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地处京津之间的廊坊市肩负着巨大的产业转型任务。文章通过廊坊市现有产业结构布局,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实施产业转型,打造产业新支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廊坊市;产业转型;产业结构;产业支撑
  《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廊坊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时期。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肩负着巨大的产业转型任务。
  一、廊坊市产业结构现状
  2015年,廊坊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3:44.6:47.1,历史性实现“三、二、一”格局;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下降2.5和9.7个百分点,相应的第三产业提高12.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四大行业支撑作用较强,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1个百分点;五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234.3亿元,增长3.3%,同比降低6.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01.8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0.2亿元,增长12.0%。其中,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个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16.5%和13.8%,两大领域占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40%。
  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虽然廊坊市产业结构比例近几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不合理的情况依旧存在。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求的角度评价,廊坊市的产业结构转型仍旧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区域布局不合理
  从各区县经济总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布以及各区县的发展定位看,各区域在产业结构和综合实力上尚存较大差距,其中,三河市、霸州市处于领先地位,生产总值远超其他区县。同时,各区域竞相追逐高新产业的规划发展,例如广阳区、大厂县、固安县、永清县和三河市都将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为其主导产业。如此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摊大饼式”的发展状况,不利于该产业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
  (二)第二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廊坊市第二产业中,钢材、玻璃、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对第二产业总产值贡献比例较高;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层次较高的产业虽然在近几年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相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其对第二产业总产值贡献比例依旧较低。此外,廊坊市的工业和建筑业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规模偏小,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技术创新,造成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竞争力较差,造成该层次产业升级速度缓慢。
  (三)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2015年,廊坊市第三产业总值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总值。但是廊坊市第三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第三产业中流通业和科教文卫行业投入及产出占比较低,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例如,房地产行业,则占比较高。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中行业类型的比例对照,发现廊坊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这意味着廊坊市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四)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强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规模扩大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廊坊市对能源和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产生了较快增长,继而引进了不少资源、能源高消耗型产业。廊坊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资源环境压力面临很大的风险。
  三、廊坊市打造产业新支撑的措施
  在《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下,廊坊市积极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力度,合理布局产业结构
  廊坊市各区县政府竞相追逐高新产业的规划发展,不利于整体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廊坊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承接京津两市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主导产业服务的配套产业,最大程度实现京津的溢出效应,建立全市发展规划协商机制,借助生产要素流动规律,确定廊坊市各区域的主导优势产业,形成集群优势。借助优势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产业链条的发展,优化全市产业布局。
  基于廊坊市经济发展趋势,可以确定廊坊市未来的三大产业模式:高新技术产业模式、中高端服务产业模式和现代制造产业模式。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环北京区域(固安、三河),承接北京相关产业的溢出。中高端服务产业主要集中于市区及环京津地区(市区、香河、永清、固安)。现代制造产业主要分布于廊坊南部区域(霸州)。将该模式作为未来廊坊市经济产业的支撑,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用。
  (二)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提升产业高度
  科技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因此,廊坊市政府要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鼓励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投入的政策(例如:财税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直接补助政策、政府奖励和参股等),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产业的建设,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先进实用技术,延长产业结构链条和持续发展动力。
  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入,提升廊坊市产业高度。以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模式的重点支撑产业。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作为服务产业模式的重点支撑产业。以家具制造、保温建材等作为现代制造产业模式的重点支撑产业。
  (三)开发人力资源,提升可持续发展空间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是激活区域生产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制定远期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致力于廊坊市的经济建设。该规划应该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与京津高校进行合作,培养专业高等人才;三是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聚集京津人才;四是加强与京津高校的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等,利用京津科研优势,提升廊坊市创新能力,进而吸引并留住人才;五是加大选送优秀人才学习深造的投入力度,培养“高精尖”人才。
  (四)树立环境友好型建设理念,发展低碳经济
  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环境治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廊坊市政府在进行规划时应该树立环境友好型建设理念,发展低碳经济。环境友好型建设理念不但对未来改善京津冀环境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对廊坊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环境友好型建设理念指导下,廊坊市政府在规划环节就可以严把关,利用行政手段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继而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新支撑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赵小平.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政府可以发挥的作用分析[J].云南行政學院学报.2014(01)
  [2] 胡岳岷.中国新型城市化产业支撑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14(06)
  [3] 潘宏亮.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5(07)
其他文献
高等学校政府采购是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运行机制存在效率低下等司题.本文对高等学校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高等学校政府采购机制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一、前言  自从今年农历正月初七吉林省召开服务业发展攻坚视频大会之后,服务业发展受到了多方面重视,由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并且吉林省与其他省份相比服务业发展还有差距,因此吉林省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成了广泛共识。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探究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本文整理了近五年吉林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
4月24日-25日,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会议并要求,2014年信息化工作要以全面提升应用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以“一卡通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作为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工具,正在发挥积极的牵引作用。近年来,多部委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强调
期刊
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已正式建立,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惟一一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这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中,都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正如省
3月28日,人社部处级以上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第三期轮训班圆满结束.人社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杨士秋出席轮训班结业式并讲话.
群山逶迤,细雨淅沥。我们满怀好奇走进了距新昌县城45公里的沙溪镇上董村,村干部热情地介绍:“我们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010元,比2000年增加了1700多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想取得持续与稳定的成其关键因素技就是“人”的问题,而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又必须改革以往的制约后勤发展的人事制度,从而激发广大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