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骑缘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蜷曲于一角,下一刻可能是死亡;或者……谁也没有答案。
  它已习惯被漠视,每天守在川藏公路上,等着行车之人,施舍它一点牛奶。在海拔近4000米的大山间,谁也不知道它怎么来的;或许也没有人打算知道它将怎么死去。
  有人说“我们喜欢它,羡慕它的说走就走和奔跑不休,也许是因为我们太需要理想和坚韧”。
  也有人说“若不是这次命中注定的相逢,它应该会死在一个高原下雪的午夜”。
  追随、盛赞、感动、质疑,任何声音都不曾影响或改变我们一起走过的路。这是我和小萨在川藏线上的故事。
  就叫它“小萨”吧
  第一眼看到它是在从新都桥到雅江的路上。进城口有个警务站,需要检查身份证。在那里,我看到几个车友在给一条小狗喂东西吃喂水喝。它浑身脏兮兮的,趴在地上,飞快舔着车友给它的牛奶,呼吸很急促,眼神也特别无助。那时候我并没有留心,只希望快点检查完证件,找地方住下来。刚上车骑了几下,忽然发现不对劲,原来后轮胎爆了。哎呀,幸好是到了雅江才爆的,现在只好先推着车前进了,找到旅馆再补胎。
  就这样推着车子往前走着,突然有几个孩子对着我们后面吹口哨。我往后一看,刚才那只小狗居然跟了上来。我跟邓子开玩笑说:“它看上你了,给它取个名字吧。”邓子沉思了一会儿说:“反正我们要去拉萨,不如就叫拉萨吧”我接着说:“给狗取个地名不太好,就叫它小萨吧”。就这样,小萨跟着我们一起进了城去找旅馆。
  进了房间,它倒是一点儿都不客气,倒头就躺在门后呼呼大睡起来。等我们洗完澡,准备要出去吃晚饭,它马上从门后蹿出来,跟着我们往下跑。这是小萨和我们的第一餐,三个人要了四个菜,当然也没忘记桌子下面的流浪狗。
  回旅馆睡觉时,谁也没有刻意去叫它,它自己主动跟着我们又回到房间。我记得很清楚,回去的路上,邓子还刻意去买了一根蛮大的火腿肠,给小萨准备的。
  第二天的路程只有42公里,但是全程搓板路,而且还要翻越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我们都清楚,这将是很艰辛的一天。一大早,我们收拾好行李,趁小萨不注意,悄悄地出发了。
  差不多骑了三四公里,正当我和陆哥准备稍做休息的时候,小萨忽然从身后狂奔了过来,见到我的车就不动了,满脸委屈地趴到轮子旁边休息。这一刻,我被它的这点执著和依恋打动了,但说实话,一直到这个时候,我们还完全没有想过要带它上路。
  当天因为路况差,我们的平均速度还不到每小时五公里,小萨有时候在后面狂奔,有时候在前面“领骑”,这一路它都没有掉队。
  中午吃饭时,我们碰到了一个十几个人的车队,他们看到小萨很惊讶,说:“这不是小丢吗?怎么跑到这儿了?它之前跟我们一起爬的高尔寺山,后来跟丢了。”小丢?这才是它的本名?聊了一会儿我才知道,小萨在雅江遇到我们之前是跟着别的车友的,因为不知道是被谁丢弃的,所以给它起名叫小丢。下高尔寺山的时候,因为速度比较快,小丢跟丢了。
  有车友说,看见这条狗翻过了折多山,还有人说,在成都看见过它。这些说法虽然都无法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小萨曾经奔跑过很多路,遇见过很多人,或许,还经历过很多次遗弃。
  送人遭拒,我们注定在一起
  在藏民布珠家,有个带过小丢一段时间的哥们儿提出把狗留在布珠家,让它安定下来,我考虑了一会儿,毕竟一直带着小萨跑它会很累,我们自己骑车也很累,只有很少精力能照顾它。没想到提出要求后,布珠家断然拒绝了,说他们不养狗。
  没办法,带着它继续走吧。后面的路不轻松,还要翻剪子弯山。上坡的时候小萨都一路狂奔,到了垭口该下爬了,它无论如何都跟不上了。怎么办呢?大家商量了一下,把我驮包里的东西清理出来,把小萨装在包里,带它一程。实践效果还不错,就是小萨憋在里面很不舒服,而且路很颠簸,我尽量骑得很慢,但有几次还是差点把小萨给颠掉下来。
  这样上坡就跑,下坡进驮包,小萨虽然很委屈,但是为了不被我们落下,它还是每次都不情愿地被抱进包里,缩在里面不敢乱动。
  虽然如此,麻烦事还是来了。途中经过一个小村子,就路两边有几户人家,但是这儿的狗可不少,刚骑到村口,那边就有一只狗叫了起来,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马上就有第二只、第三只跟着叫起来,后来整个村子的狗都开始叫,边叫边追我的车子。当然,我车子后面笼子里的小萨也不是吃素的,它也开始大叫,一般很少听见小萨叫的,此时它就像要跟外面的狗宣战一样,为我助威。当然,我认为这些狗追我也跟小萨坐在我车后是有原因的。看见这么多狗开始追我,而且叫得很凶,我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加速冲破这群凶狠狗狗的防线。我就拼了命地踩踏板,但是这些狗一点也不傻,它们从前后左右开始攻击我,后面的狗紧追不舍,左右的狗开始张口咬我的驮包和我正在加速倒换的脚,前面有只大狗还拦住我的去路。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我没有退路,只有闭着眼睛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这时是我和拦车狗比胆量的时候,我豁出去了,一心杀出一条血路,最后那条拦路犬被我击败了。虽然逃过了这一劫,但是我也小有损失,我的驮包被左右夹击的狗给咬破了,还好不影响装东西。
  在巴塘胖大姐驴友之家吃早点的时候,我边吃边喂小萨火腿肠,旁边坐着一位大约50岁的自驾长者,他也特喜欢小动物,看见小萨便很高兴地去给小萨吃的,还逗它玩,给它拍照。后来他就跟我聊天,问我狗是哪儿来的,准备怎么处理。大叔听了我们的故事后说,你很有爱心,把一只流浪狗带着,给它吃的喝的,但是,后面的路还很长也很难走,你骑着车子带着一只狗,一天跑几十公里,你累,狗也累。而且马上就要进入藏区,那边路上的狗也比较危险,带着小狗,可能对你、对小狗都是一种危险。就算你带到了拉萨,那它在拉萨的生活谁来照顾? 你有没有考虑过给它找个好人家,让别人来收留它。
  我觉得这位大叔说得有道理,而且昨天被十几条狗追过,现在都还有点畏惧;回想之所以被十几条狗围追堵截,可能也与我后面带着小萨有关系。昨天能躲过那一劫,实属侥幸加运气,以后如果再碰到这样的事,我还会这么侥幸地逃脱吗?   为了我和小萨的安全,我觉得这事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跟同行的高大哥和陆哥说了一下我的想法,他俩说小萨跟我们几天了,我们肯定都舍不得它,但是这个事得你自己决定。我也很舍不得小萨,但是这不是舍不舍得的问题,如果要是中途真的出一点什么事,估计我的川藏行可能就跟那些摔车的哥们儿一样得打道回府了。我考虑了很久,就很不情愿地去找了胖大姐——我们住宿这家店的老板,问她愿不愿意收留我们在路上捡的这只流浪狗。胖大姐说:不好意思,我这里已经有两只狗了,而且我们这里是公共场所,咬到了客人或者打扰客人休息,对我们影响很大。
  胖大姐就这样很委婉地拒绝了。但是,我心里却一下子轻松了很多,既然没人收养,那我就带着咯。
  风雪中的等待
  为了让小萨下坡的时候能坐得舒服一点,我找了一家五金店,在车后座焊了一个铁笼子,这样它就不必缩在驮包里担心被颠掉出来了。
  小萨很懂事,我估计流浪过的狗在遇到对他好的人后会表现得特别懂事。它这路上一直跟着我、黏着我,有时候我也有点烦,到哪儿都跟着,但是小萨一会儿不跟着我,我又有点不自在,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一天休整时,我把车子推到一个比较宽敞的地儿,小萨自己找了个地方趴在那儿看着我弄车子,我开始试了一下刹车,前后都有点蹭碟,我把前刹捏了一下,准备调试一下,就听“咔”的一声,刹车就回不了位了。我估计是碟刹夹器里面的弹簧断了。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哪儿去换夹器啊!我开始有点郁闷了,怎么好好的就坏了呢?
  因为心情很糟,那天对小萨发了火,而它似乎很会看脸色,知道我那天不好惹,就很听话,叫它睡觉就睡觉,叫它不要跟着就不跟着。不知道是不是流浪过的狗再次被人收养后都会这样看主人的脸色?它那懂事的小眼神让我心疼,从那儿以后,我再也没有对小萨吼过一次,它就像个小可怜,它既然选择了我,我就要把它当朋友一样对待。
  中午1点左右,开始起风。对我们来说,从中午开始就是一路逆风加爬坡,越往垭口走,天气也越来越恶劣,快到垭口的时候开始乌云密布,零星地下起了雪子,温度骤然降低,我不得不停下来找地方避风加衣服。
  中午3点多我才顶着风雪到垭口,到达垭口的时候,狂风大作,雪子也越来越大,我看见吴大姐在那儿冻得直哆嗦,她说在垭口等我,还有照看小萨。原来小萨已经习惯了上坡自己跑,到了垭口下坡之前则等着我进它的专座。每次小萨先到了垭口,等不到我它是不走的,必须等我到了坐它自己的“房车”下去。
  小萨看见我的时候,马上从东达山那块路牌下面的经幡中冲我跑过来,围着我身边转,激动地往我身上跳着舔着。我看着小萨的眼睛,它的眼神中透着高兴和亲昵。队友和小萨估计等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我很感动,为小萨的执着感动,为有这么好的队友感动。
  小萨不见了
  从八宿到然乌是我感觉最痛苦的一天,其实坡一点都不陡,路也相当好,就是太长了,下午一直逆风。今天小萨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下午5点多钟的时候,天气变得更加恶劣,开始下雪子,就是他们所谓的小冰雹。这一段我确实快崩溃了,完全不想骑,也骑不动了,所以我下来开始推车。一般来说,小萨在我前面的话,要么跟着我们队在前面的人一起继续往前跑;要么坐在前面等我,等我到了再接着往前跑;要么是我停下来了,它才会返回来。这次是我在往前推着车子,小萨却从前面往回跑。小萨往回跑的时候,我就喊:“小萨,别跑下来,等会儿还要跑上去的。”可是它不听,执意往回跑,跑到我身边,跳起来,前脚搭在我的腿上,摇着尾巴,我用手摸小萨的头,它马上就开始舔我的手,然后用它那大大的眼睛望着我。在后面不远处的吴大姐问我:“小萨在干吗?”我说:“它在舔我”。我从小萨的眼神中看得出来,它在鼓励我,事实也证明是这样的。
  还好,恶劣的天气没有持续太久,6点左右的时候,乌云散开,又开始见到阳光。这时,我和吴大姐在最后面,小萨一直是在我们前面的。过了一会儿,我和吴大姐都没有看见小萨,估计它是跑到前面很远的地方了,但是我们也不敢肯定,因为有时候小萨会偏离道路往山上跑,去追山上的小动物,为了得到确定的答案,我打电话给前面的陆哥,问他们有没有看到小萨,他们跟我说“在前面”,我这才放心地接着往前骑。离垭口还有几公里的时候,陆哥和小张在路上等我和吴大姐,高大哥今天没怎么休息,估计已经快到然乌了。
  我们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我问陆哥:“小萨呢?”陆哥说:“我刚才还看见它的咧。”小张也说刚才看到它了,但是现在我们在这儿休息却没有看见小萨,我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会不会是没看见我,它跑下去找我了?会不会跑到山上跑丢了?会不会已经到垭口了?现在我们四个人都在这儿却没看见小萨,我很着急,我还大叫了几声“小萨”,还是没见小萨出来。我就让吴大姐、陆哥、小张先走,到垭口看看小萨在不在那儿,在的话就给我打个电话说一声,我就在这儿等一会,问问后面的车友,看没看见一只狗。
  我站在这儿等了半个多小时,陆续地等到了三个车友,我问过他们,都说没有看见小萨,而且陆哥他们也没打电话过来。这时我的心很慌,开始琢磨着,如果小萨也不在垭口的话,我就得叫一辆车带我下山去找了。
  还好,我又等了一会儿,等到了吴大姐的电话,说小萨在垭口的经幡里面晒太阳呢!我奋力地猛蹬,就想快点到垭口亲眼看见小萨在那儿我才放心。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不到20分钟就到了垭口,只见小萨很舒服地坐在那儿,我冲过去抱起它,狠狠地数落着:“你怎么跑得那么快,把我急死了!”
  让小萨不再流浪
  路上是高大哥提议要给小萨开一个微博,没想到很快就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很多人都善意地在给我们加油鼓劲,但也有不少人在批评和指责。有一次看到一个义工团发了条微博,说:“停止让狗狗小萨跟随跑!狗狗的心脏负荷在高原很重,尤其是它们只能通过舌头散热,如果真爱它就载它上路。它无非是想有个家,它并不是猎豹,不享受这个奔跑的过程。并且我们不希望看到骑行结束后狗狗不知所踪。”很多人在这条微博下面评论,说我是在炒作,说我虐待狗,还在下面留言骂我攻击我。
  我抱着小萨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也开始怀疑自己坚持带着它是不对的,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给它开微博,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
  如果要问我小萨为什么要奔跑,我自己也说不上来。但很多时候,路上太苦太累的时候,真的是小萨在激励着我们,我们知道它也在坚持,为了不被抛弃,一直努力追上我们的脚步。每一个上坡,当我骑不动了,我会想小萨在前面等着我,连它都能征服这座山,难道我作为一个人还做不到吗?
  这一路走来,我和小萨,我们经历了很多。小萨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也为小萨像阿甘一样奔跑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感动。现在的小萨,跟我回到武汉,吃着优质的狗粮,享受着定期的美容和护理,每周跟着俱乐部的车友一起出去游山玩水,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但我想小萨也很难像其他的宠物一样,因为它们有很长一段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在我遇见小萨前,我不知道小萨已经流浪多久了,还有很多坏习惯改不过来,比如说刚洗完澡,一出门它就喜欢在地上打几个滚,把身上弄脏,而且喜欢去垃圾堆闻,这肯定是以前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只有慢慢改了。在以后的日子里面,我会用我的全部来照顾好小萨,小萨改变了我,我也将改变小萨,不会再让小萨流浪,会让小萨有一个温暖的家!
其他文献
“Born to Run”是一个真实故事。  2009年出版后连续40周占据纽约时报排行榜,对于运动类书籍来说实在很少见。作者Christopher McDougal是一位专栏作家,为纽约时报、跑步者世界、男性健康杂志撰写文章。他身材高大,193cm,104公斤,曾因跑步导致受伤,很多医学权威都认为他的身材不适合跑步。2003年,作者为了明星小绯闻被纽约时报杂志派遣出差至美墨边境,注意到墨西哥边境
:曾经,您是OR品牌的忠实粉丝,在创始人Ron不幸离世,品牌面对生存危机时,是您出手接下了它,但据说这只是您家族过去未曾有过的一个小交易,能否谈谈您当时的想法?  Dan Nordstrom:OR从前是一个小公司,它的每一件产品都独具匠心,但市场份额非常有限,在80年代时我是OR的忠实粉丝,但在90年代,OR的市场规模在萎缩,当我打算买下OR的时候,我先给一位朋友打了电话,了解OR公司当时具体的运
波旁威士忌酒桶滑板的非凡体验  波旁威士忌酒桶滑板(Bourbon Barrel Board),产品如其名:用可回收的波旁威士忌酒桶做成的滑板!可循环材料的使用令产品环保而前卫,设计者将其描述为“可以滑的时尚”。有两种款式可选:弹跳式和摇摆式(Flip、Jive)。依靠自然曲线设计提供的完美重心,你可以舒适、方便地完成滑行或自由式动作。这款滑板跟波旁威士忌酒桶材料一样,流畅而坚固。摇摆式的设计特点
电影《非诚勿扰》中有个爆笑场景:一女嘉宾问影星孙红雷:“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北极熊吃企鹅宝宝的报道?”葛优抢答说:“北极熊在北极,企鹅宝宝在南极。它们照不上面!”  为什么愚笨的形象或表演,往往让人们开怀大笑?很早以前我曾这样猜想:大笑的背后深藏着两种潜意识,一是面对蠢笨的对象,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二是人类特有的智力优越感意识油然而生。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南极,我想“看企鹅”就是个很充分的理
古将峰 (Gojung)位于西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Kapthang地区,海拔6310米。第一次有西方人造访是2008年西班牙攀登队,他们把它命名为穆古楚力(Mugu Chuli),称之为“出色的”山峰。2009年,该队再度尝试,可惜依然没有成功。2011年10月,贝豪斯(Berghaus)赞助的登山家米克·福勒(Mick Fowler)与戴夫·特恩布尔(Dave Turnbull)来到了这里。四天攀
海拔对着聚光灯坐在梯子上,手里拿着头盔,灯光有些晃眼,女儿戴着头盔在前面跑来跑去,面对镜头他憋出一句:这真是比攀冰还紧张。    色彩当家    还没有进门,就听见莹莹的声音从楼梯间里传过来,一个稚气十足的女孩跑出来告诉我:“走这边。”迎着闪着暖光的门进去,一面白色的岩壁静静地矗立在眼前。红色,四眼望去都是红色。白色的吊顶,越发显得岩板打眼。他喜欢色彩,墙壁的红是精心挑出来的,书房是最纯正的普兰。
张亮 2007年开始接触扁带,被称为中国花式扁带之王,近两年开始尝试高空扁带,并屡次刷新国内高空扁带纪录。目前的生活用一句话概括:“不是在走扁带,就是在去走扁带的路上”。  怎么也想不到一条扁平的带子会主导我近几年的生活,也许甚至会更久。  2007年夏天,在北京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美国朋友组织的户外活动中接触到了这项运动。像所有人一样,刚见到它的时候也自然地联想到了走钢丝。尝试过
极地长征,跑向珍爱  2012极地长征战友饯行会在北京举行,六名工商管理界精英组队于10月底赴非洲撒哈拉参赛。他们将经历7天250公里的自负重长征,同时还将为珍珠女童慈善项目倾力奔跑。极地长征(Racing The Planet,4deserts)是世界顶级耐力跑赛事,包括穿越地球上环境最严酷的四大荒漠—非洲撒哈拉、智利阿塔卡马、中国戈壁和南极洲。今年,大陆和台湾均是首次组队参加撒哈拉站赛事。  
当我把重返亚马逊的消息告诉第一次去亚马逊时结识的加拿大旅伴时,他们的反应是绝对不相信1 2009年3月,利用在南极冰潜和戈拉帕格斯船宿潜水之间的一周空隙,我在厄瓜多尔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林中湖畔度过了难忘的七个昼夜。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很多回忆被重重地敲上了“恐怖”的印记。  把我们从机场接到驻地的柴油机船在NAPA河上遭遇了三个小时伸手不见五指的暴雨,尽管穿着雨披结果还是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全部湿透,
世界上每年究竟一共有多少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现如今真是很难统计,总有各色新的赛事加入马拉松比赛的阵营。其中不乏一些各具特色的比赛,有的诞生了多次马拉松纪录,有的拥有特殊的主题,有的经过古迹无数,更有的甚至在全程补给点提供红酒……  规模最大的年度慈善筹款马拉松:伦敦马拉松  自1981年,已经筹募了超过五亿英镑。  特色:  World Marathon Major 赛事之一  参赛人数: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