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滔:最像乔布斯的中国企业家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x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8岁的大疆创始人、CEO汪滔,创造了一家全世界都在追赶的中国公司,他研制的无人机占据70%的全球市场份额;《华尔街日报》称大疆是“首个在全球主要的科技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它甚至“先进”得不像一家中国企业,而汪滔有个性到不像一个企业家。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30大人物中,他是排在郭台铭、王健林、马云后的4位中国人之一。

从宿舍创业到全球第一


  汪滔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即使在大疆如日中天,威震全球的今天。外界对他的报道,多集中在他牛逼的无人机上。
  他还是位励志的商业奇才,从宿舍创业到全球第一。
  1980年,他出生在浙江杭州,从小痴迷于天空、痴迷航模,成绩中等偏上。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小企业主,家境优良。
  好不容易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接受“无聊”的大学教育到大三后,终于忍无可忍退学。他向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大学发出申请,都被拒绝;无奈之下,他跑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直到本科毕业,他的成绩仍不如人意:因为研究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失败,学校勉强给了他一个C。
  万幸,在大学教授李泽湘的扶持下,成绩不佳的他“脱险”读上了研究生。之后,他一边读研一边开公司制作无人机,直到2011年,花了5年才拿到硕士学位。
  2006年,汪滔在深圳车公庙的阳光高尔夫大厦,也就是自己舅舅创办的杂志社的仓库中创建大疆。在那里,他招到了第一批员工,卢致輝、陈楚强和陈金颖是大疆早期的创始人。
  几个年轻人在20平方米的小仓库里相依为命。汪滔是唯一懂无人机的,也是最拼命的。汪滔对细节追求之苛刻,让人不寒而栗,细致到计算一颗螺丝应承受多大的拉力。
  在大疆成立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潜心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并没有多少销售和收入来源,但对技术的热爱并不让人觉得苦。
  2008年,三人却相继离开。这几年,三人都相继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些做无人机有些做卫星通讯,小有所成。谈起现今估值超100亿美元享誉全球的大疆,他们仍然不约而同地说:“从未后悔。”对于他们的离开,汪滔在后来曾坦言,自己“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当时也让员工们伤透了心”“与人交流会造成很多摩擦”。
  2016年4月,他拒绝出席大疆在纽约举行的“大疆精灵3”发布会,只因为“这款产品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完美”。他就是这么任性。

经常不按套路出牌


  2012年,汪滔为如何解决“精灵”系列空中悬停、画面平稳以及360度无遮挡拍摄等问题苦恼,一位大学还没毕业的实习生陈逸奇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没想到汪滔当即拍板,交给陈逸奇一个上百人的技术团队和数千万元研发资金。两年之后,第一架具有360度全视角高清摄像功能的变形无人机问世。
  正是这种对技术和人才的纯粹追求,让大疆无人机迅速崛起,击败各方敌手。
  “大疆精灵”系列无人机就像iPhone重新定义手机一样,将无人机的用户从航模发烧友扩大到了普罗大众,美剧《国土安全》《摩登家庭》都出现了“精灵”的身影。而大疆的“Inspire”(大疆悟)系列无论从性能还是工业设计,都被国际科技媒体称为“震惊”“来自未来”的设计。

  外媒称大疆的设计水准与iPhone 6、特斯拉Model S在一个段位。连比尔·盖茨、苹果联合创始人沃茲等都被大疆的无人机征服。比尔·盖茨为了体验大疆的无人机,买了平生第一台iPhone;沃茲生日时收到别人送的无人机,兴奋地说“大疆的飞行器,是我有史以来收到的最棒的礼物。”
  经过10年的发展,大疆无人机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在外媒评选的2016年度7大科技创新,大疆无人机两度上榜。
  原本美国的强劲竞争对手3D Robotics公司在大疆的打击下已经内外交困,美国市场几乎尽数拱手相让了。
  他讨厌一切不靠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尽管被认为是中国最像乔布斯的人,但他对乔老爷子仅限于“欣赏”,因为“世上没有一个人是让我真正佩服的”。但有一个人赢得他的尊敬,他说这个人创办的公司比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强十倍,也比苹果强。“华为任正非”。

洞见时代机遇,最终改变世界


  在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中,汪滔常戴着一副圆框眼镜,下巴中央留着一撮小胡子,头顶高尔夫球帽,看上去充满艺术气息,乍一看上去不像技术人员,而是艺术家。
  他天马行空的思维和言论更让人觉得,这是个打破常规、浪漫不羁的人。
  他也看艺术画作,最不喜欢的是动不动价值上亿的毕加索的画,“99%的人不敢直说他的画丑,是因为皇帝的新衣的心态。”
  在2015年7月19日的“RoboMasters2015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上,汪滔罕见地对学生们做了一场演讲。在演讲中,他说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社会大环境忽视了对人的思辨能力的培养。
  他不满现在的教育,“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学生被放在一个预先设定好的轨道里,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埋头比谁跑得快,无需自己抬头看路,更谈不上主动去规划未来的人生路径,而后者恰恰是在商业、艺术、科研等创造性社会活动中最为看中的环节。”
  在2017年10月12日的深圳双创周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上,他当着许多中外创客的面批评不少创业的人在赶风口、炒概念、投机取巧,而这既是对创新精神的误读,也是对创业环境的破坏。
  尽管他反对所谓的心灵鸡汤,但在大疆创新的官网上,恰恰写着这样的“鸡汤”:我常常在想,皇帝穿着所谓最美的新衣游街,却只有孩子敢指出真相。而现在的社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却连敢大声指责的孩子都没有了。
  事实上,没有不需要埋头苦干就能获得的成功,没有只靠PPT就能得到的财富,没有从天而降的高科技。追求卓越,需要无数冥思苦想的深夜,需要连续工作72小时的执着,更需要敢于大声说出真相的勇气。
  他常常用“皇帝的新衣”来形容一些事物和人,或许他要做的就是故事中,那个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男孩。
其他文献
女儿过生日,吹蜡烛前,我让她许个愿望,并告诉她:“心里默默许愿就行了,不要说出来,说出来就不灵了!”女儿点点头,闭上眼睛,虔诚许愿。吃完蛋糕,女儿突然说:“妈妈,我想一周以后就把我的愿望说出来。我还想,以后不光过生日,平时我也要许愿。等我的愿望实现了,我就说出来,好不好?”  一周以后,女儿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许的愿真灵啊!那天我过生日,许的愿是这次英语测验能考100分,我真考了100分啦!”
“赞恩,这是护照照片,不是死亡证明。笑一笑。”  在《何以为家》的片尾,赞恩终于露出了属于12岁男孩的天真无邪的笑容,他眼睛里深淵一般的苦难忽然消失。这个天使一般的笑容像一束光,祛除了整部影片压抑、痛苦的氛围,牵动着观众的心:孩子,愿你从此被命运温柔对待。  《何以为家》的故事源自导演娜丁·拉巴基的一次深夜偶遇她遇见一位当街乞讨的母亲,手中抱着的男孩已被生活的苦难折磨得面无表情,一对大眼睛里全是绝
摘 要: 影视鉴赏具有对中小学生进行智育、德育和美育的作用。影视鉴赏可以促成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意识形态的培养、美育和德育的构建等。影视鉴赏是培养中小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以及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法阐释了中小学影视鉴赏的现状以及政策推进,如何有效落实中小学影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影视鉴赏课程的开展会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感受,丰富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和思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
1.一名交警在执勤的时候,阑尾炎突然发作,同事急忙把他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之后,建议立即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疼痛难忍的交警同意了。  手术很成功。但是,苏醒之后交警觉得胸口隐隐作痛。他很奇怪:他被切除的是阑尾,胸口怎么会痛呢?他不安地掀开病号服查看。  他看见在他的胸毛上,贴着一块大大的胶带,胶带上写着:祝您早日康复!签名是:今早被您贴罚单的护士。  2.柳姐喜欢开快车。因为这个,她没少被交警处罚。
如果说文学是浩浩汤汤的江流,那么对亲情的咏叹就是惊涛拍岸卷起的千万朵晶莹的雪浪。余华的《兄弟》闪着彩虹般的悦目光斑牵引了千万读者的视线。《兄弟》以从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变为背景,上演了一场无血缘有亲情的两兄弟由患难与共到分道扬镳乃至天人永隔的悲情故事。作者用超现实的写作手法为悲剧披上了喜剧的外衣。  余华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
1998年春天,在沈阳举办的CBA全明星赛中,姚明入选了全明星选手。他刚到沈阳,就有球迷找姚明签名。姚明心里高兴,之前从来没球迷找他签名。姚明心里美极了,签名很方很正,看起来跟大字报似的。  在1998年的夏天,姚明还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耐克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了一个训练营,耐克的中国市场总监陆海瑞将姚明推荐了过去。这是姚明人生中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去美国。  这个圣地亚哥训练营很有意思,里面什
摘 要: 中国古代数字“三”既蘊含严谨的逻辑与理性,又兼有文学的神秘浪漫气息。从古至今,人们对数字“三”的钟爱与崇尚形成独特的“尚三”理念。在明清小说中,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更体现了以“三”为尊的观念,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着眼于明清小说叙事中的“三文化”,通过“三复情节”“三极建构”“三事话语”及“三层结构”入手,研究其叙事层面的意义和作用,及对读者阅读审美体验的影响,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
书法家陈羲明的字外功夫,体现在他对经史子集的阅读、绘画音律的研习以及其他学科的涉猎上,对于当代书坛的标新立异,陈羲明不以为然。他认为,书法虽谓笔墨當随时代,但汉字的书写自有其规范,所谓的继承和创新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记者:您近年来在国学这一块用功较勤,可以分享一下您的感受吗?  陈羲明:道家之学关乎苍生,儒家之学关乎社会,佛家之学关乎个体的终极关怀。学习国学,就是要走出小我,站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摘 要: 为了让地方文化资源“活起来”,十二集动画片《少年王阳明》立足于浙江本土,以动画片的形式讲述了王阳明从懵懂孩童成长为胸怀天下的少年的故事。在艺术特色方面,该片一方面化用了大量的古典诗文,形成了雅俗共赏的风格,而另一方面,该片充满奇幻色彩,非常富有童真童趣。《少年王阳明》这种立足于本土文化,探索以动画为载体的方式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少年王阳明》 雅俗共赏
“学校每学期会测量学生视力,如果一学期下来,学生视力下降到5.0以下,将不能评选三好学生。”杭州市西湖区三墩小学这一规定引发网友热议。西湖区教育局回应称,三好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综合性评选,学校制定关于视力的评选标准也是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引起家长在这方面的重视。有家长认为这一规定是为孩子好,表示支持;也有家长认为规定不合理,表示反对。你怎么看?  @呼延c:天生有视力缺陷的学生怎么办?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