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中东部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发育长达150 km古河道砂体。已先后在该古河道内探明了多个规模较大的铀矿床。以该区含矿目的层赛汉组上段铀矿石和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与电子探针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岩石学特征对比研究,探讨铀矿石与围岩的岩石学特征差异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控制。研究表明,古河道砂体粒度总体较粗,分选性差;碎屑岩以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云母和重矿物,岩屑种类多。该结果反映了古河道沉积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的特征。与古河道毗邻的花岗岩体可能是重要物源和铀源。铀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