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Pro 3评测:制造业IT设备移动化是未来趋势

来源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8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在2014年发布了全新的平板电脑Surface Pro 3,微软 Surface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既是最轻便的超极本,又是最强大的平板电脑;同时也有人认为,它始终无法取代笔记本电脑,也比苹果或者其他安卓系统的平板电脑笨重很多。实际上,微软一直在努力证明其拥有研发横跨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两大领域产品的实力,更号称Surface Pro 3是“无所不能”的设备。对于性能、工作环境、系统稳定性要求都十分苛刻的制造业来说,Surface Pro 3究竟是否可以做到“无所不能”,而 Surface Pro 3这类移动化 IT设备又是否可以适应制造业未来 IT设备的发展趋势,且看以下测试。
  一、测试平台简介
  微软Surface Pro 3价格相较其他平板电脑稍微高一些,相当于一款高端 PC的价格,但性能方面绝对可以达到高端笔记本电脑的性能。Surface Pro 3配备了基于Haswell微架构的英特尔第 4代酷睿处理器。本次测试的机型是Surface Pro 3酷睿i5处理器 128GB固态硬盘版机型。Surface Pro 3的接口与上代产品相似,电源键位于机身顶部,机身左侧是耳机接口和音量键,右侧则是USB 3.0接口、Mini Display接口和充电口。底部依然是用于连接 Type Cover键盘的磁性接口。同时,机身的左侧下方还设计了一个最大支持 128GB容量扩展的 micro SD卡插槽,Surface Pro 3的前后置摄像头均升级至500万像素。
  处理器是 Surface Pro 3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处理器的性能决定了平板电脑的计算能力,反映到日常应用上就是执行文件打开,剪切复制,搜索等操作的速度,在设计软件上会影响如执行复制、阵列和旋转等操作的速度。用于测试的 Surface Pro 3选用的是酷睿 i5-4300U二核四线程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22纳米工艺,三级缓存 3M,可以基本胜任制造业常见任务。酷睿i5-4300U处理器,内置Intel HD4400,核心频率200-1100MHz,相当于中端显卡的处理能力。
  二、基准测试
  1. SPEC Viewperf 11测试
  SPECviewPerf是专业级、符合工业标准的OpenGL图形显示卡效能测试分析软件。SPECviewperf 11中包含有 8个不同的测试环节,每个环节都能模拟一款 CAD/CAM软件,其中一些测试场景甚至有超过 6000万个定点数据,能够充分测试出参测系统的整体性能与显卡的OpenGL性能。
  虽然Spec Viewperf 11是在2010年9月发布的,但是 Spec Viewperf 11的测试成绩对制造业用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测试Surface Pro 3的图形性能,Spec Viewperf 11十分合适。
  测试结果说明。
  (1)Surface Pro 3完成了 Spec Viewperf 11基准测试中除 catia外,所有项目测试。由于 catia的模型尺寸最高可达 2500万不等顶点,对平台的计算能力和渲染能力有很高要求,已经超过入门级需求范围,所以未能完成本项测试属情理之中。
  (2)基准测试成绩表明,Surface Pro 3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渲染能力。结合Surface Pro 3的移动特性,Surface Pro 3的硬件配置基本可以满足常见设计软件的云端版。
  (3)Surface Pro 3搭载64位操作系统和4GB内存,从测试成绩来看 Surface Pro 3不仅可以支持日常办公软件和云端版软件,也可以支持 AutoCAD和 solidworks这类入门级设计软件的小规模设计。
  2.基准测试二:CineBench R11.5
  CineBench是基于 Cinem4D工业三维设计软件引擎的测试软件,用来测试对象在进行三维设计时的性能,它可以同时测试处理器子系统、内存子系统以及显示子系统。第一项测试的是显卡的性能,第二项测试结果体现 CPU的性能。CineBench R11.5也分为 32位和 64位两种软件,可以完善地支持多核、多处理器,它的显示子系统测试基于OpenGL。
  测试成绩说明。
  CineBench R11.5是一款普遍使用的测试软件,其主要考察处理器和显卡性能。系统给出的参考配置得分,最低配置也是四核八线程的处理器,Surface Pro 3凭借着低电压版的双核四线程处理器可以得到这个分数已属难得。CineBench R11.5测试说明 Surface Pro 3具备入门级渲染能力,可以执行简单的渲染和三维模型展示任务。
  三、应用测试
  1.AutoCAD测试
  AutoCAD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二维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三维设计,由欧特克公司开发,是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软件发展至今,三维设计功能已经相当完善,它的三维功能已经在机械、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次测试的版本是 AutoCAD 2014版。测试模型是一架 F-18战斗机模型,零件数约为 100个。
  打开 AutoCAD 2014速度约为 10秒左右。选择载入要测试的模型,这一过程基本流畅。CPU的性能和内存主要决定了载入模型的时间。载入模型后选择材质,Surface Pro 3处理命令的反应略微停顿,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选择模型线框模式,进行旋转平移,缩放。整体操作较为流畅,说明在Surface Pro 3负荷内。
  该模型属于中等模型,AutoCAD 2014属于低端设计软件,经过测试证明Surface Pro 3基本可以完成AutoCAD的入门级任务。
  2.SolidWorks测试
  SolidWorks 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 Windows开发的三维 CAD系统,在三维设计领域使用十分广泛, 是国内入门级三维软件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款。SolidWorks与 Surface Pro 3搭载的 64位 Windows8.1操作系统兼容性良好,十分适合测试 Surface Pro 3的三维设计能力。如果 Surface Pro 3可以完成 SolidWorks 的应用测试,那么各类云端版三维设计软件就更不在话下。为了更贴近真实使用感受,载入模型后环境参数等设置均设为常用值,这样可以兼顾图形表现和操作体验感受。
  本次测试的模型为瓦里机器人玩具模型,零件数在 80左右。在 SolidWorks中执行拖 /放、点 /拉等操作,基本没有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在不同模式下对模型选择材质,添加光源等操作,有明显的拖慢现象出现。在执行复制操作时,画面出现略微停顿,鼠标略有粘滞感,此时的任务已经超过平板电脑的能力范围。在压力测试下,Surface Pro 3运行较为平稳,实际体验符合基准测试成绩,使用体验较好,基本可以运行入门级设计任务,但建议用户使用时关闭材质光源等选项节约硬件资源。
  四、结语
  Surface Pro 3是一款适合于制造业用户使用的产品。该产品基本可以完成所有软件的展示工作,并且支持入门级设计和大部分云端软件。该产品大于 8小时的超长待机的特点,可以满足经常需要下车间或是进行实地操作的制造业用户的特殊需求。高速的固态硬盘和便捷的无线功能,使之更加适应制造业移动互联的发展方向。Surface Pro 3的高分辨率前后置摄像头还可以完成检测比对,对制造业企业非常实用。制造业 IT设备移动化是未来趋势,Surface Pro 3是一款紧扣这一趋势的产品。
其他文献
考虑了含奇异项的退缩抛物型方程柯西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初始条件的关系,证明了在初值较小时解是全局存在的。在初值较大时解会在有限时刻产生猝灭现象.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医院改建、扩建的高峰年代!”因为需要改扩建的医院数量过于庞大。近期就有几千亿资金缺口。目前80%的医院是存在改扩建问题,20%需要新建,尤其是近十年建的,100
运用基础代数中有关正规子群、全形和重陪集等理论,对商群Hol(G)/GL的阶数进行了探讨,得到了2个关于G是有限群的结论.
对国内外降低高速公路噪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降噪措施的设计技术及方法方面进行了论述,根据这些技术和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One trial was conducted to study nutrition digestibility of Euchsaena mexicana Schrad (EMC) diets for Wulong Goose.Thirty-two geese of 9 months old were selecte
讨论了Bogdanov—Takens系统在全平面上的奇点分类,通过引入Poincare变换得到:当λ1>O时,无穷远奇点(1,一1,0)和(0.1,0)是系统的鞍点;运用后继函数法得出结论:当λ1<0,λ2<√-λ1时.奇
哮喘恶化能够明显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严重的哮喘恶化还是导致其住院和高额医疗费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还缺少一个广泛可接受的哮喘恶化的定义
冠心病是工业社会中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高脂血症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是巳知的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HDL胆固醇被认为有保护作用。因此,认为低HD
【正】 加入WTO之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之企业对企业的职工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职工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