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建设信息化在油田工程管理中的研究应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大港油田部分采油厂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较高含水阶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勘探开发效益,增强采油厂的核心竞争力,为达到 " 精细 化管理、效益化生产 " 的目标,大港油田及采油厂积极开展数字信息化采油厂模 式下的生产运行、安全管理、技术研究、综合治理、组织优化以及数字化保障等 方面管理实践,
  工程地面数字信息化的概论;模式 ;
  关键词:油田 数字信息化 研究
  前言
  按照油田公司“平台化、共享化、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技术,大力开展“数字场”建设,实现实时感知、远程操控、趋势预测,达到提高劳动效率、精确调控和节能降耗的工作思路。采油二厂于2012年开始大力推动地面数字化油田建设,创新建立“王徐庄模式” ,推动了大港油田公司地面数字化系统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 采油二厂位于沧州市渤海新区,辖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共有员工1013人,下设8个机关科室,11个直属单位,7个所属单位,管辖着王徐庄、羊二庄、刘官庄三个主力油田及友谊等7个小断块,89个单井点,年产原油33.6万吨,天然气年产量4000万方。实时采集和监测各电力线路运行数据、故障报警信息,及时反馈油井的电力运行状态指标和参数,根据所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下图作为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 研究目标: 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充分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打造集生产数据采集、处理、共享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构建动态数据监控、监测数据分析、协调研究及应急处理的多种工作环境。同时,建立完整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体系,并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作为架构支撑。同步对数据采集、通訊协议、数据过程传输进行标准化模板定型。实现整装油田的数字化管理。从而满足生产动态监测、自动预警、分析诊断等生产需求。并通过王徐庄油田地面数字化集成建设,形成可推广的标准化模板,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油田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的目的。
  2.研究内容:根据技术架构针对每一层需要的信息技术进行拟合,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在满足生产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寻求最佳应用效果。确保技术架构的每一层与应用架构相匹配,从源头保障地面数字化集成建设效果。
  【三】生产现场层建设技术研究
  3.1通过对PLC、RTU、RS-485等技术的拟合及稳定性测试,确定数据采集标准,规范不同生产单元的采集内容(1)完善油水井生产信息采集标准,在原有《油水井生产信息采集设施通讯协议合规性监测》标准的基础上深化技术研究,完善监测规范,保障设备的互联互通。
  (2)按照《地面工程数字化建设规范》的要求完善小型站场数字化采集标准,按照A11建设规范开展集中监控技术研究,建立统一的生产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模板
  3.2作业区层建设技术研究
  (1)实现采集数据的集中展示和简单的远程控制,同时具备协调指挥生产的功(2)确保数据传输安全、稳定性,控制系统可靠、及时,数据处理的完整性传,优化传输方式 (3)针对烟火、报警、泄漏及人员穿戴视频分析功能开展技术攻关,利用视频监控图像对烟火、泄漏进行分析,并实现及时报警功能,实现泡沫泵“一键式”启动。(4)开展工业网安全隔离设备技术研究与测试工作,完成试点单位部署,实现生产网与办公网物理隔离。 确保生产数据的安全性与视频图像的高速率传输。
  3、3采油厂级建设技术研究
  综合应用视频技术、红外对射技术及门禁等技术,开展站场安防系统标准化设计。明确视频监控点部署、摄像机选型、系统接入方式、报警联动及远程控制等技术标准,实现远程监控、报警和现场声光、喊话等报警,防护非法侵入,保证现场生产安全。
  3.4、油田公司级建设技术研究
  (1)开展霍尼韦尔实时数据库体系架构及数据采集、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实现油水井、管道、站库信息能够基于GIS、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数据展示,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展示。
  (2)开展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按照SOA架构,在数字油田综合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系统功能。保障生产调度指挥和实时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3)完善大港油田工业生产监控视频管理系统,实现流媒体转发、存储及定制轮询、摄像头自动侦测等应用服务。
  工程地面数字信息化的概论;模式 ;
  结束语;
  大港油田经历多年信息化建设,成功地把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管理、 办公管理按照统一的标准、 流程等进行数字化运行, 并使信息化建设整体达到较 高水平。为指导生产、支持科研提供了重要保证,从而提高了生产工作时效,有 效辅助各项决策;同时对于降低生产资本支出,提高开发效益具有良好的益处。 供大家参看。
  参考文献;
  [1]李松林,苏义脑.自动垂直钻井工具的发展[J],国外石油机械,1999,10(5):10~15.
  [2]周静,尚海蜒,雷景辉,胡金艳.旋转导向闭环钻井中的测斜系统[J].石油仪器,2000,14(3):1-5.
其他文献
摘 要: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将多个自动化分系统,通过接口配置集合成一个统一的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各集成和互联系统的信息整合和共享、综合监视与操作,提升包括行车指挥、运营管理、设备维护、优化配置等在内的轨道交通整体自动化水平,本文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构成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电力监控系统(SCADA)、通信系统、列车自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能的使用需求也有所提高,而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10kV配网工程施工建设则是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实际需求做好工程建设,同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保证10kV配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10kV;配网工程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  近些年来,在对10kV配网工程管理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设计阶段、工程材料设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多,人们也加强了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研究。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几年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逐步成为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高层深基坑是支护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对提升高层建筑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对该技术的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引言 
期刊
摘 要:我国作为工业生产大国,随着技术发展的革新,机械自动化装备设计及制造水平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对机械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机械行业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具体国情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机械行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设计制造 行业发展  引言:机械自动化设计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机械设计
期刊
摘 要:分析已有的研究数据及结果,并且探究表面纳米化对材料电化学腐蚀性能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能够得知表面纳米化使得材料的表面活性得到强化,进而导致活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溶解速率更大,并且钝性金属材料最外面那一层就会产生钝化膜;纳米化的过程不但能够细化晶粒,通常还能够使得材料表观其他物理及力学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鉴于此,一定要全面、科学地分析纳米材料腐蚀行为。  关键词:表面纳米化;金属材料;电化学腐蚀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含硫化氢井义177井在试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认清了硫化氢的危害、形成机理,并通过试验明确了影响硫化氢含量的因素,结合油田的实际状况针对性的制定了几种不同状况下的硫化氢防护措施。  关键词:油井;硫化氢;机理;防护措施  1、简介  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的不断增加,储量接替区块的减少,难动用区块和页岩油气逐渐呈现在油田勘探开发人员的面前,这些区块以及稠油热采区块、注聚区块油层都有硫
期刊
摘 要:组合梁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结合试验模态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组合梁连接件损伤程度及损伤位置进行有效检测。提取1、2、3阶的位移模态振型并计算曲率模态,分析损伤前后曲率模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曲率模态是一个对连接件损伤较敏感的参数,且1阶曲率模态及其曲率模态差能较好的反映连接件的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有限元中通过减小节点弹性连接的弹性系数模拟连接件损伤,有限元方法和试验分析得到的曲率模态的
期刊
摘 要:物探测量作为地质勘探行业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对特定地区地下资源结构的总结分析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各种新型勘测技术引入这一工作不仅使物探测量工作人员极大地减轻了工作负担及工作难度,还对提升物探测量准确性提供了重要保证。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就成为了这其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数学研究方法,简要地总结目前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精
期刊
摘 要:油井低泵效对抽油机、三抽设备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同时因气体影响较大对油井产能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机采井抽汲理论分析,结合现场运行,找到了影响机采井抽油泵效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提高抽油泵效的最优途径。结合油田现状,有的放矢的从技术装备、油井参数及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对机采井抽油泵效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提高抽油泵效措施的有效实施,机采抽油井在产液量和含水均保持的同时,2017年抽油
期刊
摘 要:高良率是生产制程的目标之一,也是考核研发、工艺、生产的重要品质指标,出于成本管控,普遍采用水冷散热的结构,大部分厂家都会采用箱体合箱密封的方式,所以如何保证合箱之后长期使用不漏水一直是研发、工艺、品质都在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进行有效管控,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本文主要从产品结构设计阶段到产品量产装车后对箱体漏水管控的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水冷散热;合箱体密封;仿真实验;管控方法;应力;变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