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涛决意离去 400亿规模拷问华商管理层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ianxuey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督察长涉嫌违规分管市场、财务部门、公司风控松散、核心投研出走、业绩大起大落——在规模迅速膨胀后,资产管理规模刚刚超过400亿元的华商基金管理层正在面临一系列拷问。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被称为“华商三剑客”之一的华商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庄涛离职已定。而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另外获悉,华商基金督察长涉嫌越权违规分管市场、渠道、财务等业务条线,公司风险控制缺陷凸显。
  资产规模在去年实现华丽转身、由100多亿元猛涨至400多亿元的华商基金公司,面对记者提出的诸多疑问,均未给出合理解释。
  
  “舵主”庄涛离职风波
  
  庄涛是谁?
  也许,华商基金持有人没有几个见过他,因为华商的大部分持有人在2010年下半年才进场,此时,庄涛已很少在媒体或公开场合露面。
  庄涛是个什么样的人?
  2009年,由庄涛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以107%的收益排在偏股类基金的第4名,当时,《投资者报》记者曾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他多次提到,“惭愧,本应该能做得更好”;谈到投资,他说,“要对市场有敬畏之心,要不断反省自己,要理解市场。”
  庄涛为人直率、谦虚,华商内部的人评价他“非常勤奋”、“是带团队的好手”。然而,人才紧缺的华商基金,却没能留住他。他的去向,坊间传言曾与嘉实基金公司有过接洽,但最新的说法是将去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产业基金。
  在听到庄涛离职的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庄的电话,对于去中信产业基金的传言,庄涛未否认,至于具体情况,他说“过一阵子再问我”。末了,他对记者表示“谢谢”。
  庄涛为什么要离开华商?
  市场有一种传言认为,庄涛离开的原因主要是与华商投研团队的另一位核心人物孙建波的投资理念不和。实际情况不尽然。庄、孙二人都是业内不多见的勤奋且有一套自己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过往均有良好的业绩记录。
  庄涛是华商的“老员工”,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20日,2006年4月庄涛就加盟,之前,他担任航天科工集团财务公司投资总监,更早时,任中国经济开发信托研究员、长江证券资产管理部基金经理。
  出自券商自营条线的庄涛,投资理念更加强调理解市场,操作手法比较灵活;而孙建波注重精选个股,持股比较稳定。
  应该说两人的风格确实迥然不同,但在一个靠业绩说话的公募基金行业,两位基金经理因为争谁的投资“高明”而离职的情况并不多见。
  更何况,传出庄涛离职的时间是在华商资产规模已经超过400亿元之后,400亿元是诸多中小基金公司的奋斗目标,这个规模意味着这家公司已“奔小康”,可以相对过上轻松一些的日子。
  另据华商基金员工透露,孙建波系庄涛介绍进的华商,显然,从这一点看,说二者因投资理念分歧而辞职,有些牵强。
  记者调查获悉,庄涛的离职原因,在华商基金公司的管理层架构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也暴露出华商基金在管理体制上的弊病。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华商老臣,庄涛目前的职务是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并参与管理华商盛世成长;孙建波目前担任华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这一位置,正是该公司现任总经理王锋升任副总经理之前的职位。
  换句话说,进入华商基金公司更早的庄涛,距公司副总的位置更远一些。只不过,这种局面并不是庄涛和孙建波个人所能决定的。
  400亿拷问管理体制
  
  庄涛决定离职之时,华商基金资产规模已经越过400亿元。对基金公司而言,这是喜事,这是获得“小康生活”的保障。曾不止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的资产规模目标先是150亿元,彻底解决温饱;再是400亿元,达到“小康水平”。
  或许,“小康”之后,基金公司的危机感大幅下降,也让他们失去了不断向上奋发的动力。从经营上看,400亿元的确是一道坎。目前,海富通、长盛等基金公司长期被这道坎阻碍,规模停滞,业绩平平。
  华商也面临这道坎。
  华商成立于2005年12月,大股东是甘肃华龙证券。2009年、2010年,华商旗下基金整体业绩耀眼,华商盛世成长的业绩连续两年位于同类基金前五名,良好的业绩获得持有人的青睐,资产规模迅猛壮大,由2009年初的48亿元一跃上升至2010年末的417亿元,这其中,华商盛世成长和华商策略精选规模均过100亿元。
  华商盛世成长夺得2010年年度冠军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投资者报》就曾发表《华商三剑客夺冠,三大隐忧待考》一文,就华商资产规模迅猛上升后,风控、投研等能否跟上节奏继而影响业绩的持续性,以及庄涛等核心投研人物传出离职可能对投研的影响、单只基金规模过大管理难度加大等提出疑问。
  时间过去半年多,庄涛离职、业绩陷落、风控松散乃至督察长违规,这些隐忧正困扰着华商。
  2009年8月21日,华商原总经理余路明离职,彼时担任副总经理的王锋履行代总经理职务。
  王锋上任后,华商基金资产规模迅猛发展,这值得肯定。然而,华商的管理体制却未能适应规模扩大的“突然”。
  以高管为例,华商资产规模迅猛增长的同时,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和督察长)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这种状况并不意味着效率就高,在《投资者报》“2010年基金公司管理效率榜”中,华商基金排在行业后四分之一。
  王锋由副总经理升任总经理后,华商一直仅有三名高级管理人员——董事长李晓安、总经理王锋和督察长程丹倩,无一位副总经理。
  做投资出身的王锋分管投研,督察长程丹倩除了主抓繁琐的稽核工作外,还兼着分管市场、渠道以及公司的财务工作。
  与其相比,同等规模的4家基金公司包括华宝兴业、建信、海富通、国泰,均有6位高管,他们一般都有3位副总经理分别分管投研、市场和后台运营。
  
  督察长涉嫌违规操作
  
  《投资者报》记者几次参加华商基金公司产品发布会,多次见到程丹倩出席并发表讲话,这在其他基金公司较少见。
  这是其“隐含身份”决定的。
  华商公开资料中均显示,程丹倩的身份是督察长,而《投资者报》从银行渠道获悉,她也经常代表华商“跑渠道”。
  至于程丹倩何时担任督察长,公开资料并无显示,而且,她的照片也难觅踪影。从产品招募说明书来看,2007年她已是督察长。之前,其曾任职于中国经济开发信托公司(即“中经开”)证券总部计财部和证券投资部。
  事实上,据记者调查,程丹倩除督察长身份外,还分管着华商的市场、渠道以及财务部,远超过督察长的职责范围、并违反相关规定。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长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第二条、第六条分别明文规定,督察长是监督检查基金和公司运作的合法合规情况及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情况的高级管理人员;督察长职责主要是负责组织指导公司监察稽核工作。
  对于督察长的职责范围,《规定》也有明确条文。
  第二十五条规定,督察长不得兼任可能影响其独立性的职务或者从事可能影响其独立性的活动;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司应当保证督察长工作的独立性,不得要求督察长从事基金销售、投资、运营、行政管理等与其履行职责相冲突的工作。”
  很显然,华商让督察长分管市场、渠道以及财务,有违督察长的“独立性”,违反了上述《规定》。
  不过,上述情况或许不会在近期有所改变。华商基金相关人员对此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目前,程丹倩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已经报证监会审评,新的拟任督察长也已经到位。
  
  独树一帜高价打新
  
  不知是不是督察长的精力过于分散,反而使得风控欠缺,表现之一便是华商的高价打新股。上半年,新股发行超过160只,其中七成破发。破发潮下,华商屡屡高价打新。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华商打中5只新股,包括大智慧、庞大集团、桐昆股份、骆驼股份和银信科技。
  桐昆股份、骆驼股份和银信科技在新一轮创业板行情中,反弹较大,而华商报高价参与的大智慧、庞大集团,损失较大。
  大智慧的发行价为23.2元,市盈率89倍,参与询价的华商盛世成长和华商动态阿尔法报价27元,分别获配56万股,25万股,相比较,光大保德信、广发定价14至15元,鹏华报价18元,南方平均在22元。截至8月3日,大智慧的收盘价格为15元/股,最低下探到13.76元/股。
  在庞大集团首发询价中,华商旗下包括华商领先企业、华商盛世成长和华商产业升级三只基金参与,报价55元/股。这是39 家询价机构管理的57 个配售对象的最高报价,公募基金中,华夏旗下三只基金仅报出35元/股,工银瑞信旗下4只基金报出38至41元/股。庞大集团最终发行价45元/股,对应发行后市盈率39.6倍,截至8月3日,该股收盘价为31.69元。
  华商旗下的基金为何屡屡超越同行报价,高价打新?高价打新是否符合流程?该公司并没有明确解释。
  但在股票市场不好的环境下,激进的后果是让持有人受伤。
  截至8月初,华商旗下有9只基金,全部是主动管理型产品,整体业绩暂时败北。据Wind数据,截至8月1日,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华商收益增强和华商稳定增利亏损5%左右,包揽债券型基金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
  股票投资类基金中,华商产业升级、华商动态阿尔法亏损均超过14%,分别排在同类基金倒数第九和倒数第六;孙建波参与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和单独管理的华商策略精选在最近一个月里,业绩有所回升,今年以来的总回报为-6%和-7%,分别排在238只股票型基金的第95位、125只混合型基金的第56位。
  “大企业登上胜利顶峰的那一刻,就悄然种下‘毁灭’的种子。”这是全球顶尖基金公司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尔在该公司资产规模超过80亿美元庆典时讲的一句话。于华商而言,离真正的大还遥遥无期,却已现变大之后的茫然。博格尔的话该是一种警示。
其他文献
曾多次宣布隐退的量子基金创始人乔治?索罗斯,这次真的退了,但他却不会就此成为历史人物。  7月27日,索罗斯基金向其投资者发出一封信件称,将于年底全部返还其旗下管理公司外部客户的10亿美元资产,而集中管理索罗斯自己的245亿美元。  索罗斯退休的争议引起全球市场的喧嚣,因接近81岁年事已高、为了逃避美国证监会监管、专职从事慈善甚至业绩不佳种种说法,却都不足以掩盖索罗斯的巨大影响:反身性哲学的威力、
期刊
当下的基金行业虽然已有60余家公司,但只有中等规模以上的基金公司,才构建了自己的信用分析团队。而在这一领域,嘉实基金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将其覆盖。  “嘉实已经成功建立和运作信用风险研究系统超过5年,现在看来,嘉实的理念可能会比较超前。”即将于8月8日开始发行的嘉实信用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陈雯雯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由于2006年就从信用分析师开始做起,使得陈雯雯对于嘉实基金
期刊
就像酒店一样,加上了星级评定,消费者就知道该服务场所在服务规范、硬件设备等方面,拥有怎样的水平。  在基金圈内,投资者也常常会听到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基金。不同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的经营业绩,并且对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但《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研究结论显示,不能太迷信星级的高低,更应持续关注基金的业绩变化。  《投资者报》以国外某著名基金评价机构去年底评定的星级为对象进行研究,结
期刊
上周专栏曾对国内指数基金的投资进入“对冲策略”时代进行了探讨,本周我们注意到一个与此有关的新消息,由于今年股市整体下跌,能够对冲市场涨跌的对冲基金正在显现出优势。  根据我们从银行等渠道了解,国泰君安年初发行的“君享量化”集合理财产品和易方达基金先期发行的两只“一对多”对冲基金都采用股指期货做整体组合的对冲,在大市下跌同期都已取得不错的正收益。  截至7月28日,易方达4月中旬、5月中旬完成建仓的
期刊
8月1日,KKR集团(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L.P.,简称KKR),宣布购买在新加坡挂牌的中国污水处理公司联合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价值1.14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以把握中国高速成长的水资源产业市场的巨大商机。  这只不过是KKR近期的一个动作。  “高盛、华平、凯雷、贝恩资本、德州太平洋,他们在中国都募集了相关并购基金。”北京大江投资董事龙變华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期刊
“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用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的名言来检点目前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或许极为恰当。  由于债券市场前期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担忧升级,城投债遭到恐慌性抛售。随后,风波传导到其他债券品种上。  然而,每次非理性的恐慌,都孕育着难得的机会,这一次,债券市场也不例外。从近日债市表现看,经历前期急跌后债市已进入整理平台,而陆陆续续的政策和消息已给此前过
期刊
拍卖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藏品征集,艺术家开始了新的创作,策展人开始了下一次运作。创造历史的春拍结束,这个浮躁的市场开始周期性平静。  如果这是一场上亿人观看的春拍之战,那么,它开始得有条不紊,进行得跌宕起伏,收尾更显得完美无缺。可是,真的等到428.42亿元成交数据出来之后,情绪飞扬的观众只怕面对最终的平静,也会有些失望。  那些收获颇丰的藏家们没有被情绪所左右,再一次钻进了艺术品的漩涡,或是代表当
期刊
有市场“风向标”之称的社保基金近日开始对信用债进行重估,这或许暗示着,因城投债事件失血严重的债市投资良机,正在浮现。  一位知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透露:“从8月初开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18个基金管理人启动了8只信用债组合的招标,每个组合规模为10亿元。”  一向奉行长期投资策略的社保基金,常能体现出“精准狠”的投资风格,其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据了解,上述8只信用债组合将会有5年的封闭
期刊
国内画廊业生存艰难,各方人士不遗余力地分析。其原因也无非是拍卖行市场二级挤压一级、国际画廊抢滩中国、艺术家为追名利单方毁约,国内藏家不成熟等原因。  在本土画廊经营不善这个话题里,与一件艺术品最为相关的四个因素——艺术家、画廊、收藏家、拍卖行统统出现了。  问题是不是被夸大了?或者既然行业生态如此恶劣,为何还要往火坑里跳?其实,除了藏家不成熟这点,其他情况放诸国外市场也是如此。经营画廊不是一笔好生
期刊
一家评级机构对全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政府信用提出了质疑——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而这导致一周来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下跌。标普好像闯了祸,导致大家亏损严重,但我们要向他致敬!  我们相信,标准普尔公司事前一定知道自己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其严重后果怎样形容都不为过。但他们仍然做了决定。除了基于对评级本身的学术判断外,我相信人们会讲出许多标普这样做的理由,但其大义凛然,勇敢无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