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7年11月-2011年5月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0例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结果:(1)腹水18例,少量15例,中量3例,低密度腹水5例,高密度腹水13例。(2)腹膜增厚15例,其中壁层腹膜光滑增厚15例,肝脏脏层腹膜增厚6例,腹膜结节7例。(3)肠系膜改变20例,表现为系膜密度增高,并呈条索、结节状改变。(4)大网膜的改变14例,表现为饼状增厚,结节状或污迹状改变。(5)肠管改变20例,肠管管壁增厚18例,聚集成团10例。(6)腹腔淋巴结肿大10例。(7)盆腔脓肿2例。结论:高密度腹水、系膜及网膜改变为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炎症,发病率仅次于肺结核和肠结核,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1]。本组搜集本院2007年11月-2011年5月以来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结核性腹膜炎20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07年11月-2011年5月经CT检查并通过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8~40岁,平均32岁,既往有肺结核5例,当时有肺结核13例,其中8例有空洞形成。临床表现为长期低热、乏力15例,盗汗、消瘦8例,腹痛18例。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2 h及30 min分次口服温开水800~1000 ml,以充盈胃肠道,使用GE双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层厚、层距均为7 mm,其中6例加行碘佛醇100 ml增强扫描。
  2 结果
  CT表现:(1)腹膜增厚15例,其中壁层腹膜光滑增厚15例,见图1,肝脏脏层腹膜增厚6例,见图2。腹膜结节推压肝脏向内侧弧形移位7例。(2)腹水18例,少量15例,中量3例,CT表现为肝周脾周双侧结肠旁沟以及盆腔多部位或局限性液体积聚。腹水密度较高,CT值为20~25 HU,见图3。(3)肠系膜改变20例,CT表现为肠系膜密度增高,并呈条带、结节状15例,4例伴肠粘连改变,表现为肠管聚集、活动度差(图1)。(4)大网膜改变14例。CT表现为饼状增厚5例,密集的污点状改变9例。(5)肠管改变20例。CT表现为肠管管壁增厚18例,肠管聚集成团、分布不均匀10例,部分有轻到中度肠管扩张(图1)。(6)腹腔淋巴结肿大10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8例,后腹膜腔淋巴结肿大2例,直径多在1~2 cm之间,部分增强后呈环形强化。(8)伴其他部位结核。伴肺结核18例,脊柱结核6例,肾结核2例。见图4。
  3 讨论
  3.1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多继发于其他部位结核,少数为邻近器官结核的直接播散,临床起病缓慢,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食欲不振、乏力、盗汗、体重下降等,脐周或全腹不适或钝痛,多数患者腹部有“揉面感”体征,有时可触及包块,腹水型的见腹水体征[1]。
  3.2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 结核性腹膜炎主要是由于腹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而致液体渗出和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沉着、腹膜纤维化或肉芽组织增生所致。CT表现为,(1)腹膜均匀增厚、腹膜上粟粒状病灶及腹膜结节,其中粟粒状病灶降低窗位和增大窗宽,更有利于显示该征像。当腹膜粟粒状小结节灶周围有渗出时,CT表现为污迹腹膜[2];脏层腹膜增厚又称浆膜型肝结核,病理上主要是肝包膜上发生粟粒性结核灶或包膜增生肥厚[3]。(2)大网膜增厚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渗出、增殖、干酪样病变所致。CT表现为大网膜呈饼状增厚、结节状或污迹状改变。(3)肠系膜增厚呈条索状、结节状改变。(4)腹水。以高密度、少量腹水多见[4]。其原因是结核性积液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成分高所致[5]。低密度腹水有人认为是结核病腹膜炎的早期[6-7]。腹水表现为肝周、脾周、双侧结肠旁沟以及盆腔多部位或局限性液体积聚。(5)腹腔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肠系膜根部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8]。
  3.3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癌性腹膜炎鉴别。结核性腹膜炎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多伴其他脏器结核,结核毒性症状明显。而癌性腹膜炎多有原发病史,发病年龄较大。结核性腹膜炎腹膜增厚表现为腹膜光滑增厚,而癌性腹膜炎多表现为结节状不规则增厚[9]。结核性腹膜炎以少量、高密度腹水为主,而癌性腹膜炎以大量、低密度腹水为主。
  综上所述,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只有结合相关病史,同时出现高密度腹水、肠系膜、腹膜或网膜改变时,才可高度提示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10]。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唐敖荣,王滨,等. 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35-236.
  [2]薛雁山,纪智,刘秀梅.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 34(5):349-350.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324-1325.
  [4] Epstein BM,Mann JH. CT of abdominal tuberculosis[J].AJR, 1982,139: 861-866.
  [5]余日胜,章伟敏,李蓉芬.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 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2002,25(4):243-245.
  [6]全显跃,虞春堂,曹盛,等.结核性腹膜炎的CT诊断(附11例报告) [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 18(3):165-167.
  [7]卢光明,徐凯,储成风,等. 临床CT鉴别诊断学[M].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782-783.
  [8] Bankier AA,Fleischmann In, Wiesmayr MN,et al.Updaate:abdominal tuiercuiosis unususual findings on CT[J].Clin Radiol, 1995,50:223-228.
  [9] Na-ChiangMai W,Poichamarnwiputh S,Lertprasertsuke N,et al. CT findings of tubetculous pertonitis[J].Singapore Med J,2008, 49(6): 488-491.
  [10]董国礼,李春平,唐显映.腹内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8,69(1):48.
  (收稿日期:2012-11-21) (本文编辑:车艳)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
期刊
【摘要】 结合器官移植专科特点,针对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的目标确定器官移植专科护士的选拔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其的评价方法均非常重要。入选的护士需经过严格培训及考核后在器官移植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临床教学、实务能力、护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专科护士的要求。用于指导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的评价等用途。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专科护士; 核心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途转为开腹手术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食管癌放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与30例同期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食管癌放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施3个月后,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注意事项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均给予祛痰剂(如氨溴索胶囊)、茶碱缓释片进行常规口服治疗,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好转,且临床症状评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全身麻醉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耳穴贴压组(A组,n=40)、托烷司琼组(B组,n=40)及耳穴贴压联合托烷司琼组(C组,n=40)。A组患者取耳神门、胃和交感三处穴位粘贴王不留行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按压治疗,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C组行耳穴贴压治疗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单中心60例乳腺结核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结核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3年2月保乳手术治疗60例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46 min;术中出血20~300 ml,平均60 ml,术中输血4例;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聚四氟乙烯膜在复发性泪囊炎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23眼)复发性泪囊炎在鼻腔内窥镜造孔术中使用聚四氟乙烯膜做造孔支撑材料,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17例治愈,治愈率73.9%,4例好转,好转率17.4%,有效率为91.3%。结论:聚四氟乙烯膜做为复发性泪囊炎术中的造孔支撑材料,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患者舒适度好。  【关键词】 鼻腔内窥镜泪囊造孔术; 聚四氟乙烯膜
期刊
【摘要】 目的:介绍兔肝VX2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经验;同时探讨3.0 T MR在监测兔肝VX2瘤生长特性方面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开腹直视下瘤块接种法,于接种后14 d、28 d及42 d分别行3.0 T MR常规序列、DW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只实验兔发现瘤灶,成瘤率70%;14 d组的VX2瘤体积较小,以28 d组与42 d组瘤体显示更为清晰,瘤体最大直
期刊
【摘要】 目的: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诊治的5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直径大小分为A组(肿瘤直径<4cm) 16例,B组(肿瘤直径≥4cm)38例。根据病变大小及症状分别采用观察随访、栓塞、肿瘤剜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结果:A 组中14例无任何症状(87.50%),未行手术干预;2例(12.50%)有症状,行肿瘤剜除术。B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