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膜微囊趋向于鼠脑创伤区聚集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脂膜微囊向脑损伤位点靶向性聚集的特点,探讨其向鼠脑损伤区靶向性聚集的机制.方法建立脑损伤动物实验模型,制备脂膜微囊悬液.将脑损伤模型建立成功的28只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几组,损伤当日组、伤后24h组、48h组、72h组、7d组、10d组、14d组、21d组、28d组;分别于损伤后不同时间,由尾静脉注射脂膜微囊悬液,鼠脑标本用油红O染色,研究脂膜微囊在脑损伤后的不同时间在损伤灶周围聚集的特点,并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在损伤灶周围分布的特点,讨论其与脂膜微囊靶向性聚集的关系.结果早期即可在损伤灶周围及损伤灶中发现脂膜微囊,且脂膜微囊密度逐渐增加,48h后可在损伤区的周围发现有微囊以丛集方式聚集;在病损10d左右,微囊的密度最大并聚集成环状.损伤后的第2-3周微囊密度下降至一稳定的水平;GFAP,PCNA双重染色发现了它们各自的密度变化曲线,均在损伤后48h达高峰;GFAP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范围远较PCNA范围大,且二者均阳性的细胞数量很少.结论脂膜微囊可靶向性聚集于脑损伤位点周围,不同的时间点微囊的密度不同,损伤后第10天其密度达高峰,脂膜微囊靶向性聚集的机制复杂,与血脑屏障破坏引起的血源性细胞渗出有关,也与反应性星形细胞有关.
其他文献
对杭州市九个规模畜禽场的沼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技术应用项目的成功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科学分析,总结出沼气/柴油双燃料发电技术应用中应具备的条件、技术措施和操作要点.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11/2004-06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年龄18~75岁,急性S
目的了解α-2-巨球蛋白(A2M)对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细胞)衰老过程的影响。方法将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转染年轻2BS细胞,分别获得正、反义
目的研究大鼠成熟与未成熟心肌雌激素受体(ER)α和β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新生和成年大鼠心脏各部的ERα和ERβ mRN
Bioscrypt第一个推出了全球突破性的三维人脸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在业界创造了领导地位。由于人的脸部不是平坦的,所以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算法比二维(平面)的算法有更高的精确度,远远领先其他的人脸识别产品,三维人脸识别技术适用于安全度要求高的门禁控制、边境管制、电子护照和签证等身份验证。
分析了基本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易于发生早熟收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沌粒子群优化(CPSO)算法根据个体适应值自适应调整粒子的位置分布,既保证了收敛速度又兼顾了
H.264视频编码标准中引入了1/4像素精度插值算法,大大提高了压缩效率,但同时使运算复杂度增加、存储带宽增大.针对以上问题,从运动估计的角度出发,采用一步插值法和数据复用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只提供大量独立的、原始的攻击报警信息,不利于用户和入侵响应系统对攻击及时作出响应,迫切需要根据低层的报警信息,建立高层的攻击场景.本文提出一种利用
高强钢的焊接冷裂纹一般都是在焊后的冷却过程中出现,在Ms点附近或200-300 ℃的温度区间产生的.冷裂纹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即它是一种延迟裂纹,一般是在有载荷的使用过程
通过加入水淬过的微晶玻璃和B4C进行复合,通过气氛烧结和调整工艺流程,获得析晶枪晶石,提高其烧结性能,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达到4.22 MPa·m1/2,且不降低B4C的物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