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最近我们翻译了一套大型国外技术文件。由于文件体量庞大,专业技术强,时间紧迫,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总结这次工作让我们认识到大型技术文件的译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2、存在的问题
主要单词、词组和缩写词的翻译用词不一致
由于译员对文件涉及的专业技术比较陌生,翻译前没有规范主要单词、词组和缩写词的译法,借助的工具书各异,导致在整套资料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经多人翻译后,出现了多种译法。比如,architecture(体系结构)、primary image(原图)和secondary image(二级图像)在图像软件编程中本来是基本词汇,但在我们的译文中,architecture有译成“结构”或“架构”的,有译成“体系结构”或“结构体系”的;primary image有译成“主要图像”、“初级图像”、“原图像”和“原像”四种译法的,secondary image则被译成“辅助图像”、“二级图像”、“二次图像”等。
不同卷中相同内容的译法不统一 在整套文件的五个部分中,前4个部分的修订记录表是完全相同的;4部分的前言都是5个自然段,除其中一个自然段是关于本卷内容以外,其它4个自然段的内容完全相同;前4部分的概述内容也完全相同。按照译文与原文的对称性原则,应该采用同一译文。但由于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这几部分由4个小组翻译,在最后即将交付的译文中,存在4个不同的版本。
图表的处理方法不同 原文件是PDF格式。第四部分中有大量表格,由三个译员翻译。有的译员自制了新的word表格;有的译员直接把PDF表格转换成word表格,导致在PDF文件中一个跨100页的大表格,在word文件中变成100个小表格,经过文字转换后,这100个小表格的大小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使译文的表格完全失去了原文中的模样。原文中有很多框图和示意图,有的译员把图中的英文转换成中文了,有些是在图下方增加了图注,有的只是直接把原图粘贴在译文中,导致译文中的图表格式杂乱无章。
版面编辑多样 因为翻译由10个译员完成,没有统一译稿编辑格式,导致译文字体不统一、页面设置不统一、字号不统一、标题、子标题和正文文字的编辑各不相同,给后期统一编辑带来很大压力。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翻译开始以前,缺乏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
3、大型文件的译前组织工作
大型技术文件的翻译与单篇资料的翻译不同。单篇小型资料可以一人翻译,一人校对,由于篇幅小,校对后的资料容易做到专业术语一致,文件版面与原文对称。大型技术文件由于篇幅大,内容复杂,专业术语多,目录层次多,编辑规范,需要多名译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所以十分需要在翻译开始前,做好认真细致的译前准备工作,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大量减轻后期校对和汇编的压力。一般来说,对大型技术资料翻译,需要做以下译前准备工作。
3.1了解资料的整体面貌 接到资料后,首先由组织人员熟悉资料。通过浏览和分析资料,了解资料的专业技术领域、整套资料的构成、各部分的具体内容、难易程度和需要的编辑格式。比如我们翻译的这套文件,经过初步浏览就可了解它共分为5个部分。前4个部分的前言、概述、修订表和目录的结构基本一样。进一步浏览各部分内容,可以确定,这套资料主要讲述软件编程标准以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其技术领域属于软件编程方面,因此可以确定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工具书,在工作中,可能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通过以上了解,还可以知道第1、第2部分的技术含量相对少,但有大段的文字描述,所以需要由文字转换能力较好的译员来译;第3、第5部分的技术内容很密集,且篇幅长,需要不仅文字转换能力强,还要有良好技术理解能力的译员,才能把资料翻译地逻辑明晰,简洁易懂。第4部分有大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由词组、句子组成,没有大段的语言结构,可以让懂基本技术但文字功夫较弱的译员翻译。这样安排任务可以合理利用译员的翻译优势,提高翻译质量。
3.2了解相关技术背景 确定文件的主要技术领域以后,根据译员对该领域技术的了解程度,确定是否需要了解技术背景知识。如果译员对该技术领域比较陌生,需要了解和学习基本知识,以便在翻译中能准确理解原文,正确翻译技术内容。
3.3规范关键词、词组和缩写词的译法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理解原文内容。所以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是这类资料翻译的关键。在这种大篇幅技术资料中,如果译文的专业用词前后不统一,不准确,或者不正确,不但不能帮助技术人员快速理解技术,反而会给他们造成很大障碍,甚至对实际工作产生误导。在一定技术范畴内,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或者说,一个概念只能用一个术语表达。如果几个译员把同一个术语译成了几个近义词,必然会出现前后不一、概念模糊的问题。所以,对专业技术不熟悉的文件,需要在翻译开始前,由组织人员通过与有经验的译员或专业人员共同讨论,规范资料中牵涉到的重要词、词组和缩写词的译法,这样会从一开始就保证术语翻译的一致性,避免混乱和误解。
3.4保留原文件的编写特点,使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 大型技术文件由于篇幅大,经常在编写中有内容和格式一致的地方,需要在开始翻译前找出规律,统一这些部分的翻译内容。我们翻译的这套文件前4部分的前言(除关于本卷内容的一个自然段以外)、修订记录表和概述的文字内容和格式完全一样,在形成译文后,也应该采用同一版本,这样才能和原文保持一致。
3.5确定文件的编辑要求 编辑和翻译本来不是一回事。但由于现在翻译工作基本都在计算机上完成,让文件编辑也成了译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大型文件的译文以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编辑格式为原则,这样便于原文和译文的对照阅读。因此在开始翻译前,需要根据原文,详细规定译文的编辑格式,这样会节省后期编辑时间,减少错误。
3.6分配工作 分配工作的方法也很重要。严谨的方法可以是编写一个word文件,清晰地说明任务与要求。这个word文件可以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①任务安排,清晰地说明每个译员承担的任务范围;②关键词、词组和缩写词的英汉对照表;③可以借助的工具书,如技术资料和词典;④编辑格式的word模板。
有了以上细致的准备工作和清晰明了的具体要求,就会让翻译工作从一开始就有条不紊地进行。
4、结 论
大型技术文件由于篇幅大、内容复杂、术语多、承担翻译工作的译员多,十分需要认真做好译前准备工作。有了细致的准备,就会有效完成翻译工作,及时交出高质量的译文。
(作者单位: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第七研究院)
最近我们翻译了一套大型国外技术文件。由于文件体量庞大,专业技术强,时间紧迫,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总结这次工作让我们认识到大型技术文件的译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2、存在的问题
主要单词、词组和缩写词的翻译用词不一致
由于译员对文件涉及的专业技术比较陌生,翻译前没有规范主要单词、词组和缩写词的译法,借助的工具书各异,导致在整套资料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经多人翻译后,出现了多种译法。比如,architecture(体系结构)、primary image(原图)和secondary image(二级图像)在图像软件编程中本来是基本词汇,但在我们的译文中,architecture有译成“结构”或“架构”的,有译成“体系结构”或“结构体系”的;primary image有译成“主要图像”、“初级图像”、“原图像”和“原像”四种译法的,secondary image则被译成“辅助图像”、“二级图像”、“二次图像”等。
不同卷中相同内容的译法不统一 在整套文件的五个部分中,前4个部分的修订记录表是完全相同的;4部分的前言都是5个自然段,除其中一个自然段是关于本卷内容以外,其它4个自然段的内容完全相同;前4部分的概述内容也完全相同。按照译文与原文的对称性原则,应该采用同一译文。但由于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这几部分由4个小组翻译,在最后即将交付的译文中,存在4个不同的版本。
图表的处理方法不同 原文件是PDF格式。第四部分中有大量表格,由三个译员翻译。有的译员自制了新的word表格;有的译员直接把PDF表格转换成word表格,导致在PDF文件中一个跨100页的大表格,在word文件中变成100个小表格,经过文字转换后,这100个小表格的大小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使译文的表格完全失去了原文中的模样。原文中有很多框图和示意图,有的译员把图中的英文转换成中文了,有些是在图下方增加了图注,有的只是直接把原图粘贴在译文中,导致译文中的图表格式杂乱无章。
版面编辑多样 因为翻译由10个译员完成,没有统一译稿编辑格式,导致译文字体不统一、页面设置不统一、字号不统一、标题、子标题和正文文字的编辑各不相同,给后期统一编辑带来很大压力。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翻译开始以前,缺乏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
3、大型文件的译前组织工作
大型技术文件的翻译与单篇资料的翻译不同。单篇小型资料可以一人翻译,一人校对,由于篇幅小,校对后的资料容易做到专业术语一致,文件版面与原文对称。大型技术文件由于篇幅大,内容复杂,专业术语多,目录层次多,编辑规范,需要多名译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所以十分需要在翻译开始前,做好认真细致的译前准备工作,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大量减轻后期校对和汇编的压力。一般来说,对大型技术资料翻译,需要做以下译前准备工作。
3.1了解资料的整体面貌 接到资料后,首先由组织人员熟悉资料。通过浏览和分析资料,了解资料的专业技术领域、整套资料的构成、各部分的具体内容、难易程度和需要的编辑格式。比如我们翻译的这套文件,经过初步浏览就可了解它共分为5个部分。前4个部分的前言、概述、修订表和目录的结构基本一样。进一步浏览各部分内容,可以确定,这套资料主要讲述软件编程标准以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其技术领域属于软件编程方面,因此可以确定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工具书,在工作中,可能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通过以上了解,还可以知道第1、第2部分的技术含量相对少,但有大段的文字描述,所以需要由文字转换能力较好的译员来译;第3、第5部分的技术内容很密集,且篇幅长,需要不仅文字转换能力强,还要有良好技术理解能力的译员,才能把资料翻译地逻辑明晰,简洁易懂。第4部分有大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由词组、句子组成,没有大段的语言结构,可以让懂基本技术但文字功夫较弱的译员翻译。这样安排任务可以合理利用译员的翻译优势,提高翻译质量。
3.2了解相关技术背景 确定文件的主要技术领域以后,根据译员对该领域技术的了解程度,确定是否需要了解技术背景知识。如果译员对该技术领域比较陌生,需要了解和学习基本知识,以便在翻译中能准确理解原文,正确翻译技术内容。
3.3规范关键词、词组和缩写词的译法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理解原文内容。所以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是这类资料翻译的关键。在这种大篇幅技术资料中,如果译文的专业用词前后不统一,不准确,或者不正确,不但不能帮助技术人员快速理解技术,反而会给他们造成很大障碍,甚至对实际工作产生误导。在一定技术范畴内,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或者说,一个概念只能用一个术语表达。如果几个译员把同一个术语译成了几个近义词,必然会出现前后不一、概念模糊的问题。所以,对专业技术不熟悉的文件,需要在翻译开始前,由组织人员通过与有经验的译员或专业人员共同讨论,规范资料中牵涉到的重要词、词组和缩写词的译法,这样会从一开始就保证术语翻译的一致性,避免混乱和误解。
3.4保留原文件的编写特点,使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 大型技术文件由于篇幅大,经常在编写中有内容和格式一致的地方,需要在开始翻译前找出规律,统一这些部分的翻译内容。我们翻译的这套文件前4部分的前言(除关于本卷内容的一个自然段以外)、修订记录表和概述的文字内容和格式完全一样,在形成译文后,也应该采用同一版本,这样才能和原文保持一致。
3.5确定文件的编辑要求 编辑和翻译本来不是一回事。但由于现在翻译工作基本都在计算机上完成,让文件编辑也成了译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大型文件的译文以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编辑格式为原则,这样便于原文和译文的对照阅读。因此在开始翻译前,需要根据原文,详细规定译文的编辑格式,这样会节省后期编辑时间,减少错误。
3.6分配工作 分配工作的方法也很重要。严谨的方法可以是编写一个word文件,清晰地说明任务与要求。这个word文件可以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①任务安排,清晰地说明每个译员承担的任务范围;②关键词、词组和缩写词的英汉对照表;③可以借助的工具书,如技术资料和词典;④编辑格式的word模板。
有了以上细致的准备工作和清晰明了的具体要求,就会让翻译工作从一开始就有条不紊地进行。
4、结 论
大型技术文件由于篇幅大、内容复杂、术语多、承担翻译工作的译员多,十分需要认真做好译前准备工作。有了细致的准备,就会有效完成翻译工作,及时交出高质量的译文。
(作者单位: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第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