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绩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路径——基于2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来源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治理绩效是社区治理结果的表达,对社区治理绩效的内涵、分析框架和实现路径的关注有助于从理论上厘清社区治理绩效的复杂来源,促进实践中社区的有效治理.在探讨社区治理绩效以反映公共价值和持续性为主要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社区治理绩效来源的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多元权力主体在社区场域的活跃是实现社区治理绩效的必要条件,社区治理绩效实现的要素组合路径包括:基于社区多元权力主体的组织管理路径、基于社区多元权力主体和社区资源的价值建构路径、以社区多元权力主体和矛盾化解为基础的价值建构路径.社区需要结合自身特质,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要素来实现社区治理绩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政党外交自始至终是在党中央和最高领导者的直接领导下运筹和实施的.无论是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方面的领导力极其显著而有效.这种领
细颗粒物(PM2.5)具有较长的大气滞留时间,对环境质量、大气能见度及气候变化均有重要影响。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我国PM2.5严重污染的城市之一,开展郑州市细粒子化学特征和颗粒
以“党政体制”为结构基础和以“治党-党治”为轴心过程而形成的“党是领导一切的”的政治形态是理解当代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事实基础与理论起点.由此出发,通过解析新时代党
政府绩效管理鸿沟指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实践各环节间出现的不对接与断层,是导致绩效管理有效性不足的重要成因,涉及绩效管理理论学说与实践的鸿沟、采纳与执行鸿沟、供给与
科技体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支撑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国家,科技与国家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艰苦探索和努
作为大国治理典型代表的中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也遇到了超大城市及其伴生的大型社区、开发区以及超级社区等超大型空间治理的挑战.行政区划作为中国特有的空间治理工具,其
邻避风险作为社会风险,具有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广、参与人数较多等特点,公众的抗议越来越频繁地升级为群体性事件.因此,本文以发生过的邻避事件为二手资料,进行确定性背景
70年上海城市治理史,是一部城市体制改革史.新中国成立,上海即开启了城市治理历程,接管结束后基层政权建设中建立起135个办事处.从“冬防办事处”到“派出人员办事处”再到“
转型期社会组织外部资源和制度环境的改变,影响到社会组织经济与政治资本的自主性.分析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2019)数据发现:首先,组织收入规模越大,其议价能力越强,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