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一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自20世纪末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本文以南京的几所独立学院为例,对其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分析影响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大因素,最后就如何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外语专业毕业生 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种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而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独立学院自20世纪末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自诞生以来,独立学院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规模不断扩大。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5月,我国拥有独立学院共265所。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该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我们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成果分析,总结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阐述影响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大因素,提出关于如何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项改革措施,以提升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资源由从前的稀缺资源变成目前存在的普遍资源。“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795万,相较于2016年(765万)多出30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日益突出,大学外语专业的热度居高不下,但是就业市场对于单一语言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对于办学时间短、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高的独立学院来说,其外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甚明朗。
  针对这一情况,本小组对南京部分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涵盖了英语、日语、法语三个专业的毕业生。通过汇总、分析数据,我们关注到除去部分继续深造的毕业生(7.5%)外,绝大多数外语专业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并且就业行业广泛:排名前三的是教育培训(37.5%)、进出口贸易(27.5%)和销售(10%)。从专业对口度看,62.5%的毕业生从事的行业与外语相关,其中22.5%的毕业生对口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此外,毕业生就业地区较为集中,有77.5%的毕业生留在江苏省内工作,其中55%留在经济发展较发达的苏南地区,12.5%的毕业生选择一线大城市工作,只有2.5%的毕业生去到中西部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线上访谈中,我们向外语专业毕业生询问了他们的就业经历及他们给外语专业在读学生提出的几点建议,根据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反馈,在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中,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实习经历的重要性位列前三。大部分外语专业毕业生均赞同“外语 ”学习方式,认为这种方式脱离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更加顺应时代,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能大大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影响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尽管独立学院开办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其发展日益壮大,但相较于传统的公办院校,在生源、资金、硬件软件设施、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较低,导致一些用人单位无法深入了解独立学院的办学、教育现状,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能力不甚了解。所以,在目前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公办高校的毕业生。
  2.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
  首先,外语专业毕业生必须熟练应用所学外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这是就业的必备条件。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专业外语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然而,由于部分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的入学成绩不同、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一些毕业生的专业语言技能不过关。
  其次,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一些单位的用人标准不断提高,纯语言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能顺应社会潮流。国家教育部在出台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市场对单纯语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渐减小,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式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2]然而,目前一些独立学院设置的外语课程结构单一,培养方向狭窄,使用“外语 文学”或“外语 语言学”的形式,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
  最后,部分独立学院过于重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证书考级情况,忽视引导他们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导致部分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因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而错失就业机会。
  3.独立学院外语专业一些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因为一些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家境优渥,所以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不愿意进入一般的基层岗位工作,也不愿选择待遇较差的单位。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条件好的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这种双边需求的矛盾加剧了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的现象。
  三、提高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举措
  1.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重视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积累相关实习经验。
  首先,学生要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充分的认识,要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择业观,同时要对自身能力有客观、准确的认识,树立职业目标。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身能力水平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职业目标,也要重视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职业。
  作为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文化基础上与公办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当务之急是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在校学习期间狠抓外语基本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听、说、读、写、译样样精通,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今社会,招聘单位愈发重视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也就是相关的工作经验积累。因此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学习之余,要抓住社会实践机会,利用寒暑假積累实习经验,以弥补学历上的弱势。作为当代毕业生,我们应该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这不仅有助于实践专业理论知识,更能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培养团队意识,锻炼协调合作能力,还能深入了解许多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开阔自身视野,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2.独立学院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语 人才。
  独立学院应该以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为改革方向,由培养语言技能型人才向专业知识型人才转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考虑到独立学院与公办院校的生源在各方面存在差异,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照搬母体院校,应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专长、提高能力”[3]的基本原则进行人才培养。因此,除了向外语专业学生传授外语语言知识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要求独立学院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学校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让外语专业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民办教育办学机制的灵活性,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不断革新教育模式,及时调整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安排,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外语专业知识与贸易、金融、教育、旅游、管理等其他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利用双学位制或辅修制的方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2018年正好是独立学院诞生二十周年,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独立学院应不断探索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革,提高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外语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外语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2016年11月30日召开的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11/t20161130_290526.html,2016.11.30.
  [2]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5-29.
  [3]曹军,张拥华,刘绍勤.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5(5).
  项目及编号:本论文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2017年度创新训练一般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外语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探究”的阶段性成果201713906013Y。
  指导老师:王秋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中国梦”的内涵、本质、主要遵循及相关内容,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与层次对中国梦进行深刻阐释,在落小落细、润物无声中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梦”宣传教育为抓手,深刻挖掘“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内驱作用,积极探索“中国梦”主题
摘 要: 在刚刚摆脱“皇民化运动”的被动处境,又重新陷入戒严的混沌文化境遇下,陈映真与白先勇像是台湾社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左眼”与“右眼”,在一片迷茫的白雾之中艰难开辟出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学路径。当迥异的生活背景、文化熏陶、写作笔法被主观隐没,二人有关“中国台湾的大陆人”的题材书写均归根于生与死的人生母题。本文基于二人有关迁台族群的文学作品,从死亡者身份定位、作品主题意蕴、作者社会文化思考三方面
摘 要: 本文通过测查法、访谈法探究小班幼儿模式复制能力、模式填补能力和模式扩展能力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小班幼儿的模式复制能力发展水平比较高,而模式填补和模式扩展能力还有待提高;小班幼儿的模式认知能力存在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男孩的模式认知能力明显落后于女孩。结合访谈,作者发现小班幼儿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小班幼儿模式认知能力存在较显著的性别差异;(2)小班幼儿模式填补、扩
摘 要: 现代汉语课程在秘书学专业属于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在培养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唐山学院秘书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探究现代汉语课程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策略,主要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凸显现代汉语课程对秘书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核心能力 秘书学专业  唐山学院作为一所
摘 要: 葛兰言对于国内的文学研究学者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作为一位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文化历史学家、汉学家,他运用人类学、社会分析学的方法,征引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社会、宗教、礼俗的解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海外汉学研究体系。《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源流之一,自然成为葛兰言的重点阐释对象。本文围绕《中国古代歌谣与节庆》,探究葛兰言对《诗经》解读的新视角。  关键词: 诗经 葛兰言
摘 要: 清代文人流行在苏轼生日(农历十二月十九日)举行雅集,世称“寿苏会”。“寿苏会”肇始于苏州,宋荦于康熙年间举办的沧浪亭寿苏有首创之功。此后近百年,“寿苏会”在苏州本土消失。嘉庆道光年间,尤袤后人尤兴诗坚持寿苏近三十年,使寿苏雅集复现于三吴。尤兴诗与其同人黄丕烈、石韫玉、彭希郑、朱珔等的寿苏雅集是嘉道寿苏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清代“寿苏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尤兴诗
摘 要: 1848年拉斯韦尔提出传播学的“5W”模式理论,将传播过程中的五环节清晰地呈现出来,奠定了传播学理论研究基础,思政工作与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自媒体平台的崛起,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本文通过传播学与思政教育跨学科研究,积极寻求在“5W”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优化与选择。  关键词: 拉斯韦尔 5W模式 新媒体 思想
摘 要: 学术英语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新的方向之一,是非英语专业重要的英语课程。本文探讨如何将思政理念“如盐在水”“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语言教学课堂文化,从而有效实践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 学术英语 课程思政 实践路径  一、“学术英语”课程发展研究背景  新时代,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培养
摘 要: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建立模型,对影响初中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个人因素中的同事关系、职业倦怠对其总体工作满意度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学校环境因素中的学习风气、学生管理对总体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初中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具体维度(包括对报酬待遇、学校管理方式、学校硬
摘 要: 新时代赋予高校新的责任和使命,高校要想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转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原先的“教师主体”模式转为师生“双主体”模式,使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度”走向“双向互动”,实现教育“双主体”的共识性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双主体”  引言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1]。习近平总书记3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