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改进高职学生评价目标、内容和方法,建立以人才类型为前提的高职学生评价标准,变单纯的学业评价为综合能力评价,走上以岗位能力为检验标准的改革之路,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若干实践思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技能人才;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指以学生为评价对象,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对其改善和发展给予指导的过程。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应当体现高职教育的这些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目标、内容、标准和方法,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已不能适应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
  
  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与高职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评价观念落后。一些高职院校仍沿用原有的学生评价标准、内容、方法来衡量今天的高职学生,严重制约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二是评价方式单一。过多地注重学生成绩的定量检测,注重纸笔闭卷考试,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三是评价内容过多注重理论考试成绩,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标准。理论课考试不及格需重修或补考,而实践、实训课却鲜见有学生不及格补考,理论考试的结果被简单、机械、错误地使用,对学生的评价具有片面性。四是评价结果过于绝对化,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或分析。五是评价结构缺陷明显。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发言权;以考代评,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往往以学业成绩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且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常常以一、两次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优劣。
  上述学生评价的弊端最终表现在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内在动机将丧失殆尽,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成为高分低能,以就业为导向就成为一句空话。
  学生评价体系是影响教育模式最重要的因素。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改革现有的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法,已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是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本质要求
  
  学生评价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学生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让学生知道评价标准和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向某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评价标准和内容对照;通过终点达标与否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反思、调整,不断改善,并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二是学生评价可以影响教育教学实践,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必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产生重要作用。三是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助于把握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使“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职教信念转化为“人人都成才”的现实,[1]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价值。
  实现就业是高职学生评价的根本目标高职教育应把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自己办学的根本目标。学生评价的改革,应以上述目标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此,我们必须将“以就业为导向”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核心理念,并将其内化为学校领导、师生的自觉行动。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技能的考核,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增强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成为用人单位追逐的焦点,从而成功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学生评价的本质要求与学科型和研究型人才不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多层次、多规格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因此,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评价,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与基层岗位群接轨,彻底摆脱学科类型的人才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必须按照用人单位和就业部门的需要,科学地选择适当的评价内容和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从单纯注重学业成绩向以追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转变,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牢固的职业意识,以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娴熟的职业技能,打造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实践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向。
  树立正确的高职学生评价观尽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列入国家教育体系已有多年,但正确、科学的高职人才观却远未真正树立。正确的高职人才观就是要树立能力是根本的学生评价理念。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座次、比优劣,而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为毕业就业做准备。要从过分看重学业成绩的学生观向重知识、重技能、重潜力的学生观转变;从单凭考试分数来定高低、论英雄的传统的学生观向以“创新”为衡量标准,重过程、重综合、重全面的新型人才观转变;从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评优功能向倡导发展性评价功能转变;从以一竿“标尺”衡量所有学生这种单一化的学生观向以一把“尺子”量一个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观转变。
  学生评价标准必须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相一致现在一些单位用人日趋理性化,高学历、多证书已不再是求职成功的唯一敲门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看来,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更甚于学历。“关键看能力”这句话已越来越多地挂在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嘴上。如很多市场营销和管理岗位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经理,还需要熟悉销售、公关、广告,甚至有时还要担当起一个部门客户经理的职责。所以,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必须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用人标准。使学生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与社会需要相一致,与职业岗位相一致。通过实施切合实践需要的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自己有发展潜力的素质,关注自己的未来,从而全面提高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培育和发挥学生评价主体的功能,缩短学生自我定位与社会现实的差距必须让学生成为主要的评价主体之一。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是主要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必须让学生参与评价,并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现在一些高职学生就业难,其中目标缺失、不能正确自我定位、期望过高是原因之一。通过完善学生的评价主体功能,可以实现以下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客观评估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资历情况,并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二是可以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形成改进和发展的愿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三是在学会评价他人的同时,完善自我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自评,而且要让学生互评,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
  在学生评价方向上,既能尊重学生智能上的差异性,又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发展性“教育不仅仅是为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为此,高职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虽然在传统的目光里高职学生在高考的竞争中算不上佼佼者,但在学校有效的教育引导下,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可造之才。首先必须承认高职学生在多元智能上不均衡发展的事实,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其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受到肯定、成功的心理体验;再次,学生评价体系的实施,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人道主义的使命,又符合应成为教育政策指导原则的公正的需要”。[2]所以,用发展的标准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理念评价学生,不断地将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转化成现实,最终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理应成为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理念和行动。
  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个人智能多元化、潜能发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以专业技能考核为核心,构建融知识、技能、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为一体的立体式学生评价体系。高职人才不是被简单机械地安排到某个固定岗位,一成不变地重复某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在具备就业与创业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上,能够很快成长为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级蓝领。所以评价标准体系中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职业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常规技术及新技术的掌握;(2)技术开发与实施、生产管理能力以及与人合作、沟通交流、信息处理和加工等相关能力;(3)勤业、乐业、敬业等良好的职业素质;(4)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特长能力。这是最能体现高职学生个人魅力和个性特点的方面,是高职学生求职制胜的“法宝”之一;(6)身心素质。这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健康的体魄,是胜任专业岗位的基础;良好的心态,是正确看待工作挫折和成绩的重要心理保障。
  建立和完善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立体式评价标准体系人的个人智能具有多样性,潜能也各有不同,所以人才的评价标准必然是多元化的。当前高职教育到处都是“整齐划一”式的教育,人才成长模式的多样化与学生评价方式的单一化、标准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们总希望学生在每一方面都是优秀的,并按照这样的美好愿望设计出一个个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去教育、去评价、去导向我们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必须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特别潜能与天赋并加以塑造,变单一静态的评价模式为多元、动态的立体式评价体系,以迎合不同行业对不同智能的“偏好”,使得“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得以贯彻和实现。
  学生评价的功能必须真正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塑造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录用人才不会只以技能高低为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应聘者的全面素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一是要更加注重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功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做人、学习、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提升自我不断适应和接受未来挑战的能力;二是要更加注重评价的导向性、发展性功能,使学生在比较鉴别中不断改进、发展和完善,不断调整学习行为、扬长避短(或补短),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发展,关注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发现和发展自己个性特质中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找回自尊和自信,明确目标定位,促使学生达到 “不求全面成功,但求有所进步”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杨金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6,(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隐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黄斌(1963—),男,江苏启东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本文全面阐述了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其完备的图书馆法律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图书馆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针对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普遍存在严重水损害现象,结合国道321线试验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实践,对拦截雨水侵入路面、迅速排除路表水和进入路面结构的水分、增强路面结构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由制度化向多样化发展。诸多教育模式都有各自运行的轨迹,重要的在于它们怎样发展,只要目标取向正确,又切合实际,即使路径有所不同,也可以殊途同归。本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分布式异构系统三级测控网络在某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指出了生产企业现有测控网络及管理模式的不足;阐述了三级测控网络整体设计思想、结构、功能以及软件、硬件、传输线路的设计;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Delphi 7.0开发RS-485总线及RS-232串行通讯程序,如何利用Asp.net技术、Visual Studio.net 2003平台来开发企业服务器管理系统.
摘要:鉴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薄弱现象,应从五年制高职生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两个阶段分析其先天不足、后天发展畸形的原因,探讨从联合培养模式和创新大学教育模式两个方面改变现状的途径,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问题    五年制高职生是大学生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他们都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上,他们与三年制高职生和四年制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存在的三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知识论”价值取向、“工具论”价值取向、“人本论”价值取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识人的实践本性和教育的本性,论述了现代高等
针对每年南宁市发生较大洪水时,城区内均发生不同程度内涝的事实,特别是南宁市2006年7月17日出现特大暴雨而产生的严重内涝为鉴,分析产生内涝的问题所在,提出治理内涝的措施和方
在分析夏热冬暖地区热工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典型居住建筑的墙体热工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测试研究,得出了其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和厚度对其热工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摸清
随着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交费上学、贫困生问题及相关资助政策应运而生,但各项政策的相对孤立性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资助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高校贫困生资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高流行区,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急、慢性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等疾病[1]。为了进一步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饮食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