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辩“估算”的方法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198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一种快捷的计算方法,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而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在一天的生活中,我们用到估算的次数往往比用到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例如估算时间、估算价钱、估算人数等等。所以,提高学生的估算方法和技能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中,应让学生体验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优越性,从而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方法和技能。
  
  1.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估算的优越性,从而主动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教师要不断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让估算贴近生活。例如让学生估计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学校组织看电影时至少要提前多长时间出发才不会迟到;估计全家去春游的来回车费;估计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等等。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不仅可以体现出估算的优越性,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对估算学习的内在需要,从而主动地探索估算的方法,只有掌握了估算的方法才会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灵活地运用,并快捷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估算意识的增强与估算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要合理、科学的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能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反思斟酌仅谈谈下面的几种估算方法。
  2.1估算——验证法:在教学中教师出示一打A4打印纸,让学生估计有多少张,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知道先测量出一毫米有10张纸,再量出整打纸约有五厘米,估算结果50×10=500(张)。然后让学生数一数这打纸有多少张,看一看和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先估算再实践到最后验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还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自我评价。
  2.2直观感知法:学生在学习计量单位厘米和米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凭借学生直观感知进行估算。如:目测,拃测、步测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自己发现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时应用“拃测”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应用“步测”的方法进行估算。通过学生的感官估算可以培养学生对测量的结果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长度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2.3几种计算中的估算方法:在笔算教学中,可以先用估算得出近似值,使笔算有目标,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而且根据估算的近似结果,可以来验证笔算结果的正误,是一种又快又有价值的验算方法,在估算地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检验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1)“四舍五入”法: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先把各个已知数四舍五入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估算结果。如估算897×79,四舍五入两个乘数897≈900、79≈80,900× 80=72000,所以897×79≈72000。又如估算41.986÷6,四舍五入被除数41.986≈42,42÷6=7,所以41.986÷6≈7。“四舍五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估算方法。
  (2)“凑整法”,就是在计算时把一些数看成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如在估算998+51+4+48时,我们可先把998和4凑成1000,51和48凑成100,998+51+4+48≈(998+4)+(51+48)=1000+100=1100。“凑整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运算变得比较简便和快捷。
  (3)“去尾法”是指估算时将最高位上的数加起来。如在超市中购买16元的果汁、13元的火腿肠、8元的蔬菜、23元的洗发水、6元的洗衣粉和3元的牙膏,在估算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时,我们可以把16、13、23最高位上的数加起来10+10+20=40元,所以购物价钱一定会超过40元。“去尾法”可以估算出最少要花多少钱。
  (4)“进一法”是指估算时向最高位上进一。以上面的超市购物为例,在估算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时,16≈20、13≈20、8≈10、23≈30、6≈10、3≈10,20+20+10+30+10+10=100元,所以购物的价钱不会超过100元。“进一法”可以估算出最多要花多少钱。
  “去尾法”和 “进一法”结合使用可以估计出购物价钱的范围。
  计算时的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为判断用计算器、心算和笔算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工具;有利于学生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推理、判断、选择的能力。
  
  3.估算不是“瞎猜”,也不能硬套或死记什么估算方法,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有的放矢地进行估算,才能提高学生的估算方法和技能
  
  但也要使学生明确,不是说估算结果和准确结果相差得越少这种估算方法就越好,估算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估算方法和技能,加强学生的估算思想。
  综上所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估算的优越性,才能发挥主体能动性,主动地学习估算的方法和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灵活地运用估算,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收稿日期:2008-05-20
其他文献
【摘要】 “白色污染”指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 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等。这些塑料埋在地下,经过200年才能完全分解。随着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 ,将“白色污染” 变为“白色资源” 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关键词】白色污染;分解完全;变废为宝    Shallow talk white in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
期刊
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形成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不让他参与,让他成为一个旁观者的话,那么他的创造性是很难挖掘的。古人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能有所悟。    1.解放学生的头脑  把学生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激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思考、创造。现代创造理论指出,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的活动,强调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列,共同达成预设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体健全发展。但现实中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仅仅流于形式,有些课堂为应付听课临时安排
期刊
作者简介:罗旭,男,现年40岁,讲师。贵航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师,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选择机械加工中所用的常用机床、刀具、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题选定;分组工作;实施步骤;效果反馈    《Machine manufacturing craft
期刊
“报告”,如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石头,打破了自习的宁静,我抬头看看墙壁上的挂钟,时针已指向了6:00点,离我规定进班的时间足足迟到了半个小时。 “全班就你一人迟到,干什么来着?”我怒视着这个为班级抹黑的家伙。 “上网”、他的毫不讳言引起了全班的一阵骚动。我侧目看他——斜歪着身子,衣服敞开着,左手插在裤兜里,右脚尖着地不停晃悠着,一幅吊儿郎当的样子,我的气不打一处来,腾的冲下讲台:“跟我到办公室去。
期刊
作者简介:李秀菊(1963.9-),河北石家庄人,研究生学历,讲师。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为适应职业教育大发展,我们必须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文根据我在职校教学一线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材、学生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要提高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研究教学对象,合理整
期刊
记得在评估四年级数学试题时,有一道难度不大,而学生错误极高的数学题让在场的评估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题的内容是这样的:  张老师带了500元钱想买2个排球和4个篮球,还剩下多少元?如果再买3个足球够吗?  题的下面分别画出了三种不同的球,并标明了球的价格。其实这道题题意比较明朗,运算十分简单,然而大部分学生为什么却做错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几位评估老师进行了仔细的探讨。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根本就不
期刊
【摘要】《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导致在教学中出现效果不理想的局面。本文讨论了该课程难教难学的原因,给出了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汇编语言;理论教学形象化;紧密结合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汇编语言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从理论教学逐渐向应用教学转移,更加注重计算机应用性的教育与实训,而汇编语言作为一门与硬件紧密联系的低级
期刊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游记散文,写的是他在瞻仰列夫.托尔斯泰墓时的 所见、所闻、所感。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声名卓著,他的坟墓却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没有十字架,甚至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读到此处,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的坟墓竟然是如此朴素?  我疑惑 ,一个生前在常人心中声、名皆能堪称
期刊
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劳全成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  在素质教育的新举措不断闪亮登场的今天,语文教学更需要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将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