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严父慈母”的说法,以至于在我的印象里,关于父亲的记忆最深刻的大多是拳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父亲们也有柔肠,正如一首美国歌曲中所唱,那一虹深情仿佛都给了“爹地最爱的小女儿”……
以父子关系为题材的名片可以一口气数出很多:《美丽人生》《因父之名》《偷自行车的人》《克莱默夫妇》《回归》《大鱼》……包括以动物演绎亲情的《子熊故事》《狐狸的故事》,每部影片部令人过目难忘。而中国人更重伦理亲情,关于父亲的题材向来颇受名导们青睐,且往往一拍就是“连续剧”,内有张扬的《洗澡》《昨天》撑起一片晴空,此外更有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一一《推手》《喜宴》及《饮食男女》。而以叛逆形象崛起于国际影坛的第五代电影人最终选择了《和你在一起》。张艺谋陈凯歌们似乎已经顺利度过了“中年危机”,试图以更宽容悲悯的胸怀进行新的反思。
鲸鱼与鱿鱼
人常说“虎父无犬子”,甚少有人在意这句话的真理性,但“老子反动儿混蛋”那条“文革”当中诞生的名言却早已被大家彻底鄙弃。事实证明这两句话的含沙量基本持平。生活中的父子,往往就好像鲸鱼和鱿鱼一样,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龙不一定生龙,凤不一定生凤,老鼠的儿子最后倒有学会飞翔的可能。
最鲜明的例证就是《大鱼》,这部曾获得2003年金球奖的影片讲述了一对水火不容的父子的故事。父亲喜欢夸夸其谈,儿子则认为自己从小就没听他说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生活在神话和虚构的世界,一个却宁可找回现实。儿子厌恶父亲在众人面前哗众取宠,甚至多年来拒绝跟父亲讲话。但在父亲病重即将离去的时候,他才发现其实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样早已喜欢上了那些迷人的故事:假眼女巫与笨巨人、枫树与别克车,以及一条吞下父亲的结婚戒指又最终还回的大鱼……大家早就把这些故事倒背如流,父亲多年来不停地述说各种故事,最后他让自己也成为故事本身,故事在他死后继续流传。
父子两代人的分歧往往代表着两种价值观,哪怕问题就是裤腿肥瘦这么简单。但这种冤家往往不到头,结果不外是一方或双方共同妥协。在《洗澡》中,看不起父亲开澡堂帮人搓背的大明,最终理解了父亲一生的坚持;而在李安的电影中,做出让步的却都是父亲,他眼中的父亲似乎更宽容也更隐忍。《喜宴》最后一幕,父亲在走过海关时无奈地低下头,像投降一样举了双手。也许连李安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这个瞬间之所以加倍感人,是因为它仿佛是白先勇的《孽子》和朱自清的《背影》中两个父亲形象的叠加:一个同样不得不面对同性恋儿子的父亲,和一个蹒跚于困境却仍然能用背影温暖孩子的父亲。
所以,没有共鸣并不妨碍血脉亲情,最后大家都会发现,所谓“代沟”这个东西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对亲情构不成真正的破坏。我们可能从来不跟父母聊天,但在生命中真正的磨难来临之际,只有亲人才会真正水乳交融。正如在《大河恋》中,失去幼子的牧师父亲在众人面前沉痛又平静地说:“那些最亲近我们的人,通常是我们最琢磨不透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爱他,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去爱我们不了解的人。”
上阵父子兵
银幕上最威风凛凛的父子当数李连杰与谢苗,《新少林五祖》与《赤子威龙》两片接连出世,父子联手铲恶除奸,笑傲江湖,成为功夫片中最酷的一对父子组合。而银幕上下都是真父子的影片也有不少佳作,国片中最大的店当数陈强与陈佩斯两父子,从《瞧这一家子》(1979)到《太后吉祥》(1998),这辆《父子老爷车》在银幕上跑了近二十年,带给观众数不清的欢声笑语。
而父子齐上阵有史以来的最高潮当数由迈克尔·道格拉斯与父亲柯克·道格拉斯、儿子卡梅隆·遵格拉斯共同出演的《三代同堂》(2003),戏里戏外都是三代同堂,通过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勾画出了一幅真实的美国家庭写真,巧妙表现了三代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最感人的一票还是要投给威尔·史密斯父子的《当幸福来敲门》(2007),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单亲父亲加德纳(威尔·史密斯)因为事业失败穷困潦倒到无家可归,却依然不放弃抚养儿子的责任,并为了儿子重新振作起来开辟新的事业,厄运不断地跟这对可怜的父子恶作剧。最潦倒的时候,父子俩要到地铁站的厕所里过夜,而加德纳白天要拖着行李箱带着所有家当去股票交易所上班,他像个衣架一样背后永远挂着自己另一套西服。但是生活的磨难却从未能摧毁父子闻的亲情与他们的信念。小儿子(杰登·史密斯)每天跟着爸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始终坚定地说:“我相信你,你是个好爸爸。”在儿子的不断鼓励下,加德纳愈发坚强起来,进发出了惊人的斗志,并以不可思议的好成绩成功转行,最后由股票投资经纪人变成了世人瞩目的百万富翁。
史密斯父子的亲密无间让人想起另一部经典美片——《克莱默夫妇》。两部影片同样讲述父子连心并肩面对生活磨砺的故事。如果你留意的话,会发现两部影片连片头字幕的风格都如出一辙,也许是作者有意无意的一种致敬吧。如果说两部影片中的父亲形象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在多舛的命运面前,他们都毫不退缩地承担起抚育幼子的责任,而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男人最大的美德。
你是我的阳光
也许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幸运吧,既没有加德纳或克莱默那样成功的父亲,也不像《新少林五祖》中的李连杰父子一样好到穿一条内裤。我们多半只遇到一个普通人的父亲,恨透了他的耳光和老拳,有过无数愤愤不平的青春期叛逆经验。如果不是那一场场剑拔弩张的冲突,还会有那么多人在少年时代离家出走吗?还会有那么多人在成年后咬着牙要出人头地给那个“老混蛋”看吗?如果说母爱永远如春风化雨,真实世界的父爱则往往如烈日灼人,稍稍靠近些就会被他的胡子茬扎疼了,而不像在《流星语》中,张国荣可以把四岁的小明紧紧抱在怀里,一边捏耳朵一边唱歌谣。连做父亲都比别人多几分柔美,哥哥毕竟是一个异数,别人是阳光,哥哥是月光。
烈日型父亲的代表当数俄罗斯影片《回归》,这部由安德烈·兹维亚金执导的影片获得了2003年的威尼斯金狮奖和最佳新人导演奖。故事讲述了一个离家十多年的父亲突然归来,为了重新培养父子间的感情,他带着两个儿子去旅行。在七天的远足过程中,父亲对儿子进行了军训式的教育。他专断、冷酷、暴躁,对着儿子一次又一次的咆哮、耳光、不容置辩甚至抛弃。尽管哥哥对父亲的威严甚为崇拜,小儿子却对父亲大为不满,事事与父亲对着干。在最后一次冲突中,父亲为了救小儿子从高塔上摔下死亡。兄弟俩试图带着父亲的尸体离开荒岛,历经重重困难不得不最终放弃,最后他们奋力将父亲推入河中水葬,看着渐渐消失的父亲,撕心裂肺地最后喊了一声:“爸爸!”他们一夜之间长大了。
我们无法不为这样的父亲动容,因为他用心良苦。哪怕要以生命为代价,他也要用自己的严厉无情教会孩子们生存的技能,让他们独立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让他们懂得坚强与忍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就好像在《狐狸的故事》最后,菲力普像疯了一样突然变脸,撕咬着每一个孩子,把他们远远赶离自己身边,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独立生活。
这样的苦心,我们往往要到很多年以后才能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到日薄西山的时候,我们才突然留恋太阳的温暖?
责编 布丁
以父子关系为题材的名片可以一口气数出很多:《美丽人生》《因父之名》《偷自行车的人》《克莱默夫妇》《回归》《大鱼》……包括以动物演绎亲情的《子熊故事》《狐狸的故事》,每部影片部令人过目难忘。而中国人更重伦理亲情,关于父亲的题材向来颇受名导们青睐,且往往一拍就是“连续剧”,内有张扬的《洗澡》《昨天》撑起一片晴空,此外更有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一一《推手》《喜宴》及《饮食男女》。而以叛逆形象崛起于国际影坛的第五代电影人最终选择了《和你在一起》。张艺谋陈凯歌们似乎已经顺利度过了“中年危机”,试图以更宽容悲悯的胸怀进行新的反思。
鲸鱼与鱿鱼
人常说“虎父无犬子”,甚少有人在意这句话的真理性,但“老子反动儿混蛋”那条“文革”当中诞生的名言却早已被大家彻底鄙弃。事实证明这两句话的含沙量基本持平。生活中的父子,往往就好像鲸鱼和鱿鱼一样,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龙不一定生龙,凤不一定生凤,老鼠的儿子最后倒有学会飞翔的可能。
最鲜明的例证就是《大鱼》,这部曾获得2003年金球奖的影片讲述了一对水火不容的父子的故事。父亲喜欢夸夸其谈,儿子则认为自己从小就没听他说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生活在神话和虚构的世界,一个却宁可找回现实。儿子厌恶父亲在众人面前哗众取宠,甚至多年来拒绝跟父亲讲话。但在父亲病重即将离去的时候,他才发现其实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样早已喜欢上了那些迷人的故事:假眼女巫与笨巨人、枫树与别克车,以及一条吞下父亲的结婚戒指又最终还回的大鱼……大家早就把这些故事倒背如流,父亲多年来不停地述说各种故事,最后他让自己也成为故事本身,故事在他死后继续流传。
父子两代人的分歧往往代表着两种价值观,哪怕问题就是裤腿肥瘦这么简单。但这种冤家往往不到头,结果不外是一方或双方共同妥协。在《洗澡》中,看不起父亲开澡堂帮人搓背的大明,最终理解了父亲一生的坚持;而在李安的电影中,做出让步的却都是父亲,他眼中的父亲似乎更宽容也更隐忍。《喜宴》最后一幕,父亲在走过海关时无奈地低下头,像投降一样举了双手。也许连李安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这个瞬间之所以加倍感人,是因为它仿佛是白先勇的《孽子》和朱自清的《背影》中两个父亲形象的叠加:一个同样不得不面对同性恋儿子的父亲,和一个蹒跚于困境却仍然能用背影温暖孩子的父亲。
所以,没有共鸣并不妨碍血脉亲情,最后大家都会发现,所谓“代沟”这个东西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对亲情构不成真正的破坏。我们可能从来不跟父母聊天,但在生命中真正的磨难来临之际,只有亲人才会真正水乳交融。正如在《大河恋》中,失去幼子的牧师父亲在众人面前沉痛又平静地说:“那些最亲近我们的人,通常是我们最琢磨不透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爱他,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去爱我们不了解的人。”
上阵父子兵
银幕上最威风凛凛的父子当数李连杰与谢苗,《新少林五祖》与《赤子威龙》两片接连出世,父子联手铲恶除奸,笑傲江湖,成为功夫片中最酷的一对父子组合。而银幕上下都是真父子的影片也有不少佳作,国片中最大的店当数陈强与陈佩斯两父子,从《瞧这一家子》(1979)到《太后吉祥》(1998),这辆《父子老爷车》在银幕上跑了近二十年,带给观众数不清的欢声笑语。
而父子齐上阵有史以来的最高潮当数由迈克尔·道格拉斯与父亲柯克·道格拉斯、儿子卡梅隆·遵格拉斯共同出演的《三代同堂》(2003),戏里戏外都是三代同堂,通过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勾画出了一幅真实的美国家庭写真,巧妙表现了三代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最感人的一票还是要投给威尔·史密斯父子的《当幸福来敲门》(2007),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单亲父亲加德纳(威尔·史密斯)因为事业失败穷困潦倒到无家可归,却依然不放弃抚养儿子的责任,并为了儿子重新振作起来开辟新的事业,厄运不断地跟这对可怜的父子恶作剧。最潦倒的时候,父子俩要到地铁站的厕所里过夜,而加德纳白天要拖着行李箱带着所有家当去股票交易所上班,他像个衣架一样背后永远挂着自己另一套西服。但是生活的磨难却从未能摧毁父子闻的亲情与他们的信念。小儿子(杰登·史密斯)每天跟着爸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始终坚定地说:“我相信你,你是个好爸爸。”在儿子的不断鼓励下,加德纳愈发坚强起来,进发出了惊人的斗志,并以不可思议的好成绩成功转行,最后由股票投资经纪人变成了世人瞩目的百万富翁。
史密斯父子的亲密无间让人想起另一部经典美片——《克莱默夫妇》。两部影片同样讲述父子连心并肩面对生活磨砺的故事。如果你留意的话,会发现两部影片连片头字幕的风格都如出一辙,也许是作者有意无意的一种致敬吧。如果说两部影片中的父亲形象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在多舛的命运面前,他们都毫不退缩地承担起抚育幼子的责任,而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男人最大的美德。
你是我的阳光
也许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幸运吧,既没有加德纳或克莱默那样成功的父亲,也不像《新少林五祖》中的李连杰父子一样好到穿一条内裤。我们多半只遇到一个普通人的父亲,恨透了他的耳光和老拳,有过无数愤愤不平的青春期叛逆经验。如果不是那一场场剑拔弩张的冲突,还会有那么多人在少年时代离家出走吗?还会有那么多人在成年后咬着牙要出人头地给那个“老混蛋”看吗?如果说母爱永远如春风化雨,真实世界的父爱则往往如烈日灼人,稍稍靠近些就会被他的胡子茬扎疼了,而不像在《流星语》中,张国荣可以把四岁的小明紧紧抱在怀里,一边捏耳朵一边唱歌谣。连做父亲都比别人多几分柔美,哥哥毕竟是一个异数,别人是阳光,哥哥是月光。
烈日型父亲的代表当数俄罗斯影片《回归》,这部由安德烈·兹维亚金执导的影片获得了2003年的威尼斯金狮奖和最佳新人导演奖。故事讲述了一个离家十多年的父亲突然归来,为了重新培养父子间的感情,他带着两个儿子去旅行。在七天的远足过程中,父亲对儿子进行了军训式的教育。他专断、冷酷、暴躁,对着儿子一次又一次的咆哮、耳光、不容置辩甚至抛弃。尽管哥哥对父亲的威严甚为崇拜,小儿子却对父亲大为不满,事事与父亲对着干。在最后一次冲突中,父亲为了救小儿子从高塔上摔下死亡。兄弟俩试图带着父亲的尸体离开荒岛,历经重重困难不得不最终放弃,最后他们奋力将父亲推入河中水葬,看着渐渐消失的父亲,撕心裂肺地最后喊了一声:“爸爸!”他们一夜之间长大了。
我们无法不为这样的父亲动容,因为他用心良苦。哪怕要以生命为代价,他也要用自己的严厉无情教会孩子们生存的技能,让他们独立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让他们懂得坚强与忍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就好像在《狐狸的故事》最后,菲力普像疯了一样突然变脸,撕咬着每一个孩子,把他们远远赶离自己身边,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独立生活。
这样的苦心,我们往往要到很多年以后才能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到日薄西山的时候,我们才突然留恋太阳的温暖?
责编 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