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菌促进硒酸盐还原研究及其应用初探

来源 :环境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还原法处理水体硒污染,绿色经济.但大多数硒酸盐还原模式菌环境适应性较差,工程应用困难.采用某些具有硒酸盐还原能力的反硝化菌治理硒污染,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反硝化菌主导的硒酸盐还原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底物还原速率对比分析,结合微生物群落数据和功能基因定量,证实了Nap型硝酸盐还原酶主导了硒酸盐还原过程,明确了反硝化菌在还原硒酸盐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硒还原菌谱.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硒酸盐污染治理策略:采用硝酸盐对活性污泥进行预驯化,可大大提升硒酸盐还原效率,因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基于固有应变法,采用3D高斯+双椭球热源模型预测某高速列车8 m侧墙部件在不同焊接顺序和不同约束方式下激光复合焊的焊接变形.结果表明,该侧墙部件厚度方向变形受焊接顺序影响较大,优化焊接顺序可将侧墙厚度方向的变形降低约13%.焊接约束条件对侧墙部件弧面轮廓度及弧面弦长宽度影响较明显,对整体长度变化影响不大.该侧墙部件焊接首尾两端及中间部分实施合理约束可有效控制变形,相比于无约束,厚度方向最大变形降至25%,宽度方向最大变形降低至10%.经模拟结果与试验实测对比可知,该侧墙部件在其工艺条件下的热源模型选取有效
矿产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染严重,极易导致周边生态环境破坏,而喀斯特地区天然材料碳酸盐岩(白云岩/石灰岩)及其中和反应产生的针铁矿、施威特曼石、水铁矿等次生矿物能通过氧化与还原、溶解与沉淀、配体交换、吸附络合等多种机制净化AMD.总结了碳酸盐岩中和AMD的反应机理、AMD溶蚀碳酸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行为,阐明了AMD-碳酸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矿物种类、形成条件、生成顺序及其环境意义,并综述了国内外以碳酸盐岩为反应介质处理AMD技术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碳酸盐岩处理不同类型酸性
针对典型难生物降解污染物,为强化其在废水处理中的降解去除,开展了合成类芬顿催化剂及其对安替比林(ANT)及染料降解特性的研究.水热法合成的Cu1-xCoxFe2O4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是一种具有尖晶石立方结构的磁性材料,比表面积为147.3~187.5 m2/g,饱和磁化值为17.2~ 62.3 EMU/g.随着Co含量逐渐增加,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所得最佳Cuo.25 Coo.75 Fe2O4催化剂的适用pH值为7~9,ANT初始浓度为5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7 g/L和H2O2投加量为1
自19世纪末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以来,工业部门始终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曾经作为“世界工厂”的源动力.目前受全球经济地位和自身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工业仍有巨大的发展需求,并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形势仍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
含聚采出水具有水质复杂、黏度大、乳化程度高、含油量高等特点,导致油水分离困难,对油田生产作业和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分析了含聚采出水的水质特性,对国内外含聚采出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如膜分离法、气浮法、高级氧化法、微生物法等,阐述了这些处理技术在油田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简要说明了含聚采出水处理工艺及橇装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开发问题,对今后的含聚采出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了苯酚、间甲酚、邻甲酚和间苯二酚等酚类化合物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生物毒性的变化,揭示了反应中高毒性中间产物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发现:4种酚类化合物被臭氧氧化后,生物毒性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其中臭氧氧化苯酚、间甲酚、邻甲酚和间苯二酚的生物毒性最大值分别是其初始毒性的16.7,26.3,34.8,3.2倍.利用Na2SO3还原臭氧氧化出水,急性生物毒性可得到高效去除,4种污染物毒性单位最高点的去除率分别为95.2%、94.5%、87.3%和44.4%,并且毒性单位的变化量和在295~305 nm激发波长下
2,4,6-trichlorophenol (TCP)是一种较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而TCP还原脱氯是其生物降解的关键,该过程通常在厌氧条件下进行.TCP对位的氯离子比邻位难脱除,所形成的中间产物4-氯酚(4-CP)在厌氧条件下很难得到进一步降解.然而,此时将反应体系切换成好氧条件时4-CP则可得到有效降解.基于好氧和厌氧交替可共存的特点,采用垂直折流板式生物反应器降解TCP.相比单纯厌氧降解,厌氧和好氧交替模式可明显加速TCP的生物降解.对于初始浓度为50 μmol/L的TCP,完全去除的时间可从34
本文对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状和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2021-2035年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路线图,并梳理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方向:鼓励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化管理;加强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及管理能力建设;推进城镇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和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固体废物污染场地的治理工作等.
加强“三线一单”对规划环评的指导是新时期环评改革的重点要求.本文结合《规划环境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和《规划环境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要求,围绕规划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五个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衔接的技术要点,细化相关分析内容和指标.以眉山市某工业园区为例,对规划环评各环节与“三线一单”的衔接进行案例分析,为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提供编制参考,促进“三线一单”与规划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是一种含高氨氮高有机物浓度的难处理废水,目前渗沥液生物脱氮多采用多级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存在能耗大、效率低等不足.以厌氧氨氧化技术为核心,构建连续流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三段式工艺,分析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的生物脱氮效果、有机物迁移转化规律、功能微生物活性及组成变化.结果 表明:在进水ρ(NH4+-N)为900~ 1800 mg/L,ρ(COD)为3000~20000 mg/L时,系统处理效果良好,稳定运行期间总无机氮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5%和77%.其中厌氧消化段可去除约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