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飞扬,恒丰集团凭什么“一马当先”?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湖200万锭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的成功接管,标志着德州恒丰集团开启了从规模扩张到参与国有投资项目,从投资增长向管理咨询输出服务型增长的新转型、新模式。在该项目的运营管理过程中,采用了“资本+管理”模式,制定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激发了资本方和管理方的潜能和优势。
  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原材料及能源环保成本持续走高,使得我国纺织品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有的企业步履蹒跚,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轰然倒下。但,纺织行业从来不缺乏惊喜,也涌现出了一批像德州恒丰集团一样的企业,撸起袖子加油干,逆势飞扬佳绩传。
  多方积聚雒星 恒丰模式攻占高地
  近日,经广东省党政代表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方考察以及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推荐,德州恒丰集团凭借行业领先的“恒丰模式”、“恒丰效益”,作为草湖200万锭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合作管理方,成功接管该项目。
  这是国有、地方、民营三方投资加民营企业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3+1”制度性探索,标志着德州恒丰集团开启了从规模扩张到参与国有投资项目、从投资增长向管理咨询输出服务型增长的新转型、新模式。
  据了解,草湖200万锭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是广东省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建项目。该项目作为广东产业援疆的标杆项目,是兵团向南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喀什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平台,是助推喀什纺织产业加快发展、带动新疆喀什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将完成100万锭,2020年完成200萬锭的建设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出席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期间,赴该项目调研参观,作为项目合作管理方的恒丰集团理事长苏建军汇报了项目进展和总体规划。
  兵团草湖项目通过恒丰集团的加盟和恒丰模式的引入,可发挥其作为一流棉纺织布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研发的优势,在质量管控和品牌创建的市场地位,在纺纱、织布、印染和服装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
  基于新疆特殊区位优势、特殊政策,广东特色的国有大公司规范运营模式、新疆地方政府和兵团师市合一的管理引导以及恒丰集团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必将助力产业园逐步形成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为整个纺织行业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产业援疆政治战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管理 未来发展超乎想象
  据了解,在该项目的运营管理过程中,采用了“资本+管理”模式,制定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激发了资本方和管理方的潜能和优势。作为项目投资者和管理者的恒丰集团,成立了草湖产业园项目推动领导小组并下设五个工作小组,以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为项目合作的主体,整合集团有效资源,全面做好合作项目推进工作。
  目前,在广东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地党委的重视推动下,在各级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和管理合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
  一期东纯兴30万锭已于2017年5月全面达产,德州恒丰集团派出了大批管理人员交流对接,实现了对一期项目的顺利接管。7月17日,在恒丰集团召开的理事会上,通过了东纯兴公司加入恒丰集团理事单位的决议,东纯兴公司正式成为恒丰集团的理事单位。
  二期东恒兴30万锭将于2017年底投产;三期东湖兴40万锭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已成功签约并奠基启动。
  谈到该项目的前景和未来时,苏建军充满信心。
  “整个项目汇聚了广东速度、兵团优势、东莞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有国有控股的坚强后盾,有广东省、兵团和行业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在项目的管理中也要通过提升技术力量,加强研发创新,引进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条,组建产业基金,加强金融支持,打造集原料、纺织、印染织布、成衣加工、品牌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水平的全国一流纺织服装基地,助力南疆地区社会稳定发展,并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区位优势,把草湖纺织产业园打造成国际化的纺织服装基地。”苏建军如是说。
  一马当先 独具特色是关键
  近几年,在我国纺织产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大环境下,德州恒丰集团逆势生长,依然保持强劲有力的发展态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排名逐年提升,在2016年度棉纺织行业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7位。“恒丰模式”、“恒丰效应”在业界得到认同,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创新驱动力、文化引导力和精细管理的保障力。
  目前,恒丰集团创立了独具“仁和”、“恒丰”特色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以价值传递为核心互动互生的6大实效管理体系架构,缔造了定位高端、研发带动、同业协同、产业链研发、整体联动的集团管控模式。
  据了解,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是恒丰集团的发起核心单位,恒丰管理人员经历了纺织企业几次波动起伏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具有强烈的产业报国、产业强国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优势明显。同时,恒丰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目前集团拥有一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一家省级植物染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院,一家省级俞建勇院士工作站,四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一家主导新技术、新材料全产业链孵化的公司,已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强有力的产品研发体系,科技研发能力在行业遥遥领先。
  德州恒丰集团的核心企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新建的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十足,使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与民营企业的现代化高效管理做到了有机融合。随着“规模百万锭、产值百亿元”的“双百战略”的确定,恒丰集团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客户管理、品牌管理等方面创新突破,形成了强劲的实效管理优势。
  另外,为更好地充实恒丰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适应恒丰集团产业转移、产品持续升级、长效领跑的需要,恒丰集团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团队执行力、领导力、管理技能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成效显著。恒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优势突出,被授予“纺织行业信息化改造提升试点企业”称号,当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恒丰集团进行有效管控的有力手段,也为企业向大数据管理演变奠定了基础和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强企”一直是恒丰集团管理上的一大亮点,也是恒丰集团实现有效领导的坚实支撑。其打造的企业文化体系不仅实现了“仁和”、“共赢”的关系,促进了集团的快速稳定发展。而且还得到了行业及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多次获得殊荣。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逆势飞扬,才能涅槃重生。2017年对于恒丰集团而言是创新发展的一年,更是收获硕果的一年,相信恒丰集团不会止于现状。未来在寻找产业新生命力,发掘企业新动能,全方位配置资源,打造可持续供应链等方面,德州恒丰集团必将携手各方共筑强国梦,不断缔造新传奇。
其他文献
在环保呼声愈来愈强、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当下,Lyocell纤维以其生产工艺无污染、产品性能优良并且废弃物可自然降解而越来越被广泛使用。Lyocell纤维的基本工艺相比其他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原则上,从浆粕到纤维的转变只需要几个基本的流程步骤,且大多数基本的要求已在上世纪70、80年代得到描述和解决,众多专利(已过期)也说明了Lyocell生产工艺的“主要路径”。  尽管总体上Lyocell生产过程十
期刊
7月21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召开的2017年中棉行协财务统计工作会议暨信息统计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正式发布了2016/2017年度中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百强及成长型优良企业名单。  据介绍,2016/2017年度中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百强及成长型优良企业评比旨在提升棉纺织企业综合竞争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活动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卓郎智能机械有限公司支持,在中國棉纺
期刊
1989年的深圳,空气中处处能嗅到商机。那一年,在创始人、奠基者徐家权的带领下,兆佳集团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由此拉开。后来,徐声肃继承家族产业的使命,以品牌价值、创新管理为抓手,用三十年的时间,将兆佳从乡镇制衣厂发展成涵盖全男装系列的集团企业,形成了现代制造业、零售商业和私人定制业务三大板块,拥有名盾、LOYOU、兆佳匠人三个品牌,零售门店达300余家。  小小制衣厂,一条西裤闯名堂。在大时代的滚滚浪
期刊
纺纱公会以推动台湾优良纺织产品为长远目标,并积极扮演纺织产业上游推手的角色,展现台湾纺纱产业最佳产品的功能与特色。每年皆组团参加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使会员企业的顶尖产品能创造更多的商机,带领台湾纺纱产业迈向新纪元。  2017年10月11~13日参加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覽会的会员企业,在6.2馆有9家,分别为三永纺织公司、三越纺织公司、大立纺织公司、大耀纺织公司、内新
期刊
“纺织业不是夕阳产业、落后产业,它是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转型,不是为了削弱纺织业,而是要通过创新驱动和提档升级,做优产品,做强主业。”这是吴江区委常委、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书记范建龙对于纺织业发展前景的深度看法。一年来,盛泽纺织业抓好“聚力创新”这条主线,紧扣“创新四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新形态,引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砥砺奋进,打造出“丝绸古镇、纺织
期刊
智能的世界,离我们还有多远?  其实,智能时尚已无处不在。智能化科技的点滴突破,都将带来制造效率的飞升、传统瓶颈的破解,甚至思维模式的颠覆。服装产业的智能化将因何而生?  未来,智能,已不只是从服装产业链上游到终端的某一个步骤的智能化,而是消费者全程参与其中,身临其境的一个体验过程。  第一步:自主选择 量身定制  在智能化体验中,消费者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智能下单。  “顾客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挑选面
期刊
2017(春)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窗帘布艺展览会向业界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四天展会期间,总成交额达2.76亿元,采购商达32800多人次,一举打响了“柯桥·窗帘布艺”的区域品牌,提升了柯桥产业集群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2017(春)柯桥中国轻纺城窗帘布艺展览会的开门红,让行业对2017(秋)柯桥中国轻纺城窗帘布艺展览会(以下简称“柯桥秋季窗帘布艺展”)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  随着展会的日趋临近
期刊
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是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以下简称PH Value)的“铁杆”粉丝,自2007年第一次参展,如今已携手针织展并肩走过了11个年头。  近年来,随着持续引进合作和国际化布局,铜牛集团的业务涉及范围也更加广泛,涵盖了针织内衣、户外功能服装、运动和居家休闲服装、行业制装等众多领域。  铜牛这个老牌企业,如何在新锐品牌日益崛起的时代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又是如何寻求着自我突破?
期刊
早在7年前,大家都不知石墨烯为何物时,强生集团董事长沙晓林就建立了一支由两名美国科学家、两名德国科学家以及两名中国教授组成的研发团队,研究石墨烯材料的多方面技术应用,尤其是特种纤维。他解释说:“强生靠生产安全手套起家,这个领域我们也相对熟悉,安全手套涉及的抗热、防切割、防穿刺纱线都属于特种纤维,将来石墨烯在特种纤维领域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8月7日,强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在义乌举办的“强生凯瑞
期刊
7月28日下午,2017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产品峰会——“新趋势·新材料·新应用”交流会在福建恒申集团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围绕纺织面料流行趋势、新材料、新產品研发及其应用前景等热点话题展开,权威专家重点解读了锦纶产品的创新趋势,启迪行业逆势发展之法门。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玮,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主任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