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e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们的定位—以襄阳昭明文化培育新一代“昭明人”
  我校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鄂西北最早的官办学校,位于襄阳城内卉木林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学校拥有昭明太子萧统、昭明台以及萧楚女执教处等一系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昭明太子萧统:萧统,梁武帝萧衍长子,生于襄阳,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他主持编撰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昭明文选》,被誉为“中国总集之祖”。
  (二)昭明台:是襄阳市标志性建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昭明太子萧统而建,被誉为“城中第一胜迹”。我校因紧邻昭明台而得名。
  (三)萧楚女执教处及生平展厅:萧楚女曾于1920年、1924年两度到湖北省立二师(现昭明小学)任教,播撒革命火种。为弘扬萧楚女精神,学校设立了萧楚女执教处及生平展厅。
  上述这些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襄阳昭明文化”,即由昭明文化所衍生的、带有浓郁襄阳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外延为从昭明太子萧统生平事迹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仁爱文化”“治学文化”和从萧楚女生平事迹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革命文化”(或“革新文化”)。其精髓概括为:心灵明净,爱溢天下;笃学善思,厚积薄发;革故鼎新,“见异思迁”。因此,我们把弘扬襄阳昭明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教育的崇高使命和育人的最高境界。
  二、我们的探索—将襄阳昭明文化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
  (一)以独特新颖的校训文化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我校以“博爱、博闻、崇理、崇真”为校训建设高品质的校风学风,并以此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二)以革故鼎新的革命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学校内的萧楚女生平展厅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以无处不在的阅读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学校修建了一面以萧统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青石浮雕昭明太子文化墙和太子书廊,以激励师生博闻强识。
  (四)以手脑并用的革新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让创新文化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科技老师与科技小组的同学共同研发出了世上最独特的厕所—太阳能智能节水厕所。该厕所内配有太阳能电子显示屏,播放文明如厕提示,其冲洗用水全部来自收集的雨水和洗手池用水,经净化处理后蓄入蓄水池,利用太阳能驱动智能冲厕系统,达到节水、节能、环保的效果。另外,校园东侧设有一个长16米,宽1.8米的汉江流域沙盘。沙盘形象地展示了从丹江口水库至崔家营水电站的地形地质信息,让同学们直观地学习襄阳及汉江流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同时用太阳能驱动沙盘上方的水幕墙和沙盘的水循环系统,体现了节能环保的新理念。
  三、我们的思考—地域文化
  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
  (一)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是实现特色办学、促进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克服“千校一面”的现象,实现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
  (二)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亲其师方可信其道”“熟其地才能明其理”,与地域文化结合能够使德育工作更“接地气”、更加具体、更加真实和更加具有说服力。因为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氛围,所以成为当地学校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学生置身于这种资源环境中,其身心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强化学校德育功能、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地域文化往往是一个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聚集体,它所释放的带有家乡特点的一些正能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这正是德育工作的旨归。
其他文献
分享幸福一刻  对于我们涿州市实验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每天下午发放日记本的时候是非常幸福的一刻。同学们都急切地想知道,当老师阅读了自己的成长与感悟,倾听了自己的心事与秘密之后,会对自己的“昨天”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孩子们看着日记本上老师给出的评价,幸福的微笑写在脸上,有的悄悄地藏起自己的本子,有的互相交换分享彼此的成长感悟。对于老师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孩子们愿意与老师们倾诉自己成长的酸甜苦
泸州天立国际小学创建于2009年,是一所高起点、高规格、现代化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秉承“立人教育,奠基生活”的办学理念,在“学习做人,阳光生活”的校训指引下,从“人”存在的
【策划理念】在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迈入中学大门的时刻,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是对毕业生进行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的恰当时机,集中体现了学校德育对学生的正面情感培育和价值
新苗实验小学是一所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边远高寒山区——叙永县摩尼镇上。
王柏民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理事。编著作品有《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治道:温州政治建设路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2006浙江就业报告》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也愈来愈密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认识法律、尊重法律,不仅影响着他们自
江阳区是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于四川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山川I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素有“江城”之美誉。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5所,在校学生人数近7万。近年来,全
教育的发展,不仅是“量”的扩张,更为重要的是对“质”的追求。近年来,深圳发出“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的时代强音,坚持走人本发展和内涵发展之路,在由教育的“深圳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创建于1908年,直属于南昌市教育局。现有三个校区:叠山路老校区、玉泉岛新校区、红谷滩校区。新时期,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特
南昌市珠市小学创建于1922年,薪火相传九十余载。一个多世纪的绵延炳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多世纪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育人特色。学校教师中有全国党代会代表、全
南昌市第十三中学创建于1957年,地处江西省南昌市的青云谱区中心地段,是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南昌市首批花园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