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纺法TiO2/g-C3N4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化学工业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静电纺丝法使用单一的毛细管状喷头喷丝,通常用于制备实心且表面光滑单一组分的纳米纤维,无法得到具有多种功能性结构的复合材料,应用范围较窄.以酞酸丁酯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TiO2/g-C3N4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runauer-Emmett-Teller (BET)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MB)研究了不同g-C3N4添加量对TiO2/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结合500℃煅烧工艺成功制备了大比表面积及高光催化性能的TiO2/g-C3N4复合材料.当g-C3N4添加量为0.15g时,TiO2/g-C3N4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溶液(M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可达93.8%,且经过5次重复实验后降解率仍可达80%以上.
其他文献
机载激光武器系统是一种定向能武器系统,对跟踪精度要求较高,传统PID控制无法满足其高精度跟踪需求.建立了预瞄模型、探测器模型、快速反射镜模型、时滞模型等数学模型,搭建完整的仿真系统,并创新性地采用自抗扰控制算法和复合轴控制结构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以提高控制精度.通过功能验证试验验证文中搭建的仿真系统,加入实际采集的某运输机扰动,其跟踪精度为5.16 μrad,相较于传统PID控制,跟踪精度提高25倍.同时给出一种虚拟战场场景,经文中搭建的仿真模型验证,其俯仰轴和偏航轴的跟踪精度均小于10 μrad.
衍射光学系统具有大口径轻量化的优点,但其光谱范围较窄,能利用的红外信号能量较小,通常认为采用后会使红外相机的探测信噪比降低.基于衍射光学系统,分析了对地观测红外相机的目标探测性能,结合一个非制冷红外相机信噪比计算示例,明确了在地物背景和目标光谱特性不同的条件下,基于衍射光学系统的红外相机仍可能具有良好的目标探测性能.同时将红外相机等效噪声功率与激光和电子学系统进行对比,提出了红外探测系统的性能还可能进一步提高的观点,给出了一种引入激光本振结合电子学滤波细分红外光谱降低等效噪声功率的方法.
为了在空间限制严格的条件下,实现远距离、双波段、摆扫成像要求,采用双波段折反缩束镜、双快反镜及紧凑的单波段透镜后组,并通过优化设计,建立了一种紧凑型双波段摆扫成像光学系统.其中,双波段折反缩束镜由RC系统、CAF2分色棱镜、及单波段透镜组组成,分别在0.6~0.9 μm及3.6~4.9 μm波段取得接近衍射极限的像质,且摆扫成像像移均控制在半个像元以内.该双波段系统中,主次镜间无透镜,可见光系统焦距为1752 mm,光学系统三维尺寸为380mm(轴向)×Φ360,远摄比达到0.22,线遮拦比为0.34.在
基于可变形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因其能够处理目标部分遮挡及形变问题成为目标跟踪领域的研究热点。当目标发生形变或部分遮挡时,可变形模型跟踪器可利用未被遮挡的子块继续完成跟踪。现有基于子块的目标跟踪算法均为手动选取子块的个数和尺寸,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为子块的选取提供人机交互的机会,且手动选取子块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采用多特征融合的子块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人眼视觉注意机制
针对航空相机焦面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异相差分滤波器的航空相机焦面检测方法。首先对空间滤波效应自动检焦原理进行介绍;其次使用异相差分检波算法设计异相差分滤波器消除空间滤波信号中的基频成分,增大信号信噪比与振幅,提高检焦精度,并对异相差分滤波器输出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最后设计成像实验,在5~53.2 mm/s之间根据典型速高比设置导轨移速,进行25次像面检测并选用传统图像检焦算子与差分滤波法的检
光致变色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响应行为以及作为智能材料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合成了兼具四苯基乙烯、氰基二苯乙烯2种聚集诱导发光(AIE)基元的荧光分子TPE-4DCS,并对其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TPE-4DCS具有典型的AIE性质.并且,由于氰基二苯乙烯单元的可逆Z/E异构化,TPE-4DCS溶液的荧光强度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会逐渐减弱并出现光谱蓝移,而在254 nm紫外光照射下荧光又可以恢复.因此,TPE-4DCS是一种新型的光响应材料,在荧光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在微通道内精确调控液滴行为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详细介绍了引发液滴聚并的方式,包括主动聚并和被动聚并.主动聚并是指施加电场、磁场、温度场等引起液滴融合,被动聚并是指通过改变通道结构或改变通道壁面润湿性促进聚并发生.此外,综述了液滴聚并动力学研究进展,例如:液膜排出时间和临界毛细管数.最后对聚并过程中的流场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对液滴聚并的后续机理研究、探索高效的聚并方式和聚并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纳米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研究者们通过对肿瘤微环境的不断探索,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的纳米药物载体,该研究方向目前受到了广泛关注.重点介绍了几种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针对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的问题,开发了CaO杂化的γ-Al2O3球形颗粒[Ca-γ-Al2O3,粒径1.8(±0.1)mm]耦合酸溶液制备过程,采用XRD与BET对Ca-γ-Al2O3球形颗粒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aO杂化量、溶剂酸浓度、溶剂中二甲基亚砜(DMSO)与水的比例、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与时间对反应效果的影响,并评价了Ca-γ-Al2O3的操作稳定性,探讨了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aO的杂化(杂化量≤ 10%)对颗粒的孔结构影响相对较小,且在Ca-γ-Al2O3上分布较
炼铝工业固体废料(赤泥)可作为吸附剂去除酸性废水中Mn(Ⅱ),采用序批试验研究不同改性赤泥除Mn(Ⅱ)特性,同时考察了动态条件下赤泥微球除锰能力,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解析赤泥去除Mn(Ⅱ)的机理.序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赤泥对Mn(Ⅱ)的吸附能力为:热处理赤泥<酸活化赤泥<Fe(Ⅲ)改性赤泥<未改性赤泥;这主要是因为赤泥中含有O—C—O、Si—O—Al和Fe—O活性基团的矿物成分在改性过程中被部分转化或分解,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