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的浪潮为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涉外活动的广阔天地,跨文化交际将成为高职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乃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内容,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高等职业院校;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导 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新时代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其蓬勃发展的态势、特色及前景已得到教育界相关人士的关注和肯定,也获得了广大高职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当然,高等职业院校要想持续发展,不断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仍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2002年发布“世界文化报告”。报告中提到了“文化彩虹”,这一表达已取代“地球村”成为被广大跨文化交际学者所接受的新名词。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大形势下,对于高职学生这一重要群体,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五年制高职的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五年制高职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内容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文化观念与文化习俗的差异,对跨文化语言交际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2)以最少的损失和曲解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3)在适当程度上顺从别人并与人合作的能力。一个人可能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却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一个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语言能力有限。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以促进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成功进行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三、高等职业院校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心态不合理
  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多是成绩中下等无望升入普通高校的学生。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多级分化严重。而且学生从中学以来一直受传统语法教学的影响,认为学英语就是背背单词,读读课本,记记语法,做做习题。这种局限在语言层面上的英语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视英语学习为一种煎熬,导致语言知识欠缺。这种知识结构的缺憾也影响和束缚了对外族文化的接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心态也不合理。首先,学生一般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接受,却忽视其语言文化等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虽然有些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强,但在这种跨文化理解能力上却普遍较弱,如对商务交际时的交际方略、交际规则以及礼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比较少。在平时也不注意对不同国家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因此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和行为也不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误解对方,最终造成沟通困难以及交际失败。其次,尽管高职院校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这种外来文化的学习心态却不尽合理。所以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通过跨文化交际的教育来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使他们养成尊重、开放以及宽容与平等的跨文化心态,最终引导他们形成比较合理的跨文化意识和心态。
  2、师资质量有待提高,教师跨文化教育意识相对落后
  虽然高职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师资力量也大为增强,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师资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如学历水平不高、职称结构不尽合理、语言功底深厚的教师数量不足等。尽管不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意识已经在慢慢地提高,但是总体来说,他们还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视野,认为英语教学就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这样一来就重语言形式而轻社会文化因素。最近几年来,随着高校交际法教学的逐渐普及以及对英语教学中文化问题的讨论的逐步增加,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也逐渐开始关注跨文化交际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对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比较缺乏全面的中西文化观,也无法掌握目标语与母语文化的自我平衡。这样就更无法在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相对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基本的语言技能时,就比较难做到发掘其语言形式外的文化内涵。
  3、课程设置片面强调人才定向培养,造成跨文化意识薄弱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其课程设置面向社会的各个职业领域,目的就在于为这些岗位定向培养人才。这种侧重,容易被一些学校或老师片面地理解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就业”,从而产生“唯岗位论”和“唯就业论”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往往对于职业和专业十分关注且精通,而对于一些跨文化交际方式和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却没有任何兴趣和积累。而这种交际方式和文化知识的缺失正是妨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1、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质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应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广博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东西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观念差异,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平时应多阅读一些反映英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内容的书籍及报刊杂志,了解英美国家的背景,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的导入
  社会需要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型的人才。那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导入。
  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有多种方法。文化的导入并不是仅限于简单的背景知识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必須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至于使学生认 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空洞、抽象、不好理解。教学中涉及到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也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阅相关知识并加以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积累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養学生正确的跨文化心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
  一般来说,对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的教育应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切实体现在不同文化内涵的传承上。因此,对于教师,要不断自觉地开发多种教学渠道和方式,将英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听、说、读、写等训练中去。
  文化无所不在,教师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又要重视文化氛围的营建,英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文化,包含着礼仪文化、习俗文化、词语文化等诸多方面。英语教师要力求营造英语课堂文化氛围,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在社会交际中真正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课堂内加入大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方式,如对话、角色表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表达功能。这种场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能从容应对,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失败。
  
  五、结 语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将越来越频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适应“文化多样性”的需要。教师需要努力将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要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中的文化要素,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层次,主动去理解掌握英语文化的内涵,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自己的高职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研究,并期待能与从事跨文化研究的广大高职英语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相信伴随着高职英语教师们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跨文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国语,1986(4):10-1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概念教学在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概念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概念教学进行研究:概念教学;PBL的构成要素及实施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概念教学流程;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概念教学模型。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17
从专业实验独立设课的重要意义,以及当今水科学类专业实验技术面临的重要任务等方面阐述了该专业实验独立设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她,8年间承办了各类刑事案件700余件,确保无一错案;她,凭借扎实的工作业绩和深厚的业务功底,成为北京市检察机关公诉系统最年轻的办案能手。她就是房山区人民检察院燕山检察
装置实现实物向艺术的转化主要不是靠模拟性的质态形式变性,而是通过艺术家创造性的挪用、装配、悬置等手法,实现实物材料直接向符号性艺术构因的转化和提升,或者说使之成为
课题针对粮食、果蔬、食用菌等农产品的采后特性和处理现状,在提高农产品商品价值的基础上,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研发高效太阳能热泵联合制干装备,解决目前广泛采用晒干所造成的
作为民生工程项目之一,水利工程建设对于防洪灾害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堤防建设与防洪建设更是我国水道治理工程项目中关键的一环.本文从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较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面对账务管理风险的问题。账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造成了财务上的风险和负担,出现财务赤字,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的堆积,导致企业运营不乐观。此外,财务风险还包括投资等方面的其他风险。本文主要对企业账务管理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账
近日,石景山区总工会首次以“微课堂”的形式在工会工作者中开展培训活动,从微处入手,让工作者快乐学习。“微课堂”虽然时间短、内容少,但是它的品质绝对是“高、大、上”的
摘要: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的思考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应有的认知基础。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有的题中之义,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又被赋予了更高的战略意义。对此,在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路径  中图分类
组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高校响应国家“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的号召、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学科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没有现成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