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科博会上,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成为众多业内外人士竞相参加的一次盛会,这不仅因为开发区在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的时间里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开发区的重新定位已成为开发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与会者在客观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及开发区的现状后,达成上述共识。
据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赵云栋介绍,如今的开发区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据不完全统计,属于国家批准的开发区加在一起,全国就有200余家,其GDP占全国的2.43%,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3.4%,出口占全国的7.5%。对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认为,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外资为主,以工业为主,以出口为主,以现代制造业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经济开发区具有可模仿性、可重复性、可塑造性。
关于中国加入WTO以后,开发区面临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有一些说法是中国的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将被取消,各类经济特区都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与会者认为,在近期中国不会也不应该取消这些优惠政策。因为吸引外商投资的这些优惠政策,已经是国际惯例。不但很多发展中国家需要这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就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地区也有自己的优惠政策。但与会者也表示,现在开发区的确面临一些政策的调整,包括给外商的一些特惠政策,将向普惠政策转变;国家给开发区、特区地域性的特惠政策,要向产业政策转移,要朝着产业结构和优化方向来调整;过去给予东部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随着中国中西部大开发的国策,要向中西部转移。此外,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调整经济和产业的政策,与WTO的规则接轨,是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新的定位。
与会者同时认为,仅仅有优惠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营造良好的综合投资环境,这才是开发区内在品质特征。在这方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颇有建树。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凤玲介绍,北京开发区在注重内涵发展、优化综合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开放建筑市场,实行信用准入制度;废止不符合国际收费惯例的收费项目;建立私营企业“零库存”海关兼管模式;实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建立人才高地;借鉴台湾新竹的工业研究院模式,建设专业孵化器和工业开发研究院。
此外,北京开发区正在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把北京开发区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个雕塑艺术创作基地,以追求开发区营造高尚的人文社区的目的。同时还将建立一所由九所高等、中等职业教育集于一体的职教园,按照开发区主导产业的专业要求和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把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这些措施旨在形成良好、优化的政府服务环境及区域市场环境,最终达到一个优化的社区人文环境。
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王安德认为,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局势,开发区要想持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必须要比周围地区先走一步。这“一步”包括五方面内容。
一个是在扩大开放的内容上要有新突破,从制造业的外向型开放向服务型服务外向型拓展。把开发区从生产基地型向生产和服务型基地双重转化。
第二,从产业结构来看,要继续实现转型提升。开发区的经济特色要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投资生产和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并举型。在产业结构提升的过程中,必须把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发展目标,不但是上下游之间要配套,特别要注重生产、科研、技术创新、资本之间的联合。
第三,在城市功能的再造上,要从发挥积聚功能,转向发挥枢纽、服务和辐射功能。
第四,在发展目标上,要从着眼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形态的变化,比如说注重城市有多少新的建筑、新的道路,转向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熟效应。
第五,在政府的服务上,要从着重于税收的优惠、建设的主导、招商引资,转向为体制创新和改革,简化和优化政府服务和管理,变审批经济为服务经济,变投资组织者为构筑市场平台的耕耘者。□
据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赵云栋介绍,如今的开发区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据不完全统计,属于国家批准的开发区加在一起,全国就有200余家,其GDP占全国的2.43%,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3.4%,出口占全国的7.5%。对此,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认为,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外资为主,以工业为主,以出口为主,以现代制造业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经济开发区具有可模仿性、可重复性、可塑造性。
关于中国加入WTO以后,开发区面临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有一些说法是中国的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将被取消,各类经济特区都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与会者认为,在近期中国不会也不应该取消这些优惠政策。因为吸引外商投资的这些优惠政策,已经是国际惯例。不但很多发展中国家需要这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就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地区也有自己的优惠政策。但与会者也表示,现在开发区的确面临一些政策的调整,包括给外商的一些特惠政策,将向普惠政策转变;国家给开发区、特区地域性的特惠政策,要向产业政策转移,要朝着产业结构和优化方向来调整;过去给予东部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随着中国中西部大开发的国策,要向中西部转移。此外,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调整经济和产业的政策,与WTO的规则接轨,是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新的定位。
与会者同时认为,仅仅有优惠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营造良好的综合投资环境,这才是开发区内在品质特征。在这方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颇有建树。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凤玲介绍,北京开发区在注重内涵发展、优化综合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开放建筑市场,实行信用准入制度;废止不符合国际收费惯例的收费项目;建立私营企业“零库存”海关兼管模式;实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建立人才高地;借鉴台湾新竹的工业研究院模式,建设专业孵化器和工业开发研究院。
此外,北京开发区正在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把北京开发区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个雕塑艺术创作基地,以追求开发区营造高尚的人文社区的目的。同时还将建立一所由九所高等、中等职业教育集于一体的职教园,按照开发区主导产业的专业要求和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把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这些措施旨在形成良好、优化的政府服务环境及区域市场环境,最终达到一个优化的社区人文环境。
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王安德认为,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局势,开发区要想持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必须要比周围地区先走一步。这“一步”包括五方面内容。
一个是在扩大开放的内容上要有新突破,从制造业的外向型开放向服务型服务外向型拓展。把开发区从生产基地型向生产和服务型基地双重转化。
第二,从产业结构来看,要继续实现转型提升。开发区的经济特色要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投资生产和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并举型。在产业结构提升的过程中,必须把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发展目标,不但是上下游之间要配套,特别要注重生产、科研、技术创新、资本之间的联合。
第三,在城市功能的再造上,要从发挥积聚功能,转向发挥枢纽、服务和辐射功能。
第四,在发展目标上,要从着眼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形态的变化,比如说注重城市有多少新的建筑、新的道路,转向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熟效应。
第五,在政府的服务上,要从着重于税收的优惠、建设的主导、招商引资,转向为体制创新和改革,简化和优化政府服务和管理,变审批经济为服务经济,变投资组织者为构筑市场平台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