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标确定与内容选取
  结合项目学习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要达到的目标,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三个层面的目标。
  1.知识与情境的融合问题:设计环节上更注重以项目任务为明线,知识为暗线,最后由学生自主整理呈现。
  2.项目的设计和开展程度:项目学习不光强调情境,还强调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强调基于项目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故应尽量给学生完整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合理拆解任务,达成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根据任务难易,阶梯性解决问题。
  3.核心观念的落实程度:选取多变价元素硫和氮为载体,探究典型物质的预测分析角度,强化学生分析物质性质的一般研究方法的思维,并落实多价态与氧化还原剂选择的思路,从而在元素观、分类观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转化观意识。
  硫和氮元素的相关内容是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且这部分知识丰富,具有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酸雨作为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话题,学生非常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奥妙,而酸雨的形成和防治与硫、氮元素的有关知识关系密切,因此我们选定了酸雨作为项目主题。
  二、方案设计
  项目学习的具体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三、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师:(图片展示)由环境污染现象引出人类面对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
  生: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判断。
  师:谁引起乐山大佛的面容变化?如果你是研究员,又如何去探究这个罪魁祸首?
  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组内交流,三个组分别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提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脉络,总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危害来由,是什么→如何形成→如何防治。
  师:每个小组制作一份《酸雨与我》的宣传材料,组织同学到社区向居民开展宣传活动。
  【任务一】认识自然界中的酸雨,了解酸雨是什么。
  师:询问硫酸型酸雨的核心物质,核心元素。(要求小组合作,尽可能多地列出含硫的物质。)
  生:两组同学上黑板罗列。一组按记忆常识想到什么罗列什么,另一组按二维图框架线条走。
  【任务二】认识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师:利用学习过的动态二维图,思考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讨】小组设计在大气中可能的SO2→H2SO4路徑,并标出实现转化的具体物质,说出设计依据。
  生:二维图上绘制SO2→H2SO4的路径:SO2→SO3→H2SO4或SO2→H2SO3→H2SO4。加入的试剂是氧化剂。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若在实验室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实现SO2 →SO42-(硫酸或硫酸盐)。
  【实验设计】
  【实验实施】寻找合适的试剂来验证。
  【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现象是否一致。
  【组间交流】做了哪些实验?得到什么结论?认识了物质的哪些性质?出现了哪些意外现象?产生了哪些问题?
  师:类别变化价态也变化时,可以寻找中间过渡物质做桥梁。对于试剂的选择无非就是若类别变了考虑二维图上的类别线(即八点图);有价态变化时考虑氧化、还原剂;两者皆变,尽量合一考虑。
  生:聆听,记录。
  师:(图片展示)SO2的生活用途:果脯、红酒的添加剂。
  【演示实验1】品红的暂时漂白性褪色,加热颜色又恢复。
  生:聆听,观察。思考SO2漂白和氯气漂白的区别。
  【查阅资料】变废为宝,了解硫酸的工业用途。
  师:通过体会硫酸厂的分布之多之广,让学生体会硫酸不愧为工业之魂。
  生:学生回忆初中已知的硫酸的性质。
  师:(图片展示)冷浓硫酸的运输方法。
  生:掌握新的概念:钝化现象。
  师:【实验演示2】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生:观察实验装置的特殊性(控制开始与结束的神奇设计);仔细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3】黑面包实验。
  (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注意浓硫酸混合使用时的添加顺序;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观察的要点。)
  生:思考体现出的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
  第二课时
  师:带领学生回顾总结并在含硫物质的二维结构知识图上呈现,并引导学生学会动态分析应用二维图。
  【任务三】酸雨如何防治,巩固硫单质及硫氧化物的性质。
  师:如何防治酸雨?
  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从防和治两个角度双管齐下,用常识和已有化学知识解释具体方法。
  师:辅助学生提炼总结。
  生:小组讨论:落实具体的“防”是要防什么?怎么“治”?
  师:将防治问题转化为相对应的化学学科问题——哪些含硫的物质能转化为二氧化硫?说明推测的理论依据。
  生:交流探讨:自然因素——火山喷发。人为因素——化石燃料的燃烧,烟花爆竹的燃放,工厂废气,实验室排放等。
  师:讲解酸雨防治。
  1.根本手段——预防:新能源开发C H2O==CO H2。
  2.防治手段
  (1)不释放SO2: “固硫”过程——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生石灰)、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以回收SO2。
  (2)已释放的SO2:利用SO2的性质(酸性;还原性)治理;种植绿色植物进行吸收。
  生:思考在防治措施中SO2的性质如何体现。二维图和八点图的动态应用。
  师:防治的一切措施都是依据化学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将有污染的转化为无污染并能被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者直接从源头不产生污染物。
  【任务四】迁移应用硝酸型酸雨问题的分析解决。
  生:小组合作,拓展应用: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防治。
  师:迁移应用所学到的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研究硝酸型酸雨(重点是如何形成的过程)。
  生:写出从化学视角分析环境问题的角度(框架)和思路步骤以及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师:反馈学生对于硝酸型酸雨问题的整体看法。带领学生在二维图上勾勒出他们的思路途径。
  生:观看视频:实验1:氮氧放电。实验2:NO2与水反应。
  师:提醒学生观察气体颜色,水溶性区别;总结物质的性质。
  师:重点强调尾气处理还原剂的优势。
  生:交流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如何来的?思考:如何处理尾气?寻找哪类试剂?
  师:还原剂的合理选择:使NO或NO2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
  生:自主学习。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思路方法;反思自己的收获。小组合作,制作《酸雨与我》宣传册。
其他文献
在《课程标准》中数感的定义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也就是说对数的领会就是数感,它不像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那么直接。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就要深挖教材,从学生的生活体验、探索、交流、估算、运用中下功夫,帮助学生把握数字的本质概念,真正理解数的含义。  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  因为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自身数感的培养紧密相连。对于抽象的数学
所谓“智慧教育”即是教育信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层面,使得教育资源打破了现实边界的束缚,实现了资源的大融合、大共享,推动了传统教学方式、理念的更新发展。物理是中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与兼具智能化、网络化、媒体化等特征的信息技术结合开发校本教材、实施物理教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还能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物
<正> 近几年我国大中型医院在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进展很快,已由应用单机过度到应用微机网络信息管理。我院自2001年5月开始进行医院网络建设,经过近1年的时间正式启用医院信息
门诊是医院为病人服务的第一道窗口,换药室是外科门诊不可缺的一部份.作为一个换药室护士,除经常接触换药病人外,还接触到其它门诊就诊的患者,有问路的、找人的,还有咨询的,
目的 研制旋转可调式微电脑颈椎病治疗仪并将其用于治疗颈椎疾病的患者。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用ABS材料制成的头颌枕托和肩胸背托,通过可旋转的调节杆撑顶牵开椎间隙,配合理疗、
<正> 由于近几年糖尿病的治疗有所改进,病人的健康得到改善,生命也随之延长,但也增加了眼部组织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据统计资料报道,凡糖尿病发病15年以上者,约有60%的患者有糖
青年时代的袁振英,生活在民国初建和新文化运动的大时代中。无论是前者的政治革命,还是后者的文化鼎新,都对中国社会的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袁振英是这一新潮的参与者,他通过著
《习仲勋传》内容可以概括为早期革命活动部分、陕甘边根据地部分、关中分区和绥德分区部分、保卫陕甘宁边区部分、主政西北部分、国务院部分、蒙冤部分、广东部分、中央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