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巨大变化,学生不再被动的学习,而是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引导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更加高效的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创新,才能达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计算機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来说,为了促使小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这个重要技能,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探索。笔者主要围绕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实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途径,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课程改革;途径
引言
当今新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已经是对人们的基本要求,所以对计算机的正确的使用教学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小学阶段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阶段要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意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打好基础。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不喜欢学习,教学内容落后,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所以必须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以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要以学生成长为本,革新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首先要服务于学生,要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小学计算机教师就要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根本,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改革。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对社会加深认知的过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1]。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计算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都比较薄弱,就要首先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计算机,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们喜欢上计算机之后,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会有所提升。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计算机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此时就可以提高教学难度,增加教学内容,比如使用Office等应用软件,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以精简为原则,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以精简为原则,对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不能再为学生灌输大量冗余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小学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争取让更多的教学内容服务于课堂教学,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选择用更加简练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用更加直白的方式对计算机知识进行讲解,并在课堂上压缩学生们练习的时间来讲授更多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联机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计算机操作,并通过形象的演示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计算机的课堂内容增加了很多,学生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接受到最多的知识,教学效率也就有了提升[2]。
3 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改革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应该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尝试。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储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多种应用途径,明确计算机不仅仅是实现计算的工具,更是实现交流、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例如在“制作Flash动画”内容的教学中,在为学生讲述Flash动画的编辑相关知识及基本操作之后,就可以播放一段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视频中的风车在不停的转动,小熊在骑着车不停的向前,学生们感受到了Flash动画的奇妙,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决,最后提供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研究,这样学生就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4 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对计算机有着天然的兴趣,但是大多是集中于利用计算机观看动画片、电视剧、打游戏等娱乐活动。小学计算机教师就要首先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们认识到除了娱乐功能之外,计算机还拥有其他的强大的功能,并向学生们展示其富有趣味的一面。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教学,就会对计算机产生新的认识,而通过教师对计算机其他功能的展示也让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强大功能,也就产生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操作的兴趣[4]。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都应该为学生科学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先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可以在课堂上阐述自己学习的内容,并且尝试为同学们讲解,教师则适时的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必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生活的信息技术”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老师”,在课堂上说一说信息技术是如何让我们生活更加便利的,比如上网课、微信聊天、扫码支付等等,学生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相关课件视频,学生们饶有兴趣的观看,从而促进了活跃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语
总之,在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并不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即拥有卓越的教学能力,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有对计算机知识扎实的掌握。传统上的课程教学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变和创新,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董建.如何上好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J].中华少年,2017(21):158-159.
[2]钟晓.试论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6(02):250-251.
[3]陈晨.关于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分析的几点思考[J].赢未来,2018(05):90.
[4]钟美凤.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9(04):54-55.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课程改革;途径
引言
当今新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已经是对人们的基本要求,所以对计算机的正确的使用教学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小学阶段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阶段要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意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打好基础。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不喜欢学习,教学内容落后,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所以必须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以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要以学生成长为本,革新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首先要服务于学生,要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小学计算机教师就要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根本,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改革。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对社会加深认知的过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1]。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计算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都比较薄弱,就要首先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计算机,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们喜欢上计算机之后,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会有所提升。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计算机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此时就可以提高教学难度,增加教学内容,比如使用Office等应用软件,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以精简为原则,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以精简为原则,对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不能再为学生灌输大量冗余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小学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争取让更多的教学内容服务于课堂教学,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选择用更加简练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用更加直白的方式对计算机知识进行讲解,并在课堂上压缩学生们练习的时间来讲授更多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联机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计算机操作,并通过形象的演示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计算机的课堂内容增加了很多,学生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接受到最多的知识,教学效率也就有了提升[2]。
3 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改革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应该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尝试。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储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多种应用途径,明确计算机不仅仅是实现计算的工具,更是实现交流、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例如在“制作Flash动画”内容的教学中,在为学生讲述Flash动画的编辑相关知识及基本操作之后,就可以播放一段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视频中的风车在不停的转动,小熊在骑着车不停的向前,学生们感受到了Flash动画的奇妙,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决,最后提供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研究,这样学生就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4 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对计算机有着天然的兴趣,但是大多是集中于利用计算机观看动画片、电视剧、打游戏等娱乐活动。小学计算机教师就要首先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们认识到除了娱乐功能之外,计算机还拥有其他的强大的功能,并向学生们展示其富有趣味的一面。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教学,就会对计算机产生新的认识,而通过教师对计算机其他功能的展示也让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强大功能,也就产生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操作的兴趣[4]。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都应该为学生科学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先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可以在课堂上阐述自己学习的内容,并且尝试为同学们讲解,教师则适时的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必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生活的信息技术”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老师”,在课堂上说一说信息技术是如何让我们生活更加便利的,比如上网课、微信聊天、扫码支付等等,学生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相关课件视频,学生们饶有兴趣的观看,从而促进了活跃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语
总之,在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并不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即拥有卓越的教学能力,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有对计算机知识扎实的掌握。传统上的课程教学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变和创新,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董建.如何上好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J].中华少年,2017(21):158-159.
[2]钟晓.试论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6(02):250-251.
[3]陈晨.关于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改分析的几点思考[J].赢未来,2018(05):90.
[4]钟美凤.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9(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