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安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国内化工安全发展形势,解决化工安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构建互联网+应用型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首先,利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深入剖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然后,通过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展互联网+教学改革,创立多位一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加强互联网+化工“双师型”、“多师型”队伍建设;最后,提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新模式.结果 表明:重新定位化工安全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评价人才质量有助于培养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创新人才;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部分.
其他文献
为填补安全复杂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空白和构建安全复杂学,运用历史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理论建模法和预测法等开展理论研究,预测未来安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判断安全复杂问题的4种途径,给出安全复杂性研究需要遵循的8条基本原则,创建安全复杂学的5个核心概念和基于安全系统学的9个基础定义,归纳出安全复杂性研究的9类典型方法,构建表征安全复杂系统的通用模型及其超逻辑结构图和表达式,并提出安全复杂系统控制的5种策略,最后从8种视角给出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分支。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果契合安全科学的发展趋势,构成安全复
为提高能源行业安全人才培养质量,总结能源行业特色高校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能源行业安全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运用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导向理念(OBE)构建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行业特色高校安全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因素、行业发展因素、社会需求因素及高校内生动力因素等4大类;在教学效果评估中,应当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及协会等多主体共同开展包括理论及实践的双维度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研究核心约束空腹式型钢混凝土(LSRCC)柱的恢复力模型,通过8个LSRCC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取了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分析了其滞回特性;基于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特征,在弹塑性刚度、软化刚度和卸载刚度等模型特征参数的计算中,量化了型钢与螺旋箍筋的约束效应,建立了考虑型钢与螺旋箍筋复合约束作用的骨架曲线模型和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核心约束空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主要受轴压比、截面类型、螺旋箍筋配箍率和型钢间接配钢率的影响;所建议的三折线型骨架曲线模型与实测骨架曲线吻合较好,所建议的定点指向型恢
为建立支撑应急人才建设的成建制学科体系,提出构建具有综合学科特征的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采用系统分析等方法,追溯我国古代应急管理教育历史渊源、现代应急管理教育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构想及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文化等分支,其未来发展可融入灾害医学、智慧应急等理念、知识和方法;该体系的构建可推动应急管理教育转型提升。
为应对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挑战,围绕新工科内涵和人才培养需求,在充分了解当前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设计安全工
为缓解安全应急与职业卫生人才紧缺问题,研究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分析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职业卫生工程3大专业发展现状,探讨专业单一建设与一体化建设的利弊,进而构建以培养方案改革为建设动力、课程体系优化为建设重点、师资队伍整合为建设基础、教学实践导向为建设方向的“三专一体”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设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通过“2+4+4”课程体系、复合型师资队伍、创新性教学实践框架,持续为全国培养具备专业“基础+核心+特色”能力的“精通式综合性”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国内高校安全科
为给安全学科建设、安全实务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以往安全学科基本问题,得出安全学科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安全科学有事故预防、风险管理、综合概括3个视角,每个视角下,学科基本问题即基本名词、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属性、研究范围、基本公理、学科定义、内容边界均有不同表达;目前在研究内容的包含能力、整体逻辑性、理解的难易程度或实用性、基础理论的完备性等方面,事故预防视角的学科基本问题的表达是最好的;学科建设、安全实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科视角、思维
为突破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关系分析的局限性,在大安全理念视角下充分发挥三者的管理效能,运用文献综述法、思辨法以及对比分析法梳理三者的管理内涵及发展历程;从研究领域、理论范式、责任主体、管理阶段及体系发展沿革5个方面对比分析三者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交集,主要侧重于事故、风险以及突发事件;理论范式交融,管理依据在三者之间存在互通性;三者责任主体相同,都强调全员共同参与,管理阶段存在差异且重点不同,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各不相同。
为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工作需求-资源(JD-R)模型为理论框架,确定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的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及激励因素,提出各要素间的假设作用关系,构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通过文献检索、文献筛选及文献编码过程,纳入中英文文献共125篇,总样本量为79310,采用Meta分析定量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中,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激励因素中各包含5、6、2、4个因素,各要素间作用关系显著;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由工
为了培养安全领域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使学科发展符合国际未来发展趋势,针对中国和日本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内涵的异同点,具体讨论2国学科建设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分析中日学科差异伴生影响。结合当前社会不同领域和层次需求,明确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与行业联系紧密;日本的安全工学在学科交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安全工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程度较低;日本学校与社会的交互培养模式使人才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