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历史成因——以国有企业改制为线索

来源 :法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首部《公司法》诞生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是一部服务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大局的时代产物.转轨时期复杂的行政关系、国家独特的财产利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守认知都深深的嵌入在《公司法》之中,并且促成了“极致的股东会中心主义”成为范式的公司权力配置模式.同时,国家股一股独大的证券市场结构以及长期的行政干预禁锢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自然生长,使得上市公司同样继续维系着所有权高度集中的股东会中心主义治理格局.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股东会中心主义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其减少了转轨时期的公司治理成本,并确保国家行使国有企业控制权.国家通过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治理参与到微观的企业决策,从而保障改革大局的平稳发展.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股东会中心主义显然不宜一刀切的适用于所有公司.封闭公司宜继续保留股东会中心主义的治理结构.国有上市公司可以部分借鉴董事会中心主义的管理技术来优化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非国有上市公司则应当建立契合现代化大型企业管理需求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公司治理模式.
其他文献
平台中介下女性团课教练的审美劳动出现了新的变化.平台的介入,延伸了工作场景,扩展了女性团课教练审美劳动的链条,打破了雇主对女性团课教练自上而下的审美劳动策略.伴随平台的介入,性别成为女性团课教练审美劳动的调节变量,促使女性团课教练开启自我审美化策略.平台多层次的管理(如约课制度、晋升制度、评价机制等)、学员、女性团课教练共同影响审美劳动形象的呈现和关系的搭建.研究发现,女性团课教练依据平台介入程度和自我审美化程度适时调节形象,包括前置的形象、专业形象、弱性别化形象,在此过程中,她们和学员建立了交换关系、教
本文借助零工经济的视角,融合性别、城乡、家庭等多重分析维度,呈现了粤西乡村留守妇女在当地外发工厂弹性就业的生产生活,分析了其劳动形式、雇佣关系、劳动过程等,凸显出妇女因性别身份限制在弹性工作制、亲缘用工和家务负担三方面面临的困境.妇女通过收入增加在就近就业、父权制家庭规范和离散家庭模式的挤压中获得了一定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形成的群体关系成为妇女应对个人困境的独特性别化策略.
促进个人信息共享是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现阶段对个人信息共享的相关规定还有待完善,例如个人信息可以共享的种类;个人信息是否可以再次共享;个人信息泄漏后如何追责等.此外由于个人信息共享的规模巨大、种类繁多、蕴含多元价值,因此很难实行一刀切式的共享规则.对此,可以在法律制定基本共享规则的前提下,各行业根据个人信息的敏感程度制定分级的共享办法,同时以法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个人信息共享的追责问题.
《监察法》施行三年多来,在中央部署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展开,有力地推进了公权力运行法治化;但由于《监察法》诸多条款如何与刑事实体法对接尚不够明确,导致现在监察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以罚代刑”“纪法混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监察制度的施行效果.为从实体法层面给监察制度实施提供保障,首先,要正确解读“公职人员”,公职人员与《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同一范畴,理论和实务中扩大监察对象即公职人员范围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不当扩大了监察权的行使范围;其次,“有关人员”指的是各类涉案人员,其实施阻碍监察机关办案的的
本文关注一段性知识的历史,意在梳理作为学科源头与对话对象的"西方性学",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性话语与性观念.性学作为一门"研究性欲望的科学"是19世纪末西方社会的发明.早期性学将"性"局部地从"生殖"(传统医学)与"罪"(法律)、"孽"(宗教)里拉出来,进入精神病学的视野,并与当时的社会改革紧密相连.20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的剧变使得性学中心移至美国,从而带上浓厚的美国文化色彩,逐步走向科学主义与医学化.而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研究,60-70年代女性主义、同性恋运动与社会建构思想的发展,80年
本文在反思已有打工女性研究"结构决定论"和"一元主体论"的基础上,批判性地重构路易丝·麦可尼的女性主体理论和吸纳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有关能动性的理论,从"认知"和"资源"两个层面建构了"90后"打工女性主体的三种理想类型:消极性主体、混合性主体和生成性主体,并指出了三种主体的差异:在认知上,消极性主体认同资本和父权制,混合性主体和生成性主体则批判二者;在资源上,消极性主体和混合性主体都缺乏社会支持网络来挑战和改变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而生成性主体则能建构出不同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挑战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大型数字平台服务提供者给市场可竞争性、消费者和商业用户的利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传统民商法和竞争法对平台的规制存在明显不足.欧盟已启动对大型数字平台服务的特别规制,其《数字市场法(草案)》为规制作为“守门人”的平台提供了新方案:在立法模式方面,其跳出了传统竞争法框架,针对大型平台采取了特别、独立的规制路径;在规制方式方面,其构建了对平台的事前规制模式,对“守门人”设置了禁止性义务群与积极性义务群;在规制体系方面,其以比例原则为核心的动态监管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针对数字平台规制竞争保护
量刑协商机制的确立,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但这一机制存在着明显的非对称性问题,这不仅表现在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协商能力和所掌握的信息具有绝对的优势,还表现在检察机关可以对法院判决施加更强大的影响力.这种非对称性问题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检察机关的特殊诉讼地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诉讼双方的内在激励机制存在明显不足,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以及实体法对司法人员的宽缓量刑幅度存在较大的限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法律援助制度、量刑协商方式、被追诉人诉讼地位等方面,作出一
数据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核心问题.数据被窃取、泄露、篡改、破坏和非法利用会给个人人格权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危害.为维护数据安全,对关键数据处理机构的数据治理结构应进行特殊的设计.关键数据处理机构不仅应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要保护数据所承载内容涉及的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如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其通过股东加重责任制度设计提高股东监督机构活动的主动性,防止滥用股东地位;要建立权责边界明确、职责分工合理和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增值和数据安全.
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引出检察机关把侦查监督部门与公诉部门合为一体的改革思路.这种改革涉及到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逮捕权与公诉权在内部的重新配置,以及检察权运行机制的变化.逮捕权与公诉权由同一个主体行使,并没有改变诉讼程序,没有减少诉讼环节,因而也没有违背这两种权力应当分别行使的原理,反而更有利于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制约,更有利于对人权的保障,更有利于整合检察资源,提高诉讼效率.问题在于,捕诉一体之后,应当坚持捕诉一体的理念,机构调整与职能整合并进;按照捕诉一体的要求,改革办案模式;遵循捕诉一体的规律,改革检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