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军人恋爱并骗取钱财如何定性

来源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情]2014年12月份,犯罪嫌疑人苗某某(男,已婚)与被害人朱某某(女,未婚)通过互联网相识,苗某某谎称自己为某市武警支队军官“李某某”,并将持有的假军官证件展示给朱某某。朱某某信以为真,出于军人情结遂与苗某某建立起恋爱关系。两人交往期间,苗某某编造朋友结婚、买手机、修车等信息向朱某某借款7万元。后朱某某向其索要,苗某某拒不偿还并单方面断绝与朱某某联系,朱某某发现苗某某并非军官后报案。
  本案中关于犯罪嫌疑人苗某某的行为如何定性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苗某某的行为侵犯了朱某某的个人财产,仅构成诈骗罪,不符合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第二种观点认为,苗某某冒充军人实施诈骗既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又符合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构成要件,属于法条竞合,根据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的原则,应当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起诉;第三人观点认为,苗某某的行为既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又符合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构成要件,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以诈骗罪起诉为宜。
  [速解]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苗某某的行为同时符合诈骗罪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构成要件。苗某某隐瞒自己已婚事实,与朱某某交往期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各种虚假信息、隐瞒真相,使朱某某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自己的财产,侵犯了他人财产权,构成诈骗罪。第一种观点认为,苗某某冒充军人是实施诈骗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实质损害军隊的威信及正常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也就是说侵犯的法益仅为公私财物,仅构成诈骗罪一罪。苗某某是否符合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取决于对武警这一身份问题的理解。本案案发时,根据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职能及体制编制,武警部队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武警官兵属军人。苗某某声称自己为某武警支队军官并展示其持有的假军官证件,利用朱某某的军人情结骗取其信任和感情,这一行为足以损害军队威信,给军民关系造成了恶劣影响,苗某某构成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第二,苗某某的行为应择一重罪处罚。苗某某的行为既侵犯了公私财物这一法益,同时也侵犯了军队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这一法益。根据我国刑法,诈骗罪被编纂于分则第5章“侵犯财产罪”,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被编纂于分则第7章“危害国防利益罪”,因此两罪的法益还是有所区别的,苗某某的一系列行为具有持续性,侵犯了不同法益,应择一重罪处罚。诈骗罪的法定刑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案发地标准,诈骗5万元以上属数额巨大,苗某某案涉案金额7万余元,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区间量刑。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法定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情节严重”如何认定,司法解释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追究苗某某刑事责任应在三年以下量刑。综上,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原则,笔者认为以诈骗罪起诉苗某某为妥。
  最后,我们来分析若涉案金额在5万元以下如何定罪。若本案诈骗数额达不到数额巨大的标准,由于诈骗罪在犯罪构成上有数额较大的条件限制,法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在构成上无数额较大的限制,其入罪范围更广,此时后罪重于前罪,应当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追究苗某某的刑事责任。
其他文献
情况证据(Circumstantial Evidence)又称情势证据、环境证据,是指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事物性质、痕迹、环境以及人的行為等客观资料和信息。[1]在英美法上,有一句格言“情况不会说谎”,指这些资料、信息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云“不会说谎”。实践中,很多司法人员受传统司法“罪从供定”的思维模式影响,对没有口供的案件难以断案。然而,随着人权保障的深化,反对强迫任何人
期刊
1.李明故意伤害案(《刑事审判参考》总第55期【第433号】)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明,男,1978年12月23日出生,汉族,高中文化,北京胜利饭店临时工。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于2002年10月15日被逮捕。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2年9月17日凌晨,上诉人李明与其同事王海毅、张斌(另案处理)、孙承儒等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双泉堡环球迪厅娱乐时,遇到本单位女服务员王晓菲等人及其朋
期刊
1.周文友故意杀人案(《刑事审判参考》总第46集【第363号】)  [基本案情]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昌禄,男,1937年7月28日出生,汉族,农民。系被害人李博之父。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邹启会,女,1939年10月4日出生,汉族,农民。系被害人李博之母。  被告人周文友,男,1973年9月23日出生,汉族,农民。2004年8月11日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同月29日被逮捕。  附带民事
期刊
一、基本案情  2018年9月14日凌晨,施某某组织张某某、杨某某等人非法砍伐四川省C市W镇某社区一棵绿化委挂牌楠木树,连夜由唐某某开大货车将被伐楠木运离案发现场。2018年9月16日,施某某等人伪造《木材运输证》和《植物检疫证》等手续,作价13万元将涉案楠木卖给木材收购商刘某某。经查,该楠木树由C市绿化委挂牌保护,案发后该市绿化委证明被砍伐的树木系楠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海洋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危险废物随意处置等问题突出,因而,实践中如何准确运用污染环境罪来打击环境犯罪是司法人员必须掌握的问题。本文中,笔者通过珠海市人民检察院以及派驻高栏港经济区检察室所办理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总结了该类案件的特点,并针对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难点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思路。  关键词:污染环境罪 实务办案 审查逮捕  一、珠海市及高栏港经济区近年来受
期刊
摘 要: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检察监督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对保证社区矫正等非监禁刑罚依法公正执行,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防止矫正对象脱管、漏管,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在制度层面及运行规范方面存在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检察机关的自身定位不准、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检察监督的方法单一及缺乏力
期刊
摘 要:监督效力“刚性”不足,是制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法律监督实例,发现检察监督的效力强弱与监督手段、监督能力、配套措施、监督体系、监督权威等因素有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效果,须从完善监督手段效力、提升检察监督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健全法律监督体系、提升法律监督权威五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检察监督 监督效力 刚性  随着司法改革以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期刊
摘 要: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和迁移性,其本身亦具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如何科学量化污染行为对大气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是办理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难点。检察机关通过在诉前证据收集,并委托鉴定机构采取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环境损害数额,最终被法院裁判所采纳。  关键词:大气污染 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 虚拟治理成本法 一、基本案情及诉讼过程  北京多彩联艺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彩公司”)是一
期刊
摘 要:证人证言作为有人的思维参与而产生的具有主观性的证据,具有不同于实物证据的特点,其真实性可能因多种因素而改变。本文通过对冤假错案的分析,根据来源将影响证言真实性的因素分为证人自身的影响、警方行为产生的影响、犯罪嫌疑人行为产生的影响。询问证人作为获取证人证言的主要手段,极易受到影响而改变。因此,需要通过规范取证行为、提供权利救济以及加强证据审查来保障证人证言的真实性。  关键词:证人证言 真实
期刊
摘 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教育部制发“一号检察建议”后,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积极跟踪、督促、落实。福建历来重视未检工作的开展,各地检察机关在积极落实中形成了相关成效及有益经验。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加以总结剖析,建议从健全联席会议机制、送达机制、跟踪落实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一号检察建议 性侵未成年人 落实(一)基本案情  2018年6月1日19时许,被告人阙某某在其家中主
期刊