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se 1:
12 岁的小刚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父母常常批评小刚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身上的缺点屡教不改。而小刚则埋怨父母不尊重自己,讲话口气生硬,整天唠唠叨叨,让人烦,有时还动手打人。
半年前,小刚与父母签订了一个“亲子协议”,在“协议”中,父母承诺:吃饭时,不问小刚分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不随便翻看小刚的日记;周末要带小刚上公园、博物馆等。
小刚则承诺:出去玩耍和父母打招呼;经常和父母交心;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承担洗碗的工作;自己叠被子、洗内衣和袜子等等。“协议”形成了文字,双方还签上了名字。
令人高兴的是,这一“协议”签订以后,小刚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不但出去玩会主动与父母打招呼,自己心里有什么话也能找父母和风细语地谈,与父母交流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还主动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过去一个月,小刚都要拿着“协议”对照,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进一步改正。小刚的父母对儿子的进步,也感到满意。
Case 2:
陈宾由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养成了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当他批评自己13 岁的儿子小桐学习不用心、小毛病不断时,儿子小桐不但不听,有时还反唇相讥,弄得陈宾哭笑不得。
不久前,陈宾与儿子小桐签了一个“协议”。爸爸向儿子郑重承诺:今后改掉赌博、酗酒的恶习,不随意打骂小桐。工作之余,或在家看电视,或者看对工作有帮助的书籍。而小桐则严肃向爸爸承诺: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不与同学打架,不撒谎,不乱用零花钱,努力在半年内赶上班级前十名,争当“三好”学生。“协议”写好后,父子分别在“协议”上签了大名。
此后,为了不在儿子面前食言,陈宾主动改掉了以往的不良习惯,回到家里主动帮助妻子做家务活。而儿子小桐也“不甘示弱”,他将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老师的表扬使小桐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小桐的妈妈做梦也没想到,“亲子协议”使丈夫和孩子都变了样。
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数是家长讲、孩子听,这种单向型教育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处于不完全平等的地位,家长和孩子之间难以平等交流和沟通。这样,就容易使孩子产生排斥情绪,有的孩子听归听,做归做,依然我行我素;而有的孩子甚至当面顶撞家长,父母和子女的“矛盾”越积越深。
“协议式教育”体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相互平等的教育观。“协议式教育”的前提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平等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这个“共识”不但要求子女承担责任,而且父母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孩子与父母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协议式教育”培养了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为家长对孩子的外在要求变为孩子的自觉行动提供了一个“ 联结点”。“协议式教育”中体现的要求得到了孩子的充分认可, 通过契约的形式把家长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孩子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从而增强了孩子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实际上,不少家长在批评孩子缺点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在自己身上亦存在。可想而知,这样的家长讲的话孩子怎么会听得进,记得住?!“协议式教育”把家长也放在了一个接受教育和监督的平台上,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在接受教育。孩子在成长,家长也在完善和提高自己。
12 岁的小刚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父母常常批评小刚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身上的缺点屡教不改。而小刚则埋怨父母不尊重自己,讲话口气生硬,整天唠唠叨叨,让人烦,有时还动手打人。
半年前,小刚与父母签订了一个“亲子协议”,在“协议”中,父母承诺:吃饭时,不问小刚分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不随便翻看小刚的日记;周末要带小刚上公园、博物馆等。
小刚则承诺:出去玩耍和父母打招呼;经常和父母交心;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承担洗碗的工作;自己叠被子、洗内衣和袜子等等。“协议”形成了文字,双方还签上了名字。
令人高兴的是,这一“协议”签订以后,小刚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不但出去玩会主动与父母打招呼,自己心里有什么话也能找父母和风细语地谈,与父母交流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还主动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过去一个月,小刚都要拿着“协议”对照,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进一步改正。小刚的父母对儿子的进步,也感到满意。
Case 2:
陈宾由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养成了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当他批评自己13 岁的儿子小桐学习不用心、小毛病不断时,儿子小桐不但不听,有时还反唇相讥,弄得陈宾哭笑不得。
不久前,陈宾与儿子小桐签了一个“协议”。爸爸向儿子郑重承诺:今后改掉赌博、酗酒的恶习,不随意打骂小桐。工作之余,或在家看电视,或者看对工作有帮助的书籍。而小桐则严肃向爸爸承诺: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不与同学打架,不撒谎,不乱用零花钱,努力在半年内赶上班级前十名,争当“三好”学生。“协议”写好后,父子分别在“协议”上签了大名。
此后,为了不在儿子面前食言,陈宾主动改掉了以往的不良习惯,回到家里主动帮助妻子做家务活。而儿子小桐也“不甘示弱”,他将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老师的表扬使小桐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小桐的妈妈做梦也没想到,“亲子协议”使丈夫和孩子都变了样。
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数是家长讲、孩子听,这种单向型教育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处于不完全平等的地位,家长和孩子之间难以平等交流和沟通。这样,就容易使孩子产生排斥情绪,有的孩子听归听,做归做,依然我行我素;而有的孩子甚至当面顶撞家长,父母和子女的“矛盾”越积越深。
“协议式教育”体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相互平等的教育观。“协议式教育”的前提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平等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这个“共识”不但要求子女承担责任,而且父母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孩子与父母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协议式教育”培养了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为家长对孩子的外在要求变为孩子的自觉行动提供了一个“ 联结点”。“协议式教育”中体现的要求得到了孩子的充分认可, 通过契约的形式把家长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孩子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从而增强了孩子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实际上,不少家长在批评孩子缺点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在自己身上亦存在。可想而知,这样的家长讲的话孩子怎么会听得进,记得住?!“协议式教育”把家长也放在了一个接受教育和监督的平台上,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在接受教育。孩子在成长,家长也在完善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