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犯罪——以中学校园暴力为视角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系列恶性中学校园暴力事件接踵发生,中国校园暴力问题、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社会转型期与网络化信息的冲击下,传统的打骂、勒索、群殴之外,扒光衣服、下跪、打耳光、性侮辱的恶性暴力;通过网络传播进行的语言暴力;上传受害者受害照片及视频的“网络暴力”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校园暴力事件呈现出了多發、恶化的态势,背后因素复杂,,社会危害深远。且相关数据表明,校园暴力事件大部分的施暴者的年龄在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之间,以及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对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不能有效应对
  一、中学校园暴力犯罪的形成原因
  第一,施暴者处于青春期,而当代的学生似乎更加的早熟。网络的普及化,让他们更便捷的接触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本不应该接受的信息。而学生有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期,他们极易模仿,本就处于叛逆期。第二,大部分的施暴者已经知道如何的规避法律,如何逃避严惩。其实这就是法律的漏洞。第三,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或教育投入的不平公,教育资源的投入少,学校的管理自然无法适应学生的培养。譬如,心理课。第四,留守儿童,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性格暴戾,另一类是性格封闭。第五,家庭教育。过于宠溺,或过于的漠不关心。第六,网吧,迪厅,台球馆,必须禁止未成年或是学生入内。第七,学生的手机监管,家庭,学校必须双管齐下,不是不给用,而是何时用,如何用的问题。
  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现状与缺陷
  (一)我国《刑法》第 17 条第 1、2 款规定,已满16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分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阶段,不满 14 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行为,均不负刑事责任。虽然《刑法》第 17 条第 4 款规定,对于因为不满 16 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但从校园暴力的根源以及现有的司法实践状态来分析。1,未成年人走向犯罪,本身就是家长或者监护人管教失败的结果,“责令父母加以管教”的效果令公众堪忧,因为如果父母能够管教好施暴者,也就不会校有园暴力恶性事件的发生。2,政府的收容教养措施在劳教制度废止之后也名存实亡了,因为收容教养的执行场所已不复存在,现状是大部分省市基本不再适用收容教养措施,少数仍在适用收容教养措施的省市,也在适用程序及执行场所等方面遭到了“合法性”的严重质疑。
  (二)我国的《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缺乏实际操作性,该法的条文多为倡议性规定,其内容较为笼统抽象,既缺少法律责任的追究条款,也没有明确执行机构,这就使得该法的规定难以落实到位,虽然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 35 条的规定,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规定的工读教育措施并非强制性的,而是需要“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才可适用。由于工读学校的标签效应及实际所具有的限制人身自由性,除非极为特殊情况,监护人并不会主动申请将孩子送入工读学校。
  (三)实证数据显示,我国的《未成年保护法》的适用性不强,法院没有单独适用《未成年保护法》裁决过案件,目前《未成年保护法》条款仅具有宣示的意义,作为一种政策性导向存在。
  (四)我国《治安处罚法》,处罚种类少,重罚了事,因为政策之需要,对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慎用行政拘留措施,所以往往以警告免罚,没有其他辅助措施。施暴者在警告之下不会有太大改变。综上,针对低龄未成年人校园暴力和恶性暴力事件频发之现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无法给与施暴者应有的惩罚,而且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几种措施基本上处于“空转”状态。那么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对于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低龄未成年人,目前实际状况是既不处罚也不教育,而是一放了之,这务必会造成这样一个恶性的结果:等低龄未成年人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或者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可以予以刑罚处罚的程度,才可动用刑罚进行惩罚。
  三、预防与应对中学校园暴力的设想
  笔者建议,1、应该尽快完善关于校园暴力的立法,并建立保安处分制度,对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实施保安处分,即“对构成校园暴力行为的人员采用矫正、感化、医疗等方法,改善其行为,预防犯罪的特殊措施”。不同于刑罚制度,保安处分本着“宽容而不纵容”的原则,在执行上侧重矫正和关爱,而不是惩罚。2、对于情节较轻的校园暴力行为,公安机关可对未成年人出具告诫书,告诫其不得再次实施校园暴力行为。3、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到校园暴力的防范与干预工作体系中,重视校园暴力后的辅导与矫治,减少其对青少年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四、结语
  学生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如果整个学院充满戾气。那么这个国家将来必将充满戾气。当校园暴力事件接踵发生,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指责、不是冷漠,而是如何去矫正施暴者的价值观、人身观、法律观。法律应该是去惩罚应该惩罚的,保护应该保护的,随着社会的变迁,法律也应该应时而变。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是近些年来政府行政改革过程中被相当重视的一个环节,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推行民营化的治理变革,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在城市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完善服务监管体制,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社会公共组织,推动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
期刊
【摘要】:预约合同是对实际生活中因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而不能订立合同的补充形式,随着商业活动的复杂化,订立预约合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方式,然而我国对于预约合同的法律效力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规定,理论界也众说纷纭,各地法院对于预约合同的处理方式不一,导致类似案件可能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影响了司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预约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研究,明确预约合同的法律地位。  【关键词】:预约合同;法律
期刊
【摘要】:中印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能源的巨大消耗。为缓解国内能源供应短缺,两国加快在世界范围内“找油”步伐,随着东南亚成为新的能源供应地,中印在此竞争在所难免。但是面对发展中国家所遇的相似问题及日益攀升的国际油价,中印合作不可或缺。在“竞和博弈”的理念下,两国可在油气勘探开采、运输及机制平台建设上展开合作,实现能源“共赢”。  【关键词】:中印;东南亚;能源合作;竞争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忠诚协议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家庭结构的和谐稳定以及保障夫妻双方的个人权利,越来越多的夫妻签订了忠诚协议。这也导致了学术界对于此类协议的激烈探讨。司法实践中,因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不同也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为了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保障“夫妻忠诚协议”当事人的利益,从法律角度分析此类协议的效力愈加显得重要,它将有助于夫妻忠诚协
期刊
【摘要】:涉外产品责任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它的法律适用也关系到各国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各国都极其重视,相继制定了一些法律规定,对它的研究也已然成为了国际私法中的一个热点内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未确立专门的法律制度来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关系,从而导致法律适用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利益。鉴于此,本文在涉外产品责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其法律适用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领域中出现的一些
期刊
【摘要】:近年来,各种非诉讼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法律谈判,以其高效、公平、快捷、灵活、便利等特点,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的面貌。法律谈判作为一种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其充分尊重并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实现各方利益平衡,并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本文 主要探讨如何确定谈判目标的,怎样选择谈判策略,以及怎样达到双赢。  【关键词】: 法律谈判;谈判目标;谈判策略;双赢  一、法律谈判的
期刊
一、表现欲望的概述  人是群居性的,需要生活在社会当中,除了在物质上要得到基本需求外,还要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满足,才能构建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而表现欲望指的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有表现欲。在当今社会,比如说男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自己赚取的金钱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女人呢,希望通过自己的美貌、华丽的服饰、优雅的举止得到别人的青睐和赞美。而对于
期刊
【摘要】:当下社会热点事件中舆论反转闹剧频发。事件发生后,舆论的矛头指向其中某一方,随着媒体的跟进和新线索的剥离,事件的剧情突然发生逆转,公众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舆论反转的频发并不是网络喧嚣酿出的偶然,本文以当下社会热点事件为例,探究舆论形成与反转的机制及其原因,以期对新闻媒体的规范报道提出建议。  【关键词】:舆论反转;社会热点事件;媒介伦理;媒介素养  回顾2015年热
期刊
【摘要】: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地方政府在运作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塑造良好的地方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对于公众的魅力指数,可以缓和甚至是化解政府与公众间的摩擦,有效避免事件的发生和遏制事态恶性发展。这成为地方政府在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压力与困境之下,为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形象;群体性事件  一、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因素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
期刊
【摘要】:陈凯歌的微电影《百花深处》讲述了搬家公司帮“疯先生”在一个早已夷为平地,被高楼耸立所代替的百花深处胡同搬家的故事。电影以仅仅的十分十九秒,在情节上的出彩设置,配合巧妙地镜头叙事,让这部展现着现代文明快速发展所带来可怕文化断层的短片在引人捧腹之后留下了久久的深思,如一壶陈年佳酿,在畅饮之后留有无限回味。  【关键词】:百花深处;现代文明;传统文化  影片讲述了一位老北京人冯先生的悲剧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