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工造林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中国林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到2050年时,中国将主要通过人工造林及保护天然林等措施,使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6.55%提高到26%,達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以上。而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后中国还将进一步加大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工造林工作,以提高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本文对人工造林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人工造林 高产 途径 措施
  营造森林是培育森林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营造这个环节将苗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栽种在造林地上,因此这个环节也是狭义上理解的造林。通常根据造林的土地是否生长过森林分为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都属于森林培育学研究的范畴,无本质差别。人工营造森林实质是树木利用土壤和气候资源,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有机物质生产的过程。
  一、人工林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是指造林的具体方法。按造林时使用材料的不同,造林方法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1、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进行造林的方法。播种造林避免了育苗和栽植工序,施工简单,但种子消耗多,易遭受鸟、兽、杂草危害,因此,常适用于种子来源丰富、种粒大、发芽容易的种子。
  2、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将苗木直接栽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苗木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造林前期生长较快,能够较早郁闭成林,但育苗、栽植费工、造林成本高。
  植苗造林苗木成活的关键是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而控制苗木吸收和消耗水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植苗造林时为了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常采用截干、剪除枝叶、蘸泥浆、浸水和化学药剂蘸根等方法处理苗木,而且还要保证栽植前各个工序起苗——分级——包装——运输——假植——栽植不离水。
  植苗造林常用的方法为穴植法。栽植时首先要挖穴,穴径不小于苗木根系直径,穴的上下直径要相同。栽植时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进行,即第一次填土到穴深的2/3,提一下苗,保证不窝根,然后踩实;第二次填土到穴满,踩实;第三次填浮土。植苗造林南方四季都可进行,北方可在春、夏、秋三季进行。
  3、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直接栽种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分殖造林能保存母本的优良性状,节省育种、育苗工序,成本低,但要求立地条件较高,具有无性繁殖能力的树种。
  分殖造林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插条造林、插干造林、埋干造林、地下茎造林等。插条造林是常用的分殖造林方法,是利用树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栽种于造林地的方法。一般插条的年龄1~3年生,粗度1~2cm,插条长度30~7Ocm。扦插的深度在干旱地区要低于地面,在湿润地区高出地面3~5cm。分殖造林多在春、秋两季进行,也可以在雨季进行。
  二、人工林获得高产的途径和措施
  虽然森林被划分为五大类,但我们在这里将以用材林为主探讨森林的一般培育模式。对于用材林来说,人工培育的主要目的是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要想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如下途径:
  1、遗传改良
  通过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获得优良的品种,增加生长量和抗性。
  2、建立合理的林分结构
  结构决定林分的产量.通过调整密度、混交等,使林分具有良好的结构,在单位面积上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优质的木材。
  3、改善生长环境
  通过人为措施改变林木生长的环境可以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木的抗性。
  上述三条途径给我们指明了用材林要达到培育目标的人工调控方向,但要实现目标还应有具体的措施。经过林业工作者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实现林分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基本措施有如下六项: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细致整地、精心栽植和抚育管理。
  三、合理的林分结构是森林获得高产的基础
  合理的林分结构是森林获得高产的基础,在生产实践中常通过调整树种组成和密度来调节林分的结构。森林根据组成树种的不同分为纯林和混交林。纯林是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混交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1、林分密度
  密度既影响林木个体的生长,也影响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通常密度对林木个体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规律为:①密度与直径生长和单株材积生长呈负相关;②密度对树高生长几乎没有影响;③适当增加密度树木可以形成通直饱满的干形;④各个生长阶段的森林都存在一个合理密度,在这个密度下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由于森林在生长过程中,密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经营森林时就要不断地调整林分密度,保证林木个体生长良好、林分群体具有较高的产量。在人工造林时,最初栽植的密度也称为造林密度,即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株数或种植穴数。造林密度既影响林木生长和产量,也影响林分郁闭时间的早晚,因此,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在确定造林密度时主要考虑如下原则:①根据经营目的确定,生产大径材造林密度应小些,生产小径材密度应大些。②根据树种特性确定,喜光、速生树种造林密度应小些,耐阴、慢生树种应大些。③根据立地条件确定,立地条件好林分郁闭早,应适当稀植,立地条件差林分郁闭晚,应适当密植。④根据栽植技术确定,栽植技术越成熟、越集约,就越没必要密植。⑤根据经济效益确定,造林密度大,投入的人工和苗木等就多,造林成本增加,因此,要考虑最终的经济效益确定造林密度。
  2、混交林
  在营造混交林时,确定合理的混交方法和比例是混交能否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混交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①株间混交,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这种混交方法种间作用出现早,表现激烈。②行间混交,一个树种的单行与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种间矛盾比株间矛盾易调整,施工也较简单。③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种植2行以上构成的带与另一树种构成的带依次种植的混交方法。种间关系先在边行出现,易调节。④块状混交,将一个树种栽成小片与另一栽成小片的树种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块状混交种间关系易调整,施工简单。混交比例是混交林中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一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决定该树种的发展趋向。混交比例越大,该树种在混交林中占优势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造林时应保证主要树种具有较高的比例。
  四、幼林抚育保证人工林成活、成林的关键
  人工林的幼林抚育是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段时间内所进行的抚育管理。主要目的是保证成活、成林、促进幼树生长。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幼林抚育是保证人工林成活、成林的关键,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幼林抚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林地抚育,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林农间作等;②林木抚育,包括间苗、摘芽、平茬、除蘖、修枝等;③幼林保护,包括防火、防除病虫鼠害、防低温干旱危害、防人畜危害等。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提高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数理国有企业的良好
摘要:在目前的建筑界,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同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多采用生态技术,发展生态建筑。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生态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生态设计为主的住宅结构逐步受到人们关注。本文阐述了生态住宅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在目前住宅工程项目中采用生态设计的必要性,探讨了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归纳总结了规划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住宅设计 生态设计 资源 环境
【正】【人物速写】30年的锻炼与打磨,打造了他坚毅的品格。他领导的美宜佳突破外来企业的强劲围堵,成为全国最大的便利店系统;他顺应市场变化,涉足电子商务,推出美宜佳生活
这个座谈纪要系由上海自行车厂、益丰搪瓷厂、上海合成五全厂、上海闸北煤渣厂、华光工具厂、上海布内港管理处、上海铁路局上海东站、青浦县未家角公社、松江县亭新公社、松江县天马公社、松江县城西公社、宝山县工农公社等十二个单位的座谈纪要以及卫海铁工厂五好工人张泉根等部分工人同志的来稿,经本刊编辑部汇编而成。
摘要:文章在对矿震的概念、分类及其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关系辨析的基础上,指出煤矿发生冲击地压具有破坏性、瞬时性、突然性的特征。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开采深度、煤岩的物理力学特性、顶板岩层结构特征、构造影响、开采因素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矿震;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  一、矿震与冲击地压的概念  矿震即矿山地震,是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震活动。矿震是各类诱发地震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直接关系到矿山
在高职教育的研究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其集中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培养目标的确立,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高职教育中的会计专业,受其
信息时代,大众媒体飞速传播,使得危机产生的后果更加严重,由此带来的是由于决策时间短暂而难以避免的决策失误。因此,了解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求危机的有效化解方式,对政府部门
“持续创新煤矿内部市场化的安全管理”就是以不断提升煤矿安全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推动内部市场化、增强安全管理协同性为手段,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思考与再设计,通过再造
胆道疾病合并胸部疾患误诊为冠心心绞痛一例张晓光(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0)患者女性,56岁,工人,于二个月前出现左上胸绞榨样疼痛,疼痛向左颈部及左臂内侧传导,开始每次发作历时几分
非民族院校在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的非民族院校教育模式对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