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设计的创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cai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精髓在于探索和创新,在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获取新信息、提出新观点、探求新方法和得出新结构,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促使学生科学观的形成,坚持“创新”的价值取向。
  一、问题情境设计的创新原则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导向性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不明确,觉得数学没什么用,学习数学枯燥、乏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创设情境。
  (二)依托性
  类比、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旧知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联系产生类比联想,并提出质疑,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猜想,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的思维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探究性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世界几千年的数学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数学文化遗产,好好利用,让学生去探究,可以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增光添彩。
  (四)量力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在数学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案例举隅如下。
  案例一: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教学中,可利用以下实际问题来创设情境。如油价经常波动,给汽车加油,每次加300元还是每次加40升油,哪种加油方式更省钱?买菜也是同样的道理。
  案例二:勾股定理大家都很熟悉,当一个三角形ABC的三边之长是a,b,c满足a2+b2=c2时,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让指数作一些变化:如2→n,即an+bn=cn时,情况会是什么样呢?
  案例解说如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感受数学的魅力。所以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尽可能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让知识形成的过程更加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课堂中。
  二、问题情境设计的创新策略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一)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有的能得到满足,有的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则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
  (二)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三)用故事、游戏、活动等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案例举隅如下。
  案例一: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中,为使学生巩固仰角、俯角的概念,能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量角器、卷尺、直尺等测量国旗杆的高度。
  案例二: 在勾股定理一课的引入时,采用动画FLASH来播放,古希腊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吃饭赴宴时,通过观察地砖,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这一故事,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觉得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进而愉快地解决问题。可见,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中学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创新体现的是数学的自然之美、顺应之美,这种自然美是教师对数学的纯粹而深刻地理解,这种顺应美是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而细致地思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数学教师,更应该高举创新的大旗,先在自己的课堂上创新。中学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创新很美。
其他文献
我国古人早就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真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新课标》的新理念倡导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此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标准的重大调整,而且是中国基础教育思
期刊
一、背景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由于它语言的凝练、跳跃、晦涩难懂,更由于它在考试中仅考默写的特殊地位,多年来,它被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尤其是九年级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们边缘化了,基于此,2011年10月我在城阳区教育工作现场会上执教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舒婷写的现代抒情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种挑战,我尝试带领学生寻找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经过  (一)文本简析  《祖国啊我亲
期刊
七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备课,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备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保障;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是相对艰巨的工作,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步骤。  一、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丰富的备课准备工作。这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备课的
期刊
冬天供暖是幼儿园后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地处寒带的北方,采、供暖工作虽然主要体现在供暖期的近半年时间,但它却是一项贯穿全年的检修—大修—技术改造—冬季运行的系统管理工程,同时又是一项涉及能源供应、设备维修、运行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性、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如何在保证师生员工在严寒的冬季,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前提下,采暖管理能降低煤炭、电力、水、机械能量的消耗,节约资金,减少
期刊
很多人以为,只有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才是优秀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是的,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肩头也同样担着培养良好素质学生的重担。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指一个人敏锐地感知客观事物及现象、把握机会、敢于挑战并敢于进行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在教学中,我们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的指导下,努力营造一种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下面就谈谈我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气氛则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气氛是活跃在整个课堂内的一种活生生的气息,是一种特有的心理情态。课堂气氛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的培养是离不开教育的。因此,国
期刊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的第一条。对于职业学校教育兴趣则在英语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英语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前准备  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绘画、拷贝影像画面、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向学生展现全新的视听效果,把教材中的情景内容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于眼前,又或是把事件的整
期刊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基础学科,要能真正将物理“学懂、学精”,从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四者之间的综合关系。有效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初中物理课是使刚入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年人深入现代科学殿堂的第一个阶梯,是否上好初中物理课,对能否培养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提供有价值的数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和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等因素,致使学生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难度。而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解决数学难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 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