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确定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论、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对历史必修课学习的认识
1.通过对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历史选修课的认识
1.通过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通过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
3.通过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4.通过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5.通过对探索历史的奥秘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历史的特点和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6.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这一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因此我们要认真阅读和分析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内容要求及精神实质,加强课堂教学落实,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
(责任编校:长江)
对历史必修课学习的认识
1.通过对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历史选修课的认识
1.通过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通过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
3.通过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4.通过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5.通过对探索历史的奥秘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历史的特点和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6.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这一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因此我们要认真阅读和分析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内容要求及精神实质,加强课堂教学落实,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
(责任编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