儿,教师可用语言提醒幼儿夹紧大臂,让小臂自然向两侧打开。如果有的幼儿还是夹不住飞盘,教师可让幼儿夹飞盘徒手摇。腋下所夹物体不一定要用飞盘,只要是轻巧且有几厘米厚度的物体均可。
  (3)边摇绳边跳。
  师:你们都摇得很棒,下面再加大难度,边摇绳边踮脚,摇一下踮一下。(幼儿跟着教师做。)
  师:再加大难度,摇一下跳一下,双脚轻轻跳起用前脚掌着地。(幼儿跟着教师做。)
  师:配上《小鸡小鸡》的乐曲,试一试能不能合着音乐节奏边摇绳边跳。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游戏主要让幼儿练习手脚协调配合跳绳。游戏分三步,第一步双脚弹动边摇绳边踮脚;第二步,摇一下紧接着跳一下;第三步,合着音乐的节奏跳。第三步相对前面两步难些,有的幼儿脚跟上节奏,手不协调,或手跟上节奏,脚不协调,幼儿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解决这一难点,不必强求幼儿马上达到这一要求,但需提醒幼儿手摇、脚跳尽量合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收拾绳子。
  一手持绳子棒,一手将绳子缠绕在棒上,缠绕好后将绳子放进直径大约12厘米、高度大约15厘米的罐子里。
  2.放松活动。
  幼儿跟随教师绕场边慢走边抖抖手、抖抖脚、蹲一蹲。教师还可带领幼儿做弓步拉伸的动作。
  3.幼儿观看教师跳绳,激发幼儿在后续的运动区游戏中自主尝试跳绳。
  师:刚才,我们玩了跳蹦蹦床、青蛙和蛇、转风扇的游戏,这些游戏能帮助我们学跳绳。你们看老师跳绳,两脚并拼,前后错开一点,像玩蹦床一样跳。要用手腕摇绳,绳子就会摇得快。明天区域游戏大家去试试。想跳得慢些,绳子要摇得慢;想跳得快些,绳子要摇得快。你们先慢慢摇绳子跳,等会了再快快摇绳子跳。
其他文献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遍布全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化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rn有了计算机网络,学习可方便了.计算机
期刊
李书福的退居二线与仰融迥然有异。“汽车疯子”决心改组家族企业吉利。面对弟弟的竞争,李书福请来空降兵。
对50只正常眼和47只青光眼进行阈值改良Amsler表与Humphrey静态分析仪视野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存在着相关关系,阳性检出率无区别,提示阈值改良Amsler表对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有较高的检出率。 50 normal ey
父亲不善言辞,但特别慈爱,特别细心,我就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成长着.但有一天让我明白了,父亲的爱不仅仅是照顾,还有放手.rn去年的暑假,我特别想学自行车,那迷恋劲就甭提了.吃
期刊
十五大报告提出,培养和选拔一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抓好。按照这个要求,抓紧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为此,必须进
微软数码多媒体3000键盘采用超薄的设计,并且按键的键程也很短,整体的手感类似于笔记本的键盘,因为整个键盘区采用了弧形的设计,中间略低,上下方的部分稍高,所以用户在操作时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利用1999—2013年的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程度和地域范围,指出税收竞争具有减少整体财政收入、加大地区间贫富差距等负效应,并
研究了偶联剂NTC401对Al2O3超细粉表面改性,活化指数的测定评定了改性效果,选择并确定了偶联剂最佳用量(1.8%)及最佳改性时间(40min),浅析了偶联剂对粉体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
对50例正常人和100例咽异感症患者行心理问卷、直立试验、心电图R-R间期变动系数(CVR-R)测定。对照结果发现,患病组显示了CVR-R值较正常组低下,直立试验和心理问卷两组间有明显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