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来源 :华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gu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且被证明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在治疗帕金森病(P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疾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其作用并不仅限于此。研究发现GDNF在炎症性肠病(IBD)中具有维持肠粘膜完整性,抗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肠上皮细胞增生的功能,可能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能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对此,本文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患者,30岁,已婚,G2P1+1,末次月经2004年10月12日,因腹痛5d,加重并发现盆腔巨大囊肿3d于2004年10月15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尚可忍受,3d前出现腹痛
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发展及突破,肝脏移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接受肝移植的患者,要通过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来维持体温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何维持肝移植手术病人的体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分析了全身麻醉、手术前的消毒和手术时大面积腹腔脏器暴露等肝移植手术病人体温降低的常见原因,其次介绍了保持手术间的温度、手术
目的:进一步探讨细胞凋亡在腹主动脉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豚鼠-大鼠异种移植腹主动脉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技术,对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进行定性定位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分析43例胰腺癌患者,54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12种常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时间与并发菌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菌血症的情况。结果:184例患者中有42例血培养
目的:观察IP方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副反应,并与传统方案进行比较,探讨护理对策。方法:61例确诊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随机分为IP方案组(n=30)和传统方案组
挤压综合征足指四肢或躯干的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问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的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衰症候群。该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新生儿窒息后肾功损伤发生率最高,重度窒息组血Bun、Cr平均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通过小剂量多巴胺对重度窒息后新生儿肾损害治疗的疗效观察,证明其总有效率41/43(95%),故提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导致关节畸形使生活能力下降。RANKL/RANK信号系统是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分化活化过程中关键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下腹部胀痛不适2+年入院。3年前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放置后4月因早孕行人流术,因当地医院B超检查未发现避孕环,而后再次放置IUD,此后出现不规则下腹胀痛,伴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