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微课提升学生生物实验探究学习能力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利用生物实验进行探究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探究学习能力。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一般是指实验者在不了解实验对象的情况下,通过亲身实验得出科学结论,更加注重探究的過程。利用微课展示探究性实验过程,微课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提出问题、展示思路、得出结论三个环节优化微课教学,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探究并提出了利用微课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情境提出问题,设置探究悬念
  微课课程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从而了解学习教师在课上难以展开的一些内容。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一实验探究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视频中首先展示一张馒头的照片,让学生思考蒸熟的馒头为什么如此松软。接着,教师揭示答案:原来,馒头经历了发面,发面实际上就是培养繁殖酵母菌的过程。教师进一步举出生活中用酵母菌制成的食品,比如面包、饼干、酒类、酸奶及一些添加剂,并一一展示这些食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进一步对酵母菌感到亲切和好奇。接着,教师再展示显微镜下的酵母菌图片,表明教学将从宏观的生活情境进入微观层面上酵母菌的活动,并提出相关问题:酒精是酵母菌经过怎样的活动产生的?从而引出微课的主题。
  二、利用猜想与假设展示思路,引发学生思考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思维的形式之一。根据定义,猜想与假设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和知识之上,是对现象之间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尝试性解释。猜想与假设也是实验探究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想让学生学会以实验探究的态度面对问题,并对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就要在微课中展现探究思路,教会学生猜想与假设的科学思维。正如前文提到的,猜想与假设不是凭空瞎想,而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具体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便要把猜想与假设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
  仍然以“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这一实验探究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实验步骤、拍摄剪辑实验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实验探究内容:如何控制实验中的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怎样鉴定细胞呼吸的产物,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生成,如何比较这两种呼吸产物的多少。在微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是单向交流,而猜想与假设在此承担了链接生活现象与实验假设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主动提出学生可能存在的猜想与假设,从而将学生引向实验思考。在这里,教师可以作出如下假设:酒精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通过大胆思考和假设,微课将探究主题具体化为一个个小问题,培养了学生猜想与假设的意识。
  三、用好分析与归纳得出结论,回答探究问题
  在播放完实验探究视频或步骤后,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归纳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环节,学生对猜想与假设、实验的展开所围绕的问题以及实验的现象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整合,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微课教学中,教师经过配置酵母菌培养液、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检测酒精的产生等步骤,分别分析讲解不同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并初步分析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二氧化碳;其中有氧比无氧放出更多二氧化碳;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接着,教师又根据之前的猜想与假设的思考方向总结归纳初步分析的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综上所述,探究性实验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创新探究性实验演示方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实验探究学习能力。
  (责编  唐琳娜)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绘本能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于幼儿的内心进行有效冲击,促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图片和文字的有效结合,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立足幼儿发展,筛选合适绘本  对于幼儿来说,将民间游戏融入绘本阅读过程中,让
期刊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人类干扰使得干旱地区缺水现状越来越严重。干旱区土壤养分含量也随着干旱区的扩大越来越低。干旱区与半干旱区不断加剧的水分和养分的缺失将严重限制了植
“互联网+”在教学领域的渗透催生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开展英语词汇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载体。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微课整合的有效性,围绕分层设计微课视频、引入思维导图模式、创设模拟真实场景三个层面,探讨了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微课整合的有效性  微课的全称为微课程,是一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以学科知识
期刊
在幼儿园中实现陶艺园本教学,是为了增加幼兒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并在陶艺的制作过程中,充分表达幼儿的思想和情绪,实现幼儿的个性发展。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作为综合性美术课程的陶艺教学,越来越受到幼儿的青睐,幼儿可以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实现心中的构想,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快乐中实现成长。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幼儿园实现陶艺园本研究的方
期刊
随新课改进程加快,高中英语教材难度提升较大,英语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重难点内容,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其中,阅读理解作为英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依靠一朝一夕实现提升,必须长期积累以培养良好的英语核心素养。为此,本文结合目前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展开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推动高中教学事业发展。  一、阅读理解能力在高中英语中的重要性  需要明确的是,要想真正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应强化英语核心素养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以往只关心成绩的现象越来越少,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对义务教育即小学和初中阶段来说,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出现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留下后患,不论对学生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有影响,因此很多学校开始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设置心理咨询室。但部分学校存在一个盲区:学生不仅会受到学校的影响,也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不设法促成家校之间
期刊
本文通过比较滇杨无性系(CN1011)、川乡1号(CN0728)、2025杨、107杨在三种酸性山地土壤下的生长发育与功能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四个杨树无性系的生长差异。通过比较滇
隔代教养中的信念主要包含期望、评价与认知三个方面,可有效预测儿童心理及行为,即为父母对儿童发展中的行为看法与认知。父母自身教养信念极大程度影响使用教养策略与教养态度,对儿童未来发展与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针对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科学育儿的有效方法。对于儿童来说,人生中最为敏感与脆弱的时期便是童年阶段,在此时期内,儿童对于父母的情感是其他情感难以替代的。尤其
期刊
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思考与探索,能够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学习视角,帮助学生打下夯实的学习基础。如何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并提出如何将语文教育与经典阅读有效融合。基于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经典文章,经典文章对于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例如古诗词以及古代名著、人物事迹与寓言故事等等都能够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