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完善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能化的工作手段是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标志。本文着重阐述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在学院课务管理中的应用与完善,并结合学院实际总结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经验,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功能,实现教务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
  【关键词】教务管理 智能化 校园信息平台 应用
  
  前 言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如何摆脱繁杂的手工作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顺畅,已成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借助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完成从学生注册、教学计划制订、编排课表、成绩录入、查询打印到毕业资格审核等一系列的教务事务管理,极大提升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校园教育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实现了教务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
  一、智能化教务管理的益处
  (一)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
  在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高等院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益繁杂。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数据和种类繁多的报表文档,采用手工整理、编排不仅过程复杂、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陈旧的人工管理模式再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效能要求。因此,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教务管理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一套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化教务管理软件以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集成、传递,成为教务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二) 学院教务管理的特殊需求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逐渐增多,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排课管理、学籍管理等各项教学管理的需求。就课务管理而言,我院因专业需要,学生技能课要求实行小班化分组教学,排课任务繁杂艰辛。仍沿袭传统的人工作业,显然力不从心,因而在课务管理中引入智能化教务管理势在必行。
  (三)智能化教务管理的益处
  一直以来,从新生入校注册、制订教学计划、编排课表、考试、成绩录入,到毕业审核、成绩打印等一系列机械的事务性操作,使高校教务工作者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忙碌之中,从而造成一方面易出差错、教务管理水平低下,一方面没有多余的精力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务管理。而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校园信息平台的数据库进行科学管理,完成数据生成、统计、分析、报表填写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将大大提升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oracle数据库,学生可登录校园网络查询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学分等情况,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并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网上选课;教师可通过平台录入学生成绩,系统随即自动生成成绩分析等。教学计划的管理也由此更加规范,“智能排课”和“人机交互式排课”取代了繁琐的人工模式,使学院的教务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二、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在课务管理中的应用与完善
  课务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也是学校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作为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
  (一)教学计划管理系统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用于对全院所有专业的教学计划、专业名称、实践教学管理等资源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编排的数据信息共享。
  1.专业计划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的专业计划管理模块实现了专业信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信息的管理功能。学期初根据专业代码、班级代码、教学场地类别代码、师生基本信息、课程库等基础数据录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各年级的专业信息、专业方向和模块和课程信息。在专业信息管理中,需要按年级录入专业名称、教学计划号、任务、学生数等信息。课程信息管理则包含了各个专业的开课计划,包括学分、学时、课程性质等信息。
  2. 计划任务下达
  各专业的计划录入完成后,便能在教学任务管理模块中分年级创建学期教学任务。
  3. 教学任务安排
  旨在落实已创建的学期教学任务,安排上课班级、任课教师、教学场地要求等信息,完成教学任务安排。
  (二)排课管理系统
  1. 排课相关数据处理
  完成教学计划管理模块中的计划任务安排后,首先要进行的是排课数据初始化,校验数据的合理性。当发现某条记录的数据不合理时,系统指针将停在该条记录并提示哪个字段不合理,数据修改正确后再进行统计。对于个别课程的调整,还可使用增加、删除排课任务功能进行任务的调整。
  2. 系统智能排课
  在排课数据条件设置中对一些排课数据进行初始设置,如可排课时间设置、排课教室条件设置等排课的各项限制条件。之后将排课用的教学场地信息维护正确,数据初始化后开始系统智能排课。
  3. 人机交互式排课
  人机交互式排课是对系统自动排课所作的手动调整,也是排课系统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排课方式。因系统智能排课有很大随机性,很多时候无法人性化地处理某些教学上的特殊需求。比如在教学场地的安排上,系统根据设定好的数值为每节课自动安排教室,却给任课教师带来了每节课换不同教室的不便,这种情况下采用人工手动方式尽量将每位教师每天的课程集中在同一教室安排即可避免这一局限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它还很大程度满足了我学院专业课程分组教学的特殊要求,并能及时检测冲突,真正实现智能与人工的交互效应。
  对于教学计划和排课系统的管理,需遵循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而严谨的操作规程,排课前做好各类数据的准备工作,包括:核查专业计划是否完整、准确;创建排课学期的计划任务,维护教学场地、排课数据条件设置;统计排课相关数据,将计划任务提取到排课任务等。
  (三)选课管理系统
  1. 选课规则调整
  选课规则调整是在维护选修课学科代码和课程性质代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选课规则的调整,为后台选课作准备。包括设置选课学期、学生容量、限选人数、是否可退选等信息。而后进行选课时间及轮次的设置。
  2. 学生网上选课
  要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必须有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与之相适应。运行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以来,我院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统一实行网上开放式选课。后台进行选课规则调整后,学生即可在浏览器中输入学校WEB服务器地址,登录系统进行网上选课。
  3. 学生选课后选课信息调整
  选课调整主要是对学生的已选情况进行筛选和后台增补学生选课信息,在这一环节中除可实现当前学生记录的增加与删除外还可进行课程的停开设置、专业标记、课程容量调整、选课筛选等控制。
  4. 信息汇总打印
  学生网上选课后,可根据各任课教师的课堂成绩记录需要选择相应的格式进行打印,点名册上即可汇总呈现选课名单、平时成绩等详细的课表信息。
  (四)信息查询与发布
  利用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师生可进行各类教学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如教学计划、学期课程、教师任课表、学生选课情况等。选择数据表和用于查询的字段,填写字段值,即可便捷地进行数据库检索,获取所需资料,统计分析课程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资料、自动查询的功能,能有效避免错、漏统计的情况,改善对学生的信息服务质量。此外,通过设置管理员权限,教务人员可在平臺上进行教务信息的发布,实现对教学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三、保障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运行的条件
  为保障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确保教务管理智能化的顺利实施,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教务管理智能化既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教务管理人员应打破陈旧的管理模式,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对教学管理进行手段、方法、思想观念的改变,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理念。
  (二)自我提升与培训
  应用智能化教务管理软件需要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一定的数据库知识。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尤其加强计算机技能方面的学习,通过操作系统认真分析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秘书、教师实施多层次的培训,如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办公自动化系统培训、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及相关专业前沿理论和实践的培训等,以便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教务管理的需求。
  (三)技术支撑与协作
  管理部门需拥有专用计算机与校园网相连用于教务管理,由教学秘书负责操作。要为管理平台设立专门的服务器,指定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保障整个校园网的畅通。还要适时、适量跟进和建设智能化教务管理所需要的各类硬件设施。此外,各关联部门间做到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按照管理权限进行数据的维护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化。
  四、存在问题及拟在该领域继续开展研究的内容
  自运行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以来,许多问题正在学院的支持和软件公司的协助下逐步解决,管理系统环境基本保持稳定,但部分功能的设置仍不十分全面:
  1.校选修课时间的排定中无法设置中午时间段,建议增设个性化选项,设置午间和晚间自定义时段,或是以钟点代替课时计数。
  2.版本升级过程不稳定,排课数据初始化处理过程偶发生中断,人机交互排课过程偶有数据丢失现象。
  3.按条件查询上课情况时无法显示3节连排的课程,单位划分不明确,给课程统计造成不便。
  4. 由于受硬件设施所限,目前尚不能实现校园网外访问,待日后增加一台服务器就可实现,这样学生查询成绩、选课、教师录入成绩等均可在家里完成,从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5. 当前电子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范圍仅限于本部门课务和学籍管理两方面,学院成教、自考的课程安排与调度都是单独进行,易发生教师、教室冲突的情况,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扩展系统管理范围,使之与其他各部门间构建起完整的网络体系。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们通过程序个性化设置和软件升级等方式,使系统更贴合本院实际、满足本学院教学的特殊需求,切实提高学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结 语
  我院在智能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初尝甘果。教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使教管人员的管理观念得到转变,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管理素质得到提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学习条件。软件的使用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和困难,有技术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结合学院实际,我们在尝试与摸索中不断总结智能化教务管理的运行经验,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功能,为下一步推行学院数字化教学管理积累经验与奠定基础。相信经过不断操作和测试,智能管理系统将日益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学院教学管理服务。
  
  【参考资料】
  [1]李然.试论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理念与工作方式的转变[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3).
  [2]王玲.对高校网络化教务管理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2).
  [3]正方公司.正方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
其他文献
研究了X、V型两种不同的坡口形式对不同匹配的压力容器用钢16MnR对接接头的冲击韧度、硬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引入匹配比的概念,提出了由匹配接头理论匹配比计算实际匹配比
劳务派遣与传统的直接聘用模式相比具有提升组织灵活应变能力、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等优势,改革开放后获得迅速发展。近年来,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位,劳务派遣三方主体间的复杂关系
为了研究推力偏心对精确制导火箭弹弹道的影响,通过对推力偏心的几何分析,建立了推力偏心的数学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对火箭弹进行射击仿真实验。在推力偏心影响下,通过调整
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探讨了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问题,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政企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市场的规模显著增加。当众多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加快在中国本土化的步伐时,中国到海外投资的企业也悄然加紧了在投资国的本土化进程。
进入新世纪发展以来,互联网对于整个社会、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两年,各种专业化的APP客户端大行其道。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5年3月底中国手机通讯用户达12.9亿,其中4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恶性肿瘤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台不仅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创建了移动网络电台,并且融入社交概念,开发出移动社交电台应用。本文介绍了
在严格控制堆肥条件的堆肥反应器中,以鸡粪为堆肥基础原料,内源微生物M37和外源微生物VT为接种剂,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C/N、水溶性碳(WSC)、发芽指数(GI)以及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