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盆腔骶前脊膜膨出伴胆脂瘤合并脑积水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膜膨出是先天发育不良件疾病,常伴有多种畸形,如脑积水,并可能有局部先天肿瘤,但三者并存者极为罕见.笔者收治一例此种情况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结合视神经脊髓炎(NMO)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脊髓MRI特点探讨两者之间差异发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3例NMO患者及21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症状及脊髓MRI上受损部位MRI上的差异.结果 NMO患者多为女性,且首次发病年龄、扩展病残状况评分(EDSS)评分均高于MS患者;双侧深感觉障碍、束带感、直肠或
目的 探讨平板DSA新技术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CCF患者术前行3DDSA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定位瘘口并对瘘口进行测量.治疗中利用可调控实时透视路途技术(Landscap技术)制作路径图,以3D图像所示瘘口及周围骨性标志作为对照进行封堵治疗.结果 12例CCF均可清晰定位瘘口,瘘口直径平均3.7 mm.利用Landscap技术使颈内动脉路径及海绵窦骨性标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血管因素在AD发病和病情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收集自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广州市脑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64例AD,42例VD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总动脉(CCA)距分叉2 cm处,颈内动脉(ICA)距起始段膨大部位远端1.0~1.5cm处,观察动脉形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目的 探讨一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实施支架置人术前及术中的脑保护措施对降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有效性。方法1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流阻断耐受试验,对2例重度不能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术前进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对2例相对不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支架置入术。术中采取减少脑血流阻断时间、降低血栓形成等各种有效脑保护措施,防止缺血事件的发生。术后通过弥散加权MRI(DWI)检
期刊
目的 通过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的方法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1例)和治疗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疗程均为12~14d.观察治疗前后BOLD-fMRI影像和患侧手食指肌力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
目的 研究抗癫痫药物引致的皮肤不良反应和人白细胞抗原HLA-B*1502基因的关联性.探讨抗癫痫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癫痫门诊自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癫痫患者31例.其中应用卡马两平(CBZ)引致皮肤不良反应13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6例、轻度斑丘疹(MPE)7例],无皮肤不良反应15例,应用拉莫三嗪(LTG)引致MPE 3例.采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白色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情况并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 监测医院感染. 方法 收集自2007年5月至11月从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内分离的30株白色念珠菌,以微量液基稀释法分析常用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药物敏感情况,同时提取DNA后进行RAPD基因分型. 结果 临床分离的30株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别为伏立康唑(100%)、两性霉素B(1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缺失和Tau(ser202)异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海马齿状同注射B淀粉样蛋白(A13)建立AD大鼠模型,根据不同饮食,将动物分为高胆同醇AD组、高胆同醇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标准饮食AD组和标准饮食PBS组;采用尼氏染色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缺失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及皮层Tau(ser202)磷酸化水平.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增加
目的 评估无水乙醇在颅内巨大高血运脑膜瘤手术中的止血作用及脑膜瘤的切除效果.方法 四川省肿瘤医院颅脑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对12例颅内巨大高血运脑膜瘤患者采用术中无水乙醇(8.5~27mL,平均11.2 mL)注射止血后,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术. 结果脑膜瘤注射区不同程度变白.瘤体变硬,表面及切面出血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本组病例术中出血约48~154mL,平均67mL;手术全切1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